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倦怠与教师培训
本文关键词:教师职业倦怠与教师培训 出处:《文史博览(理论)》2013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教师职业倦怠形成的原因主要在于:知识和观念更新不够、成长的动力缺失、部分教师素质不强、教育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有关教育、教师的制度不完善。在制度不能调整的情况下,需要通过加强教师培训对教师本人进行调节,以帮助教师职克服职业倦怠。教师培训是教师更新知识和观念的难得的机会,能够增强教师成长的动力,也是增进教师素质的有效方法,更是强化教师的教育情怀的有效途径,还有可能为教师的成长创造一些难得的条件。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大力支持教师培训工作,教师也应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教师培训。
【作者单位】: 衡阳市成章实验中学;衡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
【分类号】:G451
【正文快照】: 教师的职业倦怠普遍存在,是一种危害极大的现象。不仅牵涉到教师本身,还牵涉到其所教学生,甚至关系到教育事业和国家的未来。因此,高度重视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努力探求克服教师职业倦怠的途径和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于教师职业倦怠形成的原因,学术界有很多论述。学者们分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唐芳贵;国外教师职业倦怠研究述评[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媛媛;;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象解析[J];搏击(体育论坛);2011年10期
2 王晓芳;;体育教师职业倦怠概念解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3 周素华;;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综述[J];党史文苑;2008年24期
4 李晓华;;大学生自尊、自我效能感、归因方式与学习倦怠的相关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10期
5 张滕丽;;中职学校英语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与对策[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6 王晓芳;;高校公共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致因与对策研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7 代桂兰;;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研究综述[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8 王亚军;余梅芳;李敬芬;;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研究[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9 王友青;付琪;李红卫;;浅析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06期
10 王秀鹃;;大学英语女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与分析[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邓睿;我国中学教师职业成就感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薇静;基于情绪视角的知识型员工工作倦怠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戴喜梅;高校档案管理人员职业倦怠与成就动机的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苗文婷;长春市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焦娜;中学地理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其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书春;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职业倦怠调查与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蒙;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完美主义、应对方式关系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6 戈志杨;普通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行为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1年
7 张贵诗;中学教师心理工作环境与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8 陈少林;庆云县中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分析及对策[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周素华;江西省高等职业院校女教师职业倦怠与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陈策;农村普通高中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分析与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国莹;;教学哲学、教学智慧与教师成长之辨析[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12期
2 张晓震;;教师成长呼唤培训新模式[J];教育;2007年34期
3 蒋克品;;“主食+杂粮”三单师资培训机制的运行实践[J];浙江教育科学;2010年01期
4 王洪香;发展性教师评价——促进教师成长的重要手段[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5 柳德玉;;论经历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意义[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年04期
6 梁燕玲;;教育反思:一种促进教师成长的科研范式[J];中国教育学刊;2006年08期
7 郑雅君;郝作成;;浅析教师自我发展中反思的作用及实践[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8 徐建中;;课改故事促教师成长[J];江西教育;2007年22期
9 黄少华;;网络教研活动促进年轻教师均衡成长[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年24期
10 陈熙强;;校本研修:教师成长的基石[J];新课程(综合版);2007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月鲜;;在教学反思中成长[A];2007“校本培训”主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黄庆坤;向兰花;;民办学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3 王继亨;;在反思中充实 在反思中前进[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4 黄云鹏;;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教育改革的实践探讨[A];全国高师会数学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周原;;实施校本教研策略,促成教师成长[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6 ;让教师在研究状态下工作——推进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7 容礼;陈敏婷;;《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网络校本教研》研究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8 王成兴;;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建立体现人文精神的教师评价体系的一些思考[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9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实践与探索[A];河北省教育厅2009年继续教育工作会议暨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09年年会交流材料汇编[C];2009年
10 ;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 促专业教师健康成长[A];河北省教育厅2009年继续教育工作会议暨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09年年会交流材料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文科 大连教育学院学校发展评估中心主任;期末总结是教师成长的重要契机[N];中国教育报;2010年
2 记者 吴骞 通讯员 吴其林;读书展示助推教师成长[N];莱芜日报;2010年
3 闻道;南京:首届青年教师成长论坛成功举行[N];江苏教育报;2009年
4 阳 芳;教师成长离不开自我“充电”[N];中国教师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陈强;河南濮阳 为农村教师成长铺路搭桥[N];中国教育报;2010年
6 古林松 广东省中山市教师进修学院教师;“共同体”:区域推进教师成长的新模式[N];中国教师报;2010年
7 记者 吴晶;尊重教师不应只在节日关怀[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8 通讯员 李旭;北京西城为教师成长开辟“绿色通道”[N];中国人事报;2008年
9 王立强 太原市迎泽区海边街小学;假如我是校长[N];中国教育报;2011年
10 吴晶;尊重教师不应只在节日关怀[N];韶关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燕;和合学视野下教师合作研修共同体建构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李飞;引领与自主:学校变革中的教师领导与管理[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毛齐明;教师有效学习的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胡方;文化理性与教师发展:校本教研中的教师文化自觉[D];西南大学;2013年
5 侯小兵;认同与建构:学科教学论教师的专业身份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6 赵昌木;教师成长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7 姚志敏;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课程执行力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8 赵鑫;教师感情修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俊;中学教师职业幸福感形成与发展规律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10 吴国平;新课程行动中的教师成长[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阚兴芳;教师角色期待及其对教师成长的影响[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2 马艳艳;教师培训者任职资格标准探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邓雪梅;研培教师对“研培合一”模式的不适应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4 黄雪亚;生命之光与价值之镜[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涂欣;作为一个人的教师[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6 王慧娟;论教师关怀能力及其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明菊;论教师的教学自主权[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施祥胜;教研互动与教师专业成长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9 冯绿倩;“毛铁”成“钢”[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杨志勇;小学教师日常生活探析[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327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332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