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式终身教职:战后变革与中国实践
本文选题:高等教育改革 + 教师聘任 ; 参考:《高校教育管理》2013年03期
【摘要】:战后美式终身教职面临的主要批评有:人力成本高昂、岗位调整难度较大;对教学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实行非升即走下的"Publish or Perish"短期考核压力过大,容易诱发学术造假现象;容易导致Lazy Professor现象。为应对以上问题,美国国内各界提出教师薪酬由学校和院系分比例承担、限制终身职位的比例、实行长期合同制、聘用非终身制教师等策略。我国教师聘任改革应遵循我国的国情和改革的约束条件采取渐进策略:非升即降、非升即转、非升即走三结合;长时段考核豁免;教师薪酬与院系财政紧密联动。
[Abstract]:The main criticisms faced by American lifelong faculty after the war are: high manpower cost, difficulty in post adjustment, insufficient attention to teaching, too much pressure to carry out "publish or Perish" short-term assessment, which is easy to induce academic fraud; It is easy to cause Lazy Professor phenomenon. In order to deal with the above problems, all circles in the United States put forward that teachers' compensation should be borne by schools and departments in proportion, the proportion of tenure positions should be limited, the long-term contract system should be implemented, and non-lifelong teachers should be employed. The reform of the appointment of teachers in our country should follow the national conditions of our country and the restrictive conditions of the reform to adopt the gradual strategy: either rise or fall, either rise or turn, or rise or go three combination; long period of examination exemption; teacher's salary and the finance of the department are closely linked.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63009)
【分类号】:G57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贾雪;;美国大学终身教职制度的现行政策与发展趋势——以四所美国大学为案例[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06期
2 郑晓芹;高新发;;美国高校终身教职后评估的实施效果探析[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0年03期
3 顾建民;;美国大学终身教职制度改革[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4 罗燕;叶赋桂;;2003年北大人事制度改革:新制度主义社会学分析[J];教育学报;2005年06期
5 王正青;徐辉;;美国大学终身教职教师的业绩争论及启示[J];现代大学教育;2006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莹;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高校终身教职制度的论争[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猛;;CSSCI法学期刊:谁更有知识影响力?[J];北大法律评论;2009年02期
2 陈士军;;史学评论散议[J];北方论丛;2006年06期
3 刘宁;张彦通;;建设和谐导生关系的思考——基于近年来导生关系研究文献的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4 顾建民;;西方大学终身教职制度的价值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9期
5 陈伟;;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对抗游戏——论美国高校教师与高等院校之间的集体谈判[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6 郑晓芹;高新发;;从新制度社会学视角看美国大学终身教职后评估的制度构建[J];比较教育研究;2009年04期
7 阎凤桥;学术劳动力市场的特性与研究型大学的教师聘用制度[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3期
8 项贤明;大众化与高等教育体制变革的理论观察[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9 钟秉林;观念和制度创新:大学的核心竞争力与师范院校的转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10 胡艳;;新形势下大学教育学院的功能[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张慧;;国外高校管理机构设置对我国高校去行政化的启示[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葛洪;;中国需要真正的研究型大学出版社[A];中国编辑研究(2006)[C];2007年
3 陈传夫;吴钢;唐琼;;信息化环境下学术优先权的挑战与对策[A];信息时代的学术交流——中国科协第四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韩健;张鲸惊;黄河清;;我国药学期刊的发展现状及思考——中国药学会主办期刊2009年文献计量学指标统计分析[A];第七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韩成英;;大学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关系及协调[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晔;中国高校专利产出机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陈丰;信访制度成本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3 陈登福;中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4 郑爽;我国教师教育者开展自我研究的初步探索[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辉;科研诚信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张征;新自由主义背景下大学制度变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李新月;我国大学公民教育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王燕华;大学科研合作制度及其效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吴洪富;大学场域变迁中的教学与科研关系[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白勤;高校教师学术不端行为治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延丽;我国研究生学术道德保障体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马艳粉;导师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影响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兰云贵;硕士研究生学术生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钱啸寅;职业教育开放实训中心运行绩效评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蓓蓓;高校“发展性”学生工作理念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乐;上海高校科技人力资源的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7 王娟;民国学术传播中的《燕京学报》研究[D];北京印刷学院;2010年
