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学校背景变量对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与网络行为偏好关系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2-10 04:34

  本文关键词: 网络利他行为 网络行为偏好 学校背景变量 多层线性模型 出处:《中国特殊教育》2013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对33所大学的206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考察学校背景变量对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及其与网络行为偏好间关系的影响。多层线性分析结果表明:(1)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存在显著的学校差异;(2)在控制了性别和网龄之后,大学生网络行为偏好对其网络利他行为有显著的正向预测效果;(3)信息偏好对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学校差异;(4)学校层次和学校地域对信息偏好与网络利他行为间关系的影响均不显著。
[Abstract]: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2,063 college students in 33 universities. The effects of school background variables on college students' network altruistic behavior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network behavior preferences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of multilevel linear analysis show tha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school difference in network altruistic behavior among college students. The influence of Information preference on Internet altruistic behavior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chool level and school area on information preference and network profit. (3) the influence of information preference on network altruistic behavior of college students has significant positive predictive effect. (3) the influence of information preference on network altruistic behavior h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chool level and school area. The influence of his behavior relationship was not significant.
【作者单位】: 赣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赣南师范学院教育经济研究中心;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青少年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与干预研究”(项目号:11YJC190038)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项目号:XL1201)
【分类号】:B84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会平;李虹;;大学生利他动机的调查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年04期

2 彭庆红;樊富珉;;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及其对高校德育的启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年12期

3 周林;;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网络行为偏好的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2010年05期

4 丁迈;陈曦;;网络环境下的利他行为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5 周林;顾海根;;上海市大学生网络行为偏好的实证研究[J];心理科学;2008年06期

6 马晓辉;雷雳;;青少年网络道德与其网络亲社会行为的关系[J];心理科学;2011年02期

7 易海燕;陈锦;杜晓新;;中学生网络依赖程度、内容偏好及社会性发展的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6年11期

8 郑显亮;顾海根;;人格特质与网络利他行为:自尊的中介作用[J];中国特殊教育;2012年02期

9 郑显亮;祝春兰;顾海根;;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的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年05期

10 郑显亮;;乐观人格、焦虑、网络社会支持与网络利他行为关系的结构模型[J];中国特殊教育;2012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晓亮;赵智杰;黄钱;;塔里木河下游垦区耕地面积变化及驱动力的多层次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9期

2 钟光荣;网络“自我”与现实“自我”的比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03期

3 赵文明;;网络文化对民族地区青少年的影响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12期

4 魏宁;网络成瘾:虚拟空间对青少年的挑战及对策[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3年Z2期

5 马强;;廉政文化网络载体的构建与管理[J];才智;2010年02期

6 张青;;当前大学生诚信状况分析及对策[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年04期

7 李春红;韦泽多;卢玉桂;;基于多层线性模型的GDP影响因素分析[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2年01期

8 王海雁;刘健;;微网时代90后医学生网络依赖度及偏好的性别差异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2年05期

9 屈慧君;;从布卢姆斯伯里到虚拟社群——网络化对公共领域精英势力的消解[J];成功(教育);2010年05期

10 顾乃华;;我国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工业的外溢效应及其区域边界——基于HLM模型的实证研究[J];财贸经济;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宋宇;马强文;史耀疆;;多层线性模型与学生成绩决定中教师影响途径的统计考察[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夏雪;;家庭及教师特征与小学生数学成绩的关系——基于多层线性模型的经验分析[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皮勇;刘为国;;论青少年与网络犯罪场[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4 黄鸣鹏;尹俊;;员工情感状态和工作满意度对工作绩效的影响[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5 张文勤;石金涛;;领导者目标取向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以创新气氛为中介[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Ⅱ)[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枭;组织支持、组织激励、员工行为与研发团队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吴文峰;儿童抑郁症状应激—认知易感模型的追踪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3 田金亭;基于CAT的中学生创造力评价技术探讨[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吴满意;网络人际互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视域[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5 张蕾;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管理制度及其对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的影响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6 曾庆东;铁路旅客运输满意度测评理论及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7 朱其权;变革管理、仁慈领导与员工变革反应[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孔凡士;高等教育信息化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9 盖乃诚;国有企事业单位气氛与员工行为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李爱梅;心理账户与非理性经济决策行为的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文星;大学生网络成瘾与亲子关系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贾占兵;对低年级大学生网络使用行为的探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焦松伟;当代大学生网络成瘾的质性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4 肖惠萍;博客标题语言探析[D];南昌大学;2010年

5 杨曦;饭店培训迁移气氛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6 樊茜;中国婚恋网站受众心理初探[D];西北大学;2011年

