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幼儿分享意识、分享行为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3 11:09

  本文关键词:幼儿分享意识、分享行为发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幼儿分享意识 施与性分享行为 发展趋势


【摘要】:幼儿分享意识、分享行为的发展是幼儿建立良性的伙伴关系、形成健康个性的基础,不同时代背景下幼儿的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和发展趋势。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当前幼儿的分享意识与分享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幼儿分享意识存在对自我施与性分享行为的高自我评价,而对同伴的施与性分享行为低预期的特点;幼儿在自己对同伴的施与性分享行为以及同伴之间的施与性分享行为发生概率的预期上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而在采取不当的方式分享他人利益上和在不当分享行为的遭遇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年级差异,在对不当分享行为的惩罚必要性的理解上存在极显著的年级差异。
【作者单位】: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大连艺术学院音乐学院;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DEA100220)
【分类号】:B844.12
【正文快照】: 分享是指个人与他人共同享用某种资源[1]。幼儿分享意识、分享行为的发展不仅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方面,而且是幼儿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形成健康个性的基础。而不同社会时代背景下幼儿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与发展趋势。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当前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艳艳;刘也玲;;基于浸没式教学法的英语听力教学[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吴国来,王国启;自我效能感与教学效能感综述[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3 王西中;李全;;体育榜样与大学生锻炼态度相关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10期

4 陈新跃,杨德礼;顾客价值认知与市场信号应用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5 罗庆;李小建;;农村社区农户互动效应的定量评估——来自河南省杞县孟寨村的实证[J];地理研究;2010年10期

6 张田田;;如何提高教师的创意教学效能感[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年07期

7 林碧英;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与榜样教育[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1992年02期

8 林斯坦;;高校道德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大学生自律弱化现象分析[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9 关颖;大众传媒、未成年人犯罪与家庭媒介教育[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0 金盛华;社会化研究新视野[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6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力争;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结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倩;媒体时代大、中学生处理暴力和色情信息的德育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3 张建琼;课堂教学行为优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吴成军;戒毒社区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南开大学;2005年

5 张晓锋;新闻职业精神论[D];复旦大学;2008年

6 宋远升;刑事强制处分权的分配与制衡[D];复旦大学;2010年

7 赵鑫;教师感情修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杨宜苗;店铺形象对顾客感知价值与交叉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9 李航;外语课堂师生意义协商:互动与优化[D];西南大学;2012年

10 孙春华;情感表达对在线评论有用性感知的影响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晓凤;通过社会实践提高中职生英语口语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孟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语境下校园心理环境优化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3 赵峰;基于顾客感知价值的移动彩铃消费者购买意愿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4 谢珍;加拿大安大略省“新教师入职指导计划”(NTIP)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文晶晶;榜样教育的当代价值及实现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周群;中风恢复期患者自我效能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王慧;重庆市犯罪青少年攻击行为特征、影响因素及随访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8 秦华;轨道交通G公司员工培训管理改进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9 温蕾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导下的道德榜样教育[D];兰州商学院;2011年

10 袁华;中学校园暴力犯罪预防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永安;赵曙明;;西方个体求职行为心理学模型述评[J];商业研究;2008年03期

2 王沛;张国礼;;社会认知对于归因理论与研究发展趋势的影响[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李娟;刘军明;;工作动机理论的研究趋势分析[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 隗静;陈健芷;;时间管理倾向研究综述[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07期

5 高原;;精神分析取向中的自我研究述评[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年03期

6 李红锋;张瑞芳;;文化心理学的兴起与发展[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7 徐佳;施建农;张雨青;徐法军;;美术学生的感觉寻求人格发展比较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年01期

8 韩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及发展趋势[J];考试周刊;2010年01期

9 张萌;张积家;;6~10岁儿童反语理解的发展趋势及错误类型分析[J];心理科学;2010年04期

10 蔡明燕;;儿童心理测验方法的介绍和发展趋势[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兴鹏;;从多元智力理论的提出看智力理论的发展趋势[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钟暗华;;积极心理学的意义及发展趋势[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吴凤岗;;小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情况的调查报告[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上)[C];1981年

4 曾欣然;;小学生爱护公物的心理结构及其发展趋势初探—小学生品德行动的心理模拟调查之一[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上)[C];1981年

5 裴艳;刘晓虹;;我国高等教育护理心理学教学现状及发展趋势的思考[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周宗奎;赵冬梅;;童年中后期同伴关系的发展趋势及社会行为的影响:3年追踪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李丹;;儿童角色采择能力与利他行为发展的相关研究[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8 刘臻;;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策[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9 赵冬梅;周宗奎;;童年中后期攻击行为发展趋势的多层线性模型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刘金花;;儿童对同伴及父母态度的调查[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周晓林;心理学基础研究的发展趋势:认知神经科学[N];光明日报;2003年

2 许渊;高度重视精神卫生问题[N];台州日报;2008年

3 记者 于涛;看电视,是在塑造“冷酷的心”?[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4 高志民;中国红十字会举行灾害心理救援培训[N];人民政协报;2009年

5 记者 张世敬;市心理学会成立心理咨询师委员会[N];大同日报;2009年

6 甘肃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曹俪文;加强流动人口心理疏导的重要性[N];甘肃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卢爱新;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荣;儿童社会关系概念化的特点及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刘少英;学前幼儿同伴关系发展追踪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赵冬梅;童年中后期同伴交往的发展与心理适应:3年追踪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刘秀丽;学前儿童欺骗发展的研究——从心理理论视角透析学前儿童欺骗的发展[D];吉林大学;2004年

6 胡克祖;3~6岁幼儿好奇心结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7 易芳;生态心理学的理论审视[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芳;学龄前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发展及其相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徐娜;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周丽娜;女性记忆刷新功能发展趋势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胡燕;中学生的自我价值保护策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5 赵丹丹;中学生回溯式元记忆监测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D];广州大学;2007年

6 王若竹;儿童道德事件后情绪分享倾向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7 冯红霞;体育院校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特点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8年

8 李东林;5-9岁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及其与同伴接纳关系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9 陈汉民;中学生发展性心理辅导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10 倪婕;中小学生的认知偏差及其影响因素的结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2849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2849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e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