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惩罚的多重视角审视
本文关键词: 教育惩罚 社会因素 文化因素 道德因素 出处:《现代教育管理》2013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教育学生时施加惩罚会使学生改正错误的行为,但也会使学生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社会因素、文化因素以及道德因素会对教育中惩罚的效应产生影响。因此在教育中施加惩罚时应考虑多种因素,以优化惩罚所能产生的教育效果。
[Abstract]:In the education of students, the imposition of punishment will cause students to correct the wrong behavior, but will also cause students to have negative emotional experience. Social factors. Cultural factors and moral factors will have an impact on the effect of punishment in education, so we should consider a variety of factors in order to optimize the educational effect of punishment.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
【基金】:2013年度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小学高效课堂基本问题研究”(12532254)
【分类号】:G451
【正文快照】: 学校教育旨在使学生朝向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确保学生有所为有所不为,使学生完成社会化进程。然而在学生社会化过程中,学生未必能够始终遵从各种社会规范,为使学生不犯同类错误,对其他学生产生警戒作用,过去惩罚一直理所当然地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而存在。可是,时至今日,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董吉贺;;惩罚在教育中的伦理学辩护[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1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莉;推己及人与角色扮演——道德意识的个体发生机制[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2 孙建新;;新课程化学教学中奥苏伯尔学习理论的研究与实践[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3 孙启放;开放教育本科学生学习能力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4 何更生;迁移机制及其对教学实践的启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5 杜利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艺术的特征与功能[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6 何志坚;;新媒体技术下的“人际冷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7 杨玉洁;;角色扮演法在《内科护理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8 王希宝;建构主义理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初探[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9 陈华;;高校德育中的讨论法教学探析[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10 白媛媛;;赏识教育及其时代价值解读[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张萌萌;欧阳胜权;熊玲;;浅议大学生党员角色认同与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A];2011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帆;;从“风险社会”理论进路看公众在决策中的作用[A];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年会清华大学论文集[C];2008年
3 孙来勤;;农村代课教师问题的归因及破解思路——基于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的反思[A];2010年农村教育高端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邢晓春;;建构主义学习观对远程教学的启示[A];山东省远程教育学会第七届远程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奖论文集[C];2006年
5 李兴玺;;教师角色的转变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A];创新驱动,,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吉林省第七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2年
6 赵士辉;;食品行业道德的功能及其与食品安全法的关系[A];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俊英;大学英语多维互动教学模式行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文鹏;转型背景下企业绩效考核目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薄振杰;中国高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崔学荣;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朱德友;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6 王君玲;网络表达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7 游泓;情感与信任关系的社会学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8 张琳琳;城市化进程中农地使用权保障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陈延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刘瑛;互联网使用对个体健康行为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雪松;3~5岁幼儿合作性结构及其发展特点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韩树安;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宇梅;初中物理“导学激趣”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石晶;沟通理论视阈下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实效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胡羽;态度理论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康娜;小学低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及教育对策[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陈云;构建《哈利·波特》第二世界的细节描写艺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周孟杰;实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的有效途径[D];湘潭大学;2010年
9 唐爱琴;高一文言文课堂教学的衔接与具体做法[D];苏州大学;2010年
10 李红梅;“教”与“练”的有效管理[D];苏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傅维利;;论教育中的惩罚[J];教育研究;2007年10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冬梅;论教育惩罚[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启刚;教育惩罚不可弃[J];中小学管理;2003年04期
2 张翔;教育惩罚,应该经受教育伦理的拷问[J];江苏教育;2005年08期
3 陈力,向敏;教育惩罚:教师的职责和权力[J];班主任之友;2005年08期
4 ;报刊撷英[J];山东教育;2002年26期
5 刘莉;直面教育惩罚[J];四川教育;2003年Z2期
6 陈建珍,李文;教育惩罚也是一种爱[J];卫生职业教育;2003年12期
7 赖雪芬;;论教育惩罚手段的合理运用[J];教育评论;2006年03期
8 来维龙;;树立正确的教育惩罚观念[J];吉林教育;2009年22期
9 王姝英;;试析当前教育惩罚误区及有效惩罚[J];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10 段茹宏;;教师应强化法治意识与素养[J];河南教育(基教版);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文娟;汤慈美;;儿童多动症与家庭环境[A];全国第五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4年
2 蔡勇强;;略论中西古代教育内容之差异——比较与反思[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3 任水顺;任水琴;;小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小议[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4 李剑华;周静;;社会因素对福利院学龄儿童心理健康影响的探讨[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五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5 杨韶刚;;青少年道德判断能力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陈灵芝;;构筑学生心理健康大厦[A];浙江省推广发展健康促进学校项目论文集[C];2005年
7 王敏;;中学生轻生心理分析与“心理纠偏”[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张俊丽;;初中学生遭受挫折后的心理表现及其应对策略[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顾钢强;;初中生逆反心理的分析及对策[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臧伟伟;伍新春;;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辉;依“约”施罚 增强教育惩罚实效性[N];天津教育报;2007年
2 李有今;不良的社会因素难辞其咎[N];辽宁日报;2002年
3 本报记者 高 影;教育惩戒呼唤建章立制[N];中国教师报;2005年
4 梁捷;考生可用五条对策调适心态[N];光明日报;2007年
5 徐保利 曹兆基 冷静 江四喜 吴铭 李镇西;我们要不要教育惩戒权[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6 郭玉鑫(作者单位:榆中县来紫堡中学);如何转化“学业不良生”[N];甘肃日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王友文;教育惩戒 何时不再迷失?[N];中国教育报;2006年
8 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 焦天民邋王培峰;教学:和谐学校文化建设的着力点[N];中国教育报;2007年
9 北京燕山星城第二小学 刘卫青 北京燕山教研中心 王晓云;运用网络广阔的背景学科学[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6年
10 张先启;浅谈和谐校园的文化因素[N];大众科技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聂衍刚;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殿森;论课程知识的社会建构[D];西南大学;2006年
3 晋银峰;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学文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海林;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2 林志伟;权力视野下的教育惩罚[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艾洁;教育惩罚的人性基础[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郝民;对学校教育中惩罚的理性思考[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裴培;伦理学视域下扣小学教育惩罚问题探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2年
6 幺文;小学教育中教育惩罚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7 王雪;适度教育惩罚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肖庆华;论教育学视野的惩罚[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9 来维龙;基于学生改过迁善内在动机的教育惩罚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陈方;影响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的社会因素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4809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480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