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法理学视角下的苏格拉底教育观

发布时间:2018-07-05 16:47

  本文选题:教育观 + 苏格拉底 ; 参考:《学术交流》2013年09期


【摘要】:苏格拉底的教育理念与其秉持的"自知无知"哲学观密切相连,在教育起点上他奉行有教无类的对话图式,置谈话对象于平等的地位,体现了"无知之知"下的平等观;在教育内容上他视德性与知识同义,但同时又坚称知识不可教亦不可得,在追求绝对定义的过程中转向了对民主政制缺陷的反思;在教育方法上他采用精神助产术,在层层除蔽的不断诘问和省察中解构了教师的权威,激发起对话者的求知欲望,进而共赴探寻真正知识之途。
[Abstract]:Socrates' educational concept is closely related to his philosophy of "self-knowledge and ignorance". At the beginning of education, Socrates pursues a dialogue schema with no distinction, puts the object of conversation in an equal position, and embodies the concept of equality under "ignorance of knowledge". In the content of education, he regards virtue and knowledge as synonymous, but at the same time insists that knowledge is not to be taught or available. In the process of pursuing absolute definitions, he has turned to a reflection on the defects of democratic political system. In his educational methods, he has adopted mental midwifery. It deconstructs the authority of teachers, arouses the dialoguers' desire for knowledge, and then goes to explore the way of real knowledge.
【作者单位】: 中华女子学院法学院;
【分类号】:G4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沈俊强;;从“对话”到“苏格拉底式的教育”的跃升——论存在主义观照下的教育[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4期

2 杨西强;苏格拉底教学法的现代应用[J];外国教育资料;200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明科;张海燕;赵斌;;现代西方文论的怨恨主题学概述[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2 高继海;;克尔凯郭尔的美学观[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杜永红;试析苏格拉底"产婆术"教学法及其实践价值[J];现代教育科学;2005年10期

4 郑伟;;试论克尔凯郭尔的绝望概念[J];理论学刊;2006年07期

5 张美峰,杨卫星;善问能力的培养──创新教育不可忽视的问题[J];辽宁教育研究;2001年08期

6 何仕;;苏格拉底“产婆式”教学法对高校教学的启示[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7 雅各·德里达;刘平;;给予谁?(知勿知)[J];圣经文学研究;2009年00期

8 邓小俐;浅论数学教育评价范式的转变[J];数学教学研究;2002年01期

9 刘旭艳;;浅议现代西方教育思潮的论争及思考——存在主义与实用主义教育哲学之师生观浅析及其启示[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S1期

10 戴月华;苏格拉底对话的哲学教育价值[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胡小勇;问题化教学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梁卫霞;“基督教界”的“助产术”[D];复旦大学;2005年

3 王明科;怨恨:中国现代十位小说家文化反思的现代性体验[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英;基于学生认知心理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问题设计[D];苏州大学;2010年

2 王艳华;论克尔凯郭尔的生存美学思想[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凰;信仰作为存在的根据与表达[D];中南大学;2011年

4 李娟;陈染的“生存镜像”与克尔凯郭尔的“孤独个体”研究[D];江南大学;2011年

5 孙玉洁;小班化教学环境中交互白板的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刘晓峰;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模式研究与实践[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7 张湘彦;“兔子四部曲”的宗教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07年

8 朱厚敏;论约翰·厄普代克“兔子四部曲”的宗教思想[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余剑波;基于案例推理机制的自动答疑系统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10 朱妍蓉;以问题为中心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谊;;苏格拉底及其产婆术[J];云南教育(基础教育版);1990年Z1期

2 小郑老师;;教育不是雕刻,是唤醒[J];今日教育;2010年Z1期

3 周廷勇;;文字的“毒性”与教育的作为——试析苏格拉底的教育观与其文字观的内在关联[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4 田杰;苏格拉底的“反问法”和“产婆术”[J];宁夏教育;1985年01期

5 慕容苏;;自知其无知[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7年10期

6 安国;;先让孩子们玩,然后……[J];教育科学论坛;2001年08期

7 余维武;;德育的可能——从先秦儒家的视角看苏格拉底对美德是否可教问题的探讨[J];中国德育;2006年05期

8 ;教育,需要一份坚守[J];山西教育(管理);2011年06期

9 闫瑞利;;多准备几把尺子[J];辽宁教育;2010年09期

10 姜炳军;魏翊荣;;雅斯贝尔斯的教育观[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群;;许承尧教育观初探[A];第二届郭煌历史档案与徽州历史档案开发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黄荣光;;略论井上毅的教育观的变迁[A];对外贸易外语系科研论文集(第二期)[C];1993年

3 刘捷;;苏格拉底“产婆术”与西方启发式教学的历史演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王娟华;;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教育目的及其践行过程的比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5 廖其发;;《老子》教育观散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李森;;西方关于人的学说与教学动力[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刘赤;;关于优化课程的思考——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A];第六期全国陶研骨干培训班文集[C];2001年

8 张光鉴;;相似论教育观的探讨[A];第四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和2005中国教育热点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田建国;;树立新的德育理念[A];第四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和2005中国教育热点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张辉;;审视张謇“反对读经”的教育观[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崔清新 吴晶 黄小希;“绿色教育观”解“教育三忧”[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2 青年路小学校长 张瑞虎高楼河中学校长 牛宝军 王益区学生家长 李富强;“教师如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观点集纳[N];铜川日报;2009年

3 潘涌;独立的母语评论:积极语用教育观的要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灌南县教育中心 周如俊;建立新型的教育观[N];江苏教育报;2010年

5 孝感市英才外国语学校 万端勤;确立开放的教育观 优化班级管理[N];孝感日报;2005年

6 《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培训基地特聘专家 于春祥;“诲人不倦”新解[N];中国教师报;2011年

7 中央党校研究院硕士研究生 尹永纯;更新教育观 拥抱知识经济时代[N];大众科技报;2001年

8 清华附中 王加宁;教育观是教学法的立足点[N];音乐周报;2000年

9 新华社驻纽约记者 荣娇娇 驻华盛顿记者 王丰丰;“虎妈”“猫妈”论战急,其实不妨互相学习[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10 顾雪林;与世界教育大师零距离交流[N];中国教育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庆昌;论教育思维[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岳伟;批判与重构[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3 张海波;教育问题的前提批判[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潘希武;学校道德教育的路径转变与作用界定[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严奇岩;族群性和地域性:四川客家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6 卢建筠;教育思维方式转向之透视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袁伟;教育法的运行[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8 翟楠;教育权力及其正当性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9 孙振东;教育研究的主体性问题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严书宇;社会科课程研究:反思与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关景媛;以人的诗意的在为出发点的浪漫主义教育观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秀芝;约瑟夫·凯比较教育观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3 牟忠彦;生命教育观若干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李欧;激进建构主义教育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张伟平;一项关于农民义务教育观的经验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阳庭庭;论教师的传统文化教育观[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汪梦林;孔子与苏格拉底师道观比较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8 郭晶;培根教育思想研究:从知识论到教育观[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刘殊芳;晋江市中小学教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观的调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10 赵辉;伊拉斯谟的基督人文主义教育观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1009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1009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9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