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国家介入课程的必要性分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01:06

  本文关键词:国家介入课程的必要性分析 出处:《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国家介入 课程 必要性


【摘要】:一个国家的存在,至少要特别思考和处理四个方面的问题:社会的发展、政权的稳定、权力的行使以及主流文化的传播。而课程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符号媒介、是政治权力合法化的思想基础、是国家权力的微观表达、是传播身份文化的主流载体。课程对国家继续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性决定了国家必然会介入其中,但国家本身诞生于公共事务管理的需要,因而这种介入不仅是必然的,同时又是非常必要的。
[Abstract]:The existence of a country should at least consider and deal with four aspects :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 the stability of the power , the exercise of power and the spread of the mainstream culture .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全国教科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DHA100258)
【分类号】:G423
【正文快照】: 通常,我们认为,社会、学科、儿童是影响课程的三个主要因素。但在社会学看来,课程的形成与其说是根据对学生、社会及学科的研究结果而对知识进行价值判断与类型划定的一种技术过程,不如说是根据政府决策层的价值取向而对知识进行价值判断与类型划定的一种社会过程。而在此过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吴康宁;;对教学内容的若干社会学分析[J];教育评论;1993年04期

2 何孔潮;;学校整体课程:背景、意涵与实施[J];当代教育论坛;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储召锋;;软权力的思想演进——从修昔底德到约瑟夫·奈[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2 江三良;;创业氛围:不同地区企业创生行为差异新解[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虞宝桃;;论大学院系领导与管理过程中的互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4 张淑萍;张红;易佳;;对陕西关中农村王上村草莓协会的社会学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4期

5 曹飞;;社会权利交换视角下的农民工组织维权[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1期

6 强晓华;查晓虎;;大学生的文化资本及其在职业获得中的作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7 王璐;罗杰;;探求中国传统精髓文化的世俗化传播方式[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8 吴正华;;论九十年代小说中的底层悲剧书写[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0期

9 王舒涵;;文化帝国主义是否是一个科学的历史定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1期

10 万江红;陈炉丹;;农村借贷行为未果的实证分析——基于浙江、湖北两地农户的调查[J];现代农业科技;2006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勃潮;;论贵州京剧院文化管理体制改革[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肖辉;孙文胜;;论农民工的普法及法律援助[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3 刘军;David Willer;Pamela Emanuelson;;强制关系:理论模型及实验检验[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晏鹰;朱宪辰;;理解诺斯制度分析理论的变化[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徐湘林;;政治发展、政治变迁与政策过程——寻求研究中国政治改革的中层理论[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元文明与公共政策”政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6 易全勇;辛竹叶;;课程知识选择与社会控制——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1949-1956)课程运营为个案[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何威;;QMC研究初探[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8 周敏浩;刘彦蕊;;社会变迁的基本理论范式与表现形式评述[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9 邓素文;;从提问方式看近现代课程知识价值观的变迁[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9)——外国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10 秦星野;;从宗教社会学看传销新特点[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洁;上海市郊公办学校学生来源的多样性对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丁楠;高管团队社会网络、运作过程与绩效间关系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5 罗力;信任和关系承诺对第三方物流整合与绩效的影响[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郭薇;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D];南开大学;2010年

7 赵华;巴斯卡批判实在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吴恺;我国科技奖励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9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方成智;艰难的规整[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双双;社会转型期我国利益矛盾的政治协调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周磊;法律与身体[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王纯;简析冷战时期苏联对阿拉伯国家文化战略中文化认同的缺失[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王欢;库克的交换网络思想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赵泓;聋人大学生身份认同与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崔芳;孤独症儿童教师职业认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丽;论互动性重要他人对小学生道德社会化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隐性课程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9 罗丽芳;流动人口犯罪发生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元勋;江西省乐安县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的调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冬桦;素质教育与课程教材改革[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2 朱进忠;开设“纺织温湿度”课程的实践[J];郑州纺织工学院学报;1998年S1期

3 陈超君;因材施教 重在实践——《田间试验和统计方法》课程教学法研究[J];广西农业生物科学;1999年02期

4 罗婉文;试论皮亚杰的活动教学理论对活动课程建设的启示[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5 韩立夫;实施素质教育,应注重活动课程和潜在课程教育[J];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6 陈旭远;论课程现代化的四个层面与时序模式[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7 吴康宁;价值的定位与架构:课程目标的一种社会学释义[J];教育科学;2000年04期

8 余锦龙,刘继平;论课程个性化[J];桂林市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9 赵石屏;心理健康教育与情绪发展——活动课《快乐地成长》设计、实施的评析和思考[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10 蔡淑兰;师生共同建构课程——一种全新的课程理念[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红延;;论在小学高年级开展青春期储备教育的必要性[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翟光辉;李阿利;;非学历教育的必要性、风险与对策[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张华;;青少年性教育的必要性[A];江苏省性学会第六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温伟明;;自主学习活动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史许福;;重新界定美育的必要性及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下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曹勇安;;从教育的产业性看教育资源整合的必要性和效益性[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7 田淑梅;;大学新生心理教育的必要性及策略[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第八届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8 张义亭;;浅谈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方法[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刘爱香;;职业技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及意义[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10 李永平;;教学与更新教育观念的必要性[A];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专辑[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韩正;从“7·27”事件看“三生教育”必要性[N];云南政协报;2010年

2 普布扎喜;浅析三结合教育的必要性[N];西藏日报;2002年

3 崔建才;新视角看教科书采购[N];政府采购信息报;2005年

4 记者 周波;青羊区:书包重不得超学生体重10%[N];成都日报;2007年

5 子长县马家砭镇中心小学 王建东;浅议教师“三笔字”训练的必要性[N];延安日报;2011年

6 ;孟子的“教”与“学”[N];中国教师报;2003年

7 资料来源:《中国教育思想史》,郭齐家著,,教育科学出版社1987年6月第1版;在化不在性——王充论教育的作用[N];中国教师报;2003年

8 郑小洁 潘超青;名著阅读面临选择[N];福建日报;2000年

9 兰圣伟;考试制度应以人为本[N];西部时报;2004年

10 李磊;楚雄市文体局举办职工子女教育专题讲座[N];楚雄日报(汉);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丽群;论知识准入课程中的国家介入[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2 李海英;协商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葛丽敏;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惩劝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李泽林;分科教学的历史演进与现实反思[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方梅;学校反毒品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邓晓荣;基于网络的培训课程开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李斌;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研究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6 曹东燕;信息时代促进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形成的课程教学探索[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7 黄建春;论生命教育的背景及实施[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8 唐小华;课程之于主体的生成价值[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王红明;克什克腾旗教师进修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现状调查分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10 周可可;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策略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075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4075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3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