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政策传导过程中的“复杂性因素”
本文关键词:教育政策传导过程中的“复杂性因素” 出处:《学术探索》2013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近年来,教育政策研究呈现出典型的动态特征,从初始的文本状态发展到充满复杂性、差异性、不确定性的链式形态,有很多因素在相互作用、相互碰撞、相互牵制,影响着系统的秩序和流程。对于教育政策传导过程中"复杂性因素"存在的认识,对具体政策运行出现的现象和问题进行复杂性分析,有助于对系统的要素构成和运行机理加深了解,把握教育政策运行的本质规律,对政策效果加以科学评估。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扬州大学文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11YJC880068)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青年立项重点项目(C-a/2011/01/09)
【分类号】:G40-011.8
【正文快照】: 教育政策传导系统是政策文本从政策制定、执行到目标实现、评估反馈,进而政策调整的全部动态传递过程,也是一个不断与社会环境、政策工具、宏观与微观客体等交换信息和能量并具有反馈功能的开放系统。在充满了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资助政策传导过程中,政策系统与人之间的互动、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郭熙保;罗知;;论贫困概念的演进[J];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温宏;;从贫困理论到贫困救助理论——贫困理论功能的适用性下移[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2 吴春梅;路宏伟;;江苏“脱贫攻坚”工程解读[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7期
3 彭红碧;;中国农村贫困现状及影响因素[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1期
4 王波;;教育政策学视野下的中小学乱收费现象[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2期
5 张映芹;;民生本位时代的财政公共性——基于公共福利价值目标视角的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王志标;阿马蒂亚·森的贫困思想述评[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7 陈世伟,周凯艳;论中国社会转型期对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8 吴睿;王德祥;;我国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与农村扶贫效率关系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9 刘新刚;;中国社会发展范式的转换:普遍性与特殊性[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10 高颖;张欢;周瑜;;城市家庭贫困程度判定模型的构建——基于北京西城区社会救助工作实践的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樊国萍;;试论墨子“名实论”对分析金融危机的启示[A];“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刘朝锋;宗晓华;;农村基础教育资源短缺原因解析[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姚金海;;义务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一个公共财政的分析范式[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张智勇;;最低工资会打击农民工就业吗[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映芹;制度理性与福利公正[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于兴国;转型期中国教师教育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汪毅霖;以自由作为发展的理论框架和经验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陈登福;中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5 熊凤山;山区农村经济发展范式与战略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6 朱楠;基于转型风险的中国经济安全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刘春怡;转型期我国城市贫困人口的社会救助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张红宇;公平与效率视阈下的政府经济行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刘博;脱贫经济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臧兴兵;生源地助学贷款可持续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公衍勇;农村集中自助型养老模式构建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刘震;我国农村地区实现教育公平的困境与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3 乐怡;初中公开课教学管理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马明;我国独立学院的现状与前景展望[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5 马立峰;民族乡镇的贫困与反贫困探析[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6 贾隆基;阿玛蒂亚·森的贫困思想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7 傅能荣;美国农村教师政策的历史发展与改革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金晔;从资产建设理论视角分析贫困家庭贫困的代际转移[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王磊;自然灾害、经济危机对城乡关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D];浙江财经学院;2010年
10 白立洋;社会保障水平的伦理分析[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乌德亚·瓦格尔,刘亚秋;贫困再思考:定义和衡量[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03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镜人;;战后影响西德教育政策的因素[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89年02期
2 谈松华;当前我国人口流动、迁移的特征及教育政策的取向[J];教育发展研究;1997年06期
3 曾天山;教育政策研究刍议[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4 李江源;教育政策失真原因的综合探析[J];现代教育论丛;2000年05期
5 李海霞;国外多媒体计算机教育政策及措施[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0年05期
6 肖雪慧;从根本上检讨教育政策——反思1990年代的教育[J];中国改革;2004年12期
7 吴德刚;;关于构建教育公平机制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8 罗豫元;;美国双语教育实施失败的因素分析[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6年10期
9 罗豫元;;美国双语教育实施失败的因素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10 王等等;焦瑶光;;教育负向功能研究及其启示[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路德维珂·科拉罗;胡咏梅;梁文艳;;教育政策的监测与评价:概念、作用、系统框架[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刘继和;米佳琳;陈芳芳;;发达国家和地区教师能源教育政策及启示[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3 田静;施江滨;;美国教育政策中“农村”概念界定的应用与问题[A];农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翟巧相;;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美国联邦政府对印第安人的教育政策[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5 熊亚;;解读“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祁型雨;;利益表达与整合——教育政策的决策模式研究[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7-2008年度][C];2010年
7 秦行音;;英国工党教育政策的简要历史变化及新工党的教育政策[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8 张淇;李景勃;;西部大开发教育政策分析及其前景展望[A];加速发展 加快转型 推动跨越——科技要支撑贵州更快更好发展:贵州省决策科学研究会、贵州省科技情报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冯永庆;;试论教育在构建和谐垦区中的地位和作用[A];黑龙江省农场管理学会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李建忠;;赞比亚独立以来教育政策的制定及若干经验教训[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明熹;公平:教育政策的基本价值取向[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葛洪才;以公平理念审视教育政策[N];中国改革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贺春兰;关心现实问题、关怀弱势群体、关注制度创新[N];人民政协报;2003年
4 袁振国;全面建设小康:教育政策选择的重点与难点[N];中国教育报;2003年
5 朱四倍;择校考量政府教育政策[N];人民法院报;2005年
6 杨金溪;“最猛教育政策”能否影响全国[N];中国财经报;2007年
7 王柏玲 何连弟 姜澎;以改革促进教育事业发展[N];文汇报;2000年
8 孙霄兵;农村教育政策的弱势局面开始改变[N];人民日报;2007年
9 朱金花;公平视角下教育政策理念转向[N];吉林日报;2005年
10 邓聿文;谁制造了中国的教育差距[N];友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爽;教育政策合法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举;论教育政策的价值基础[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3 李占萍;清末学校教育政策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4 冉源懋;从隐性生存走向软性治理[D];西南大学;2013年
5 周彬;教育政策基础的经济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全力;国家教育政策对基层教育管理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朱金花;教育公平:政策的视角[D];吉林大学;2005年
8 周小虎;利益集团视角下的美国教师组织对教育政策影响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孙艳霞;教育政策道德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祁型雨;利益表达与整合[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丹丹;教育资源积聚与政府政策选择[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葛安娜;从“减负”反观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黄建军;伦理视角下的教育政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凌凌;教育政策的人文性价值取向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5 樊凌衡;美国“肯定性行动”计划及其对中国教育政策的启示[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王巧云;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7 戴林;新世纪日本的教育改革[D];湖南大学;2008年
8 程细平;我国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的政策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9 凌远宏;私人基金会在美国教育上的角色和作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10 康琪;教育公平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3269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326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