8 徐卫民;本科生科研道德规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邢桂芳;我国“985”高校教授队伍建设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黄晓敏;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及其制度建设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长华;美国高校教师管理的新变化及原因探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06期
2 徐辉;国外高校教师队伍管理的历史发展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10期
3 耿益群,高益民;美国高校终身教授制度的历史演进[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7期
4 贾雪;;美国大学终身教职制度的现行政策与发展趋势——以四所美国大学为案例[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06期
5 王英杰;大学校长与大学办学方向──麻省理工学院的经验[J];比较教育研究;1994年03期
6 爱德华·希尔斯,林杰;论学术自由[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1期
7 李强,陈平原,孙立平,赵晓力,张鸣,李陀,于江生,唐晓峰,刘北成,张鸣,高远东;大学改革 路在何方?[J];读书;2003年09期
8 李子江;美国大学教师终身聘任制的走向[J];复旦教育论坛;2005年04期
9 韩来平;从美国的经济发展看高等教育的基础性地位[J];高等教育研究;1999年06期
10 周作宇;美国终身教授制的变迁与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文珍;美国教师聘任状况研究[J];教育科学;2002年03期
2 林智,陈雅玲;浅议激励理论在学校师资管理中的应用[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叶智超 ,何得运;和平县实施教师“支教工程”[J];广东教育;2005年17期
4 文建兵;论素质教育和教师聘任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0年S3期
5 张庆军;分在“增值”人在“贬值”──有感于教师聘任中的“末位淘汰制”[J];中小学管理;2001年09期
6 焕章;;试论我国高等教育的膨胀——对教育改革与发展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1987年02期
7 吕兵,张莅颖;美国社区学院师资管理及启示[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8 万玉兰,钱波;加强师资管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J];科技创业月刊;2005年09期
9 王珊;;高职院校教师心理契约的实证研究[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10 刘道玉;;高等教育改革和四化建设[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8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殷勇;;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民办学校师资管理问题研究 民办学校师资管理探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2 熊丽凤;;国家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 科学管理历练教师队伍 提升民办学校教育质量——关于民办学校师资管理问题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3 向兰花;黄庆坤;;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民办学校师资管理问题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4 李培辉;张淑蓉;;多媒体辅助教学与医用化学教学改革[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十四届图学研讨会交流暨第二届CAD应用、CAI软件演示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5 马国芳;;地方政府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如何发挥主导作用探讨——云南省突出重点扩大试点推进云南教育改革发展工作[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肖玺;邓健;;高校师资管理中“心理契约”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瞿卫星;;张謇的学校管理学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朱德利;冉羽羽;;新型工业化背景下的教育创新之路[A];贵州新型工业化道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谭小艳;;民办学校师资管理问题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10 黄芳;;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咨询模式的设计与实践[A];“改革开放与心理学”学术研讨会——湖北省暨武汉心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金丽;我盟师资管理工作成效显著[N];锡林郭勒日报(汉);2011年
2 梁建中;教师聘任中的两个问题[N];中国教师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康 丽;教师聘任需要理论支持和制度保障[N];中国教师报;2005年
4 林雪卿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教授;谁来制约教师聘任中的校长权力[N];中国教育报;2011年
5 记者 王冬;汤原教育系统改革取得良好效果[N];佳木斯日报;2008年
6 ;拉维奇获奖演说:保卫教师工会[N];中国教师报;2005年
7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社会科学教研部教授 郭锋马;怎样让新任教师更快成长[N];中国教育报;2007年
8 记者 李彦伶;体制改革是教育改革的关键[N];各界导报;2006年
9 叶菊艳邋编译;美国年轻人为何不爱搞科研[N];中国教育报;2007年
10 记者 周元 实习生 丁雯婕;4800人争716个特岗教师岗位[N];海南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爱萍;美国“国际教育”:历史、理论与政策[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缓;民办学校师资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2 黄飙;民国时期义务教育师资培养与管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蒋海鸥;我国教育产业发展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4 刘海丽;清末十年河南的实业教育(1901-1911)[D];河南大学;2009年
5 张文静;教育政策制定中的仪式化沟通[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董佳男;山西省民办学校师资管理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7 朱本华;三峡移民县基础教育师资的有效管理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8 石兴中;深圳市罗湖区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9 严星;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和管理对策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10 付八军;蒋梦麟及其教育价值观初探[D];湘潭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0578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057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