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互动:教师人格与学生人格发展的重要路径
[Abstract]:Education is a career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life, personality radiation is the most critical, most successful, but also the most meaningful education. Teachers and students construct their identity and personality by means of dialogue with others in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 and educational interaction. The context, integrity and relevance of educational interaction require that we should not treat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personality and students' personality with an isolated attitude. Therefore, it is an important way to explore teacher's personality and student's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from the angle of educational interaction. Education interaction requires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actively listen to each other,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construct a dialogue, into the other side of the cultural world, respect for the ethics of education and active reflection, rebuild themselves.
【作者单位】: 重庆交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
【基金】: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师人格优化系统研究”(项目编号:11XZX012)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G45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其海;;蒲松龄的德性品质初探[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2 周云水;;独龙族禁忌的文化人类学解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3 孙显元;;“向钱看”的经济正当性与道德正当性[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李成玉;;赵翼诗歌的“创新说”[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5 陈文钢;;“任性”的叛逆与“坎普”的颠覆——论苏珊·桑塔格的“风格化”[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6 李成玉;;符号中的艺术——简析卡西尔《人论》中的艺术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7 赵红;郭淑新;王义芳;;高校知识女性的道德困惑及道德自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8 张薇;熊腾芳;;人神共舞:莎士比亚喜剧对古希腊神话的传承[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张蓓;;被符号异化的生存空间及其引导下的病态人性——存在论视域下的新时期小说中的精神病形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3期
10 杨春芳;福柯话语理论的文化解读[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杜早华;;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危机——从自律与他律的平衡看[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季丹丹;郝乐祥;;论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3 晏辉;;论中国伦理学的三种形态[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燕京晶;刘仲林;;驯服“莽兽”:“两种文化”的融合对科技发展的启示[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5 徐卫红;;从康德的角度看现代道德教育的一个误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王海锋;;哲学