7 田和军;微博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D];西北大学;2011年

8 田娇妮;多水平计数模型在复杂抽样调查中的应用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9 张曼;大学生参与慈善救助的行为、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D];暨南大学;2011年

10 裴芳芳;青少年网络德育研究综述[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利;构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模式[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李虹;商磊;聂晶;;《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动力系统分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年02期

3 安晓璐;浅析虚拟社区中的利他行为[J];传媒观察;2005年03期

4 许加明;;城乡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差异的初步研究[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阳德华;青年焦虑情绪研究述评[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6 李炳煌;中小学生学习动机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年03期

7 王小璐,风笑天;网络中的青少年利他行为新探[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8 武书连;;再探大学分类[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2年04期

9 陈川;用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构建校园文化精神[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10 彭庆红;樊富珉;;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及其对高校德育的启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郑显亮;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编制与多层线性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逸龙;乐观人格与心理健康、工作绩效的关系及其中介、调节机制[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志香;社会标定对一般情境下小学生利他行为影响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2 余娟;中学生亲社会行为及其与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刘浩;初中生网络道德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4 梁艳;大学生网络使用者虚拟幸福感及其与在线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5 王冰;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的分析和建构[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吴小琴;自尊、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7 齐亚静;关系评价对助人行为的影响:自尊的社会标尺作用[D];河北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红云,孟庆茂;教育和心理研究中的多层线性模型[J];心理科学进展;2002年02期

2 刘红云,孟庆茂;纵向数据分析方法[J];心理科学进展;2003年05期

3 周林;;上海市大学生网络行为偏好与应对方式关系研究[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8年01期

4 周林;;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网络行为偏好的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2010年05期

5 刘红云,孟庆茂;教师背景变量对教师教学效果影响的多层线性分析[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年04期

6 江光荣,林孟平;班级环境与学生适应性的多层线性模型[J];心理科学;2005年06期

7 李雪燕;辛涛;;二分数据的多层线性模型:原理与应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年04期

8 刘红云;;如何描述发展趋势的差异:潜变量混合增长模型[J];心理科学进展;2007年03期

9 赵冬梅;周宗奎;范翠英;柯善玉;;童年期攻击行为发展的追踪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年04期

10 王甲娜;刘利;王烈;;多层线性模型在班级环境与学生行为问题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统计;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宗奎;赵冬梅;;童年中后期同伴关系的发展趋势及社会行为的影响:3年追踪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赵冬梅;周宗奎;;童年中后期攻击行为发展趋势的多层线性模型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张影;马红宇;;不同项目运动队凝聚力形成机制的多层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李海燕;胡卫平;;学校环境、青少年人格特征对创造性科学问题提出能力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杨丽珠;刘凌;;婴儿自我认知的发展特点:一项追踪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郑显亮;顾海根;;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IABSU)的概化理论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李雪燕;辛涛;;造成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学校因素:一个二分数据的多层线性模型[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辛涛;李雪燕;;造成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学校因素:一个二分数据的多层线性模型[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顾海根;;上海市大学生网络成瘾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任志洪;叶一舵;;核心自我评价、班级环境对中学生抑郁影响的多层线性模型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杨会芹;中国湖南省城乡高中生抑郁易感因素及预测模型追踪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2 凌宇;青少年抑郁症状的易感性—应激模型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3 赵冬梅;童年中后期同伴交往的发展与心理适应:3年追踪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肖晶;大学生抑郁认知易感性—应激模型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章晨晨;青少年内化性问题及外化性问题危险因素的追踪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6 郑显亮;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编制与多层线性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7 杨娟;高中生冗思对生活事件和抑郁\焦虑症状关系的调节作用——多时段追踪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8 陈君;高中生自杀意念的易感性—应激模型:多时段追踪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卫芳;领导—成员交换关系差异、公平感与群体凝聚力的关系[D];河南大学;2008年

2 柳静;班级环境的“现实—理想”一致性与小学生自我概念及学业成就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任志洪;核心自我评价、班级环境对中学生抑郁影响的多层线性模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4 余香莲;个体差异、教师因素对学生抑郁影响的多层线性模型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5 牛蕾;人格对大学生群体关系网络的影响[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6 谭晟;考研大学生的积极情绪、心理弹性与压力适应的关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7 胡艺馨;童年中期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及其与内化问题行为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蔡琳;大学生功能失调性态度对抑郁症状预测作用的追踪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9 韩稳;认知风格对物理创造力的影响:班级创新气氛的调节作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杨梅;小学生情绪智力、父母教养方式与生活适应的关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996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4996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a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