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清末民初福建教育会社
本文关键词:论清末民初福建教育会社 出处:《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以清末民初的福建教育会社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福建教育会社的产生及其演化的发展脉络,解构了福建教育会社的组织机制,阐述福建教育会对近代福建教育的贡献,并揭示福建教育会社走向衰落的历史必然性。
[Abstract]:This paper takes the Fujian Education Society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as the research object, examines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Fujian Education Society, and deconstructs the organizational mechanism of Fujian Education Society.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ntribution of Fujian Education Association to modern Fujian education, and reveals the historical inevitability of the decline of Fujian Education Association.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
【分类号】:K251;G529
【正文快照】: 教育会是民间开明士绅发起,清末民初新知识群体参与的近代社团,是协助地方教育行政推动地方教育事业的重要力量。它们在科举制废除后积极办理地方学务,对近代新学制的初步确定和新式学校体系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作用。由于档案史料零散、匮乏,教育会的研究较薄弱,福建教育会的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毅夫;;台湾内渡文人与清末民初社会变迁和社会问题——以台湾进士许南英、丘逢甲和汪春源为例[J];台湾研究集刊;2006年01期
2 张兴荣 ,孔江联 ,杨亮明 ,邹嘉明 ,章远庆;清末民初的江西医学堂校[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1985年01期
3 李怀印;儒家传统与张謇的一生[J];学海;1992年01期
4 李兴平,石慧玺;清末民初甘肃家庭嬗变刍议[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5 惠富平;清末民初兴农思想述评[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6 苏全有,景东升;清末民初河南地方自治述评[J];濮阳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7 姚琦;清末民初实业救国思潮及其影响[J];韶关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8 朱国南;;清末民初江汉平原的蒙馆和私塾[J];湖北文史;2004年02期
9 李丕祺;清末民初甘肃省婚姻习惯评析[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10 胡绍华;土流并治的典范──清末民初西双版纳土流并治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魏琴;;试论清末民初的贵州新兴社团[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毕苑;;清末民初的博物教科书与进化论的传播[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9年卷[C];2011年
3 ;清末民初的报刊与社会历史空间[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8):传播媒介与社会空间论文集[C];2008年
4 丁凤麟;;难以忘却的学术贡献——《清末民初资产阶级与社会变动》评介[A];近代中国(第十四辑)[C];2004年
5 周传家;;清末民初的社会变革和京剧改良[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下卷)[C];2007年
6 罗检秋;;清末民初考据学方法的发展[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2年卷[C];2002年
7 周松青;;试论清末民初上海地方自治的社会功能[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8 虞和平;;清末民初商会的商事仲裁制度建设[A];中国商会发展报告 No.1(2004)[C];2005年
9 沈潜;;清末民初章太炎与黄宗仰交谊述录[A];中国近代(第十七辑)[C];2007年
10 马陵合;;清末民初安徽铁路发展历程考察[A];近代中国(第十六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永祥;从京剧“坤班”到女子新剧团[N];中国档案报;2005年
2 黄轶;20世纪末“晚清文化研究热”断想[N];文艺报;2008年
3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 罗检秋;近代从“文明”到“文化”的思想过渡[N];光明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黄河鸣;福建船政建筑群 见证中国近代史[N];福建日报;2000年
5 胡瑞华;清末民初进步人士对提高国民素质的思考[N];光明日报;2000年
6 张天社;多层次多角度观照清末民初的民主政治[N];中华读书报;2010年
7 丁波;一本有史、有识、有趣的世博图书[N];中华读书报;2010年
8 国家图书馆古籍馆 刘波;绍英日记中的清末民初史事[N];光明日报;2011年
9 杨国强 口述 黄晓峰 整理;西潮与回澜:清末民初的一段思想历史[N];东方早报;2011年
10 朱寰;向历史深处溯源[N];青岛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效正;清末民初庙产问题研究(1895-1916)[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新国;清末民初京津地区中下层士绅的心路历程(1860—1920)[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3 杨木武;莫里循与清末民初中国政情[D];苏州大学;2004年
4 李平亮;卷入“大变局”[D];厦门大学;2004年
5 丁淑琴;清末民初甘青地区民族社会若干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6 胡素萍;李佳白与清末民初的中国社会[D];中山大学;2006年
7 张利荣;清末民初甘肃的警政建设[D];暨南大学;2007年
8 朱庆葆;抗拒与变迁[D];南京大学;1992年
9 王红军;清末民初思想界的黄远生[D];复旦大学;2010年
10 吕雪飞;东北三省咨议局、资政院及第一届国会、省议会议员选举考略[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蓓;论清末民初的中外合资企业[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史林杰;清末民初国民性改造思潮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3 罗彩云;清末民初湖南社会习俗的演变(1895—1927)[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鲁克亮;清末民初的灾荒与荒政研究(1840—1927)[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5 唐湘雨;清末民初市场管理法制建设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6 霍晓玲;清末民初河南地方自治[D];河南大学;2005年
7 周群;清末民初湖北农村经济社会的变更[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8 王静;清末民初女子社团的发展[D];天津师范大学;2005年
9 李琪;乙卯水灾与清末民初广东社会[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张新萍;清末民初30年间山东人的日本观[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4277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427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