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包的服务建模
本文关键词:电子书包的服务建模 出处:《中国电化教育》2013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该文主要参考IMS的服务模型与Web Service服务的通用框架,探讨本体服务的设计方法,来构建电子书包的服务框架,包括本体服务的情境设计与服务的框架模型,为电子书包的交互活动服务与个性化活动服务的实现提供了整体设计框架,最后详细给出了电子书包应用服务的情境设计方案。该研究对电子书包的教学服务模式的设计与完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单位】: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一、引言此处的服务是指基于本体的Web服务(Ontology-based Web Service)。本文参考IMS的服务模型[1],提出的本体服务分为两大类,即基于本体的通用服务与个性化服务。基于Web Service服务的通用框架[2](参见图1),本文提出的服务逻辑过程如下:服务提供者将服务发布到服务代理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祝智庭;郁晓华;;电子书包系统及其功能建模[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2 张永和;肖广德;胡永斌;黄荣怀;;智慧学习环境中的学习情景识别——让学习环境有效服务学习者[J];开放教育研究;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恩龙;;中小学教材出版社如何应对电子书包的挑战[J];出版发行研究;2012年03期
2 龚朝花;陈桄;黄荣怀;;电子教材在中小学应用的可行性调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年01期
3 郁晓华;祝智庭;;电子书包作为云端个人学习环境的设计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年07期
4 刘繁华;于会娟;谭芳;;电子书包及其教育应用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3年01期
5 钟士军;张妲;钟绍春;钟永江;;电子书包学习环境的设计研究——以小学科学“眼睛的科学”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13年09期
6 李健;张亚珍;;基于电子书包的协作学习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21期
7 周榕;;电子书包课堂教学应用的现象解读与推进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3年11期
8 单美贤;李艺;;技术驱动教育发展序列之:学习辅助工具的沿革历程[J];电化教育研究;2013年12期
9 吴永和;祝智庭;何超;;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技术标准体系框架的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10 顾小清;傅伟;齐贵超;;连接阅读与学习:电子课本的信息模型设计[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志和;教育资源云服务本体与技术规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傅伟;电子课本模型构建与技术验证[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烨;基于协作学习模式的虚拟电子书包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2 王斌;电子书包设计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2年
3 胡晓琼;基于1:1数字化学习环境的中小学课程教学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雷云鹤;电子书包中虚拟学具标准的研究与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5 周礼;电子书包环境下的高效自主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6 郭玮;电子书包学科教学App的设计与实现[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7 林仕丽;基于问题解决学习过程的个性化服务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8 齐贵超;电子课本学习地图生成工具设计与实现[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9 王红梅;校本电子书包的开发模式及其应用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10 卢扬逸;我国电子书包发展现状研究[D];河北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高志丽;;电子书包将成为学习的主要工具[J];出版参考;2010年07期
2 崔斌箴;;国外电子书包进校园走势强劲[J];出版参考;2010年33期
3 潘纲;李彤;任豪毅;李石坚;姚敏;;ScudCORE:一个情境驱动的推理引擎[J];电子学报;2009年S1期
4 刘颖;;电子书包已然十年[J];教育;2010年2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祝智庭;郁晓华;;电子书包系统及其功能建模[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2 桑新民;李曙华;;教育技术学范畴体系建模研究及其方法论——与美国“94定义”研究群体的对话(上)[J];中国电化教育;2007年11期
3 桑新民;李曙华;;教育技术学范畴体系建模研究及其方法论——与美国“94定义”研究群体的对话(下)[J];中国电化教育;2007年12期
4 戚军;;基于“建模”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策略[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年06期
5 张志;谈谈“德育建模”[J];北京教育;2000年06期
6 吴春英,廖海红;基于petri网的网上教学的动态建模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10期
7 孙祺章;张绮琪;汤晓文;陈婉璐;许雅雯;;广州大学城大学生心理账户内隐结构模型建构[J];社会心理科学;2009年06期
8 沈映珊;李克东;;CSCL中的协作角色分析与其本体建构[J];中国电化教育;2010年05期
9 王敬;电子书包看过来[J];两岸关系;2002年07期
10 ;新加坡进入电子书包时代,学生将扔掉传统书包[J];现代教育技术;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建华;;墨子的学习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李秀杰;;教师角色转变初探[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3 卢智敏;;论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孙祺章;张绮琪;汤晓文;陈婉璐;许雅雯;;广州大学城大学生心理账户内隐结构模型的构建和检验[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周之良;;研究学习科学,,改善学习状况[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下卷)[C];2008年
6 陈强;郭寿生;;我国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学习学”思想初探[A];纪念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20周年——陶研优秀论文集[C];2004年
7 何敏霞;;基于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的探索[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8 陈书;邱笑宸;;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时锦雯;;远程开放教育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10 王有英;;《无上内秘真藏经》的学习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评论员;让学习活动贴近大众[N];中国文化报;2003年
2 本报评论员;培养勇于负责敢于担当的新时代青少年[N];天津教育报;2010年
3 记者 张莞昀;校园涌动学习十七大精神热潮[N];新清华;2007年
4 缪梅华;谈“学生自主”与“教师引导”[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6年
5 本报记者 秦声;为了贫困山乡的希望[N];贵州民族报;2010年
6 临泽县平川学区 窦长录;阅读教学是自主学习优势发挥的主“阵地”[N];张掖日报;2005年
7 通讯员 周曙明 孙彩霞;积极开展多形式教育 努力创建学习型社区[N];东方城乡报;2007年
8 ;尼玛在学校掀起了学习实践活动的热潮[N];那曲报;2009年
9 曾志明;市直教育系统学习活动和业务工作并进[N];闽西日报;2009年
10 项国雄 王佑美;交互媒体与交互模式[N];计算机世界;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太年;学校学习中知识意义的缺失与回复[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孟庆军;网络学习代价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田爱奎;支持自主学习的数字化教学游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佑镁;协同学习系统的建构与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柯清超;分布式学习系统软件建模方法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张雨强;开放题编制的理论与技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杨南昌;学习科学视域中的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吴战杰;统一信息论视域中的学习及学习技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李妍;乔纳森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张生;混合式学习环境下基于学习活动的形成性评价的理论与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凤娟;基于语义网的自适应学习系统中领域模型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黄长健;蔡元培健全人格教育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王晓丹;基于本体的学习对象共享性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4 何美;基于模型的科学学习及其学习环境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冯益鸣;基于EDU2.0的教育信息化平台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6 徐宁;基于活动的研究性学习模式设计及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孙平;基于LAMS的网络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8 余延冬;基于社区驱动与Web数据挖掘的个性化e-learning解决方案推荐系统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左娟;基于Agent的精品课程网站适应性内容呈现系统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10 马晓燕;基于元认知的网络自主学习环境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161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316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