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新教育“转型期综合症”之探析
[Abstract]: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were not only the transition period of Chinese society, but also the transition period of Chinese education.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new education suffers from "transition syndrome", such as confusion of educational management, distortion of educational spirit, low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so on. This not only affects the development of new education, but also hinders the progress of society.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分类号】:G5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杨齐福,吴敏霞;近代新教育在废科举后发展取向的偏差[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2 田正平;陈胜;;清末及民国时期乡村教育的困境及其调适[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3 杨才林;;论民国时期学校教育的弊病[J];历史档案;2010年01期
4 马自毅;辛亥前十年的学堂、学生与学潮[J];史林;2002年01期
5 陈敏;在历史进步的背后——清末新政时期学堂教育发展缺失论[J];宁夏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6 沈洁;废科举后清末乡村学务中的权势转移[J];史学月刊;2004年09期
7 田正平;陈胜;;教育负担与清末乡村教育冲突[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翁飞;吴汝纶与京师大学堂[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2 苏全有;;有关清末财政问题的两点思考[J];安徽史学;2010年04期
3 王青花;;民国时期中国大学崛起的动因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4 赵颖;;从灵肉冲突的比较中看个性解放的不同追求——郁达夫、丁玲自传体小说评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5 徐希军;1928-1937:国民党在大学推行党义教育述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6 刘海军;;国民政府战时公费教育制的创立及其成效[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9期
7 阳光宁;;民国时期学校社会科教育的特点与启示[J];安顺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8 李华,石金焕;“个性解放”的性别透视——从《沉沦》与《莎菲女士的日记》谈起[J];北方论丛;2005年01期
9 于述胜;;学术与人生——解读舒新城和他的道尔顿制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年04期
10 王华倬;论民国时期(1927-1949年)我国体育课程的演变过程、特点及其历史价值[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忠;;中国教育史研究的目标定位及其发展走向[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2 杜成宪;;新文化运动与现代中国教育观念的变革[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翟广顺;;陶行知与毛泽东:历史的机缘和邂逅——纪念陶行知逝世60周年、毛泽东逝世30周年[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郑国民;;清末民初的白话语文教科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5 管弦;;国民党统治时期高校分布的演变及原因分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0)——中华民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6 胡振京;;日军大轰炸中的重庆教育摭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7 霍云丽;;赫尔巴特教育理论在华的传播与接受[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8 陈丽;;清末民初乡村教育落后的原因及启示[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张素玲;;被建构的女性:晚清至“五四”时期民族主义话语中的性别表述及其社会文化意蕴[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10 陈峗;;政治秩序的本性与政治生活的德性——儒家思想传统对西方自由主义[A];《与孔子对话——新世纪全球文明中的儒学》——上海文庙第二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珊珊;新民·新知·新文化:《新民丛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李来容;院士制度与民国学术[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李艳玲;民国时期中国职业指导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方成智;艰难的规整[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运明;1928-1937年山东中等教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黄晓通;近代东北高等教育研究(1901-1931)[D];吉林大学;2011年
7 房保俊;国家高等教育理念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徐斯雄;民国大学学术评价制度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杨文海;壬戌学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10 高晓东;民国时期科学管理思潮研究(1927-1937)[D];南京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斯义;创新型学校内涵式发展四维模式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胡博实;林传甲与黑龙江近代教育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金丽雪;东省特别行政区教育研究(1896-1932年)[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佳佳;民国时期我国自编初中英语教科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曲晓明;近代我国中学文实(理)分科演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家惠;国民政府时期青岛慈善事业研究(1929-1937)[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7 张静;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江西义教(国教)经费问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黄正岚;民国体育法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杨东梅;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现状研究与对策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双钰;清末民初(1902-1919)高等小学历史教科书编撰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王笛;清末新政与近代学堂的兴起[J];近代史研究;1987年03期
2 严立贤;略论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农业条件[J];近代史研究;1999年03期
3 王笛;清末近代学堂和学生数量[J];史学月刊;1986年02期
4 岱石;老汉口的六言私塾[J];武汉文史资料;2004年12期
5 罗志田;清季科举制改革的社会影响[J];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04期
6 应星;废科举、兴学堂与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J];战略与管理;1997年02期
7 萧功秦;从科举制度的废除看近代以来的文化断裂[J];战略与管理;1996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彦芳;;清末民初乡民抵制新学原因初探[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陈建华;;清末民初法政学堂之研究:教育史的视角[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3 林乙烽;;清末民初的中小学教育[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3期
4 ;教育资料S饪痆J];人民教育;1951年01期
5 王腊生;实现新突破 开创新局面 发展新教育[J];江苏教育;2001年05期
6 陈圣明;孙军;;浅谈陈独秀的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传承;2008年08期
7 章觐华;清末安徽新教育[J];安徽教育;1984年09期
8 王维权;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新教育思想体系[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6期
9 王立鹏;论清末民初的短篇小说[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10 邱培成,魏捷;清末民初上海文化街的文化意识[J];社会科学家;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齐福;;清末民初新教育发展缺失略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魏琴;;试论清末民初的贵州新兴社团[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隋丽娟;邓天红;;清末民初黑龙江省禁毒成败述论[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08年
4 赵艳玲;;清末民初教育转型中的冀州新式学校[A];燕赵历史文化研究之三·冀州历史文化论丛[C];2009年
5 刘淑华;;清末民初中国职业教育转型探析[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毕苑;;清末民初的博物教科书与进化论的传播[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9年卷[C];2011年
7 杨建成;;“新生活、新教育”办学理念的策划与实施[A];学校文化建设与策划[C];2010年
8 隋丽娟;邓天红;;清末民初黑龙江省禁毒成败述论[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四[C];2006年
9 吴向洋;;“新教育”与中学语文教学[A];《新时代的脚步声》之八——追寻的旋律[C];2003年
10 关景媛;;清末民初淑女教育的断裂与传承[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华夏追索抢救保护文物律师团联合会首席律师 刘洋 本报实习记者 刘家艺;追索流失文物:律师团首次出马[N];北京科技报;2009年
2 陈永祥;从京剧“坤班”到女子新剧团[N];中国档案报;2005年
3 云阳;清末民初红泥南瓜壶[N];中国商报;2003年
4 罗思;清末民初铜印章[N];中国商报;2003年
5 罗思;清末民初铜印章[N];中华工商时报;2004年
6 闵杰;清晰地再现清末民初的风景[N];中华读书报;2006年
7 黄轶;20世纪末“晚清文化研究热”断想[N];文艺报;2008年
8 北京 张晓悟 王媛;揭开尘封的历史[N];中国文物报;2010年
9 柯杨;巩义发现两座完整清末民初民居[N];河南日报;2007年
10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 罗检秋;近代从“文明”到“文化”的思想过渡[N];光明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樊翠花;清末民初江苏乡村民变问题研究(1901-1921)[D];苏州大学;2013年
2 李e,
本文编号:23898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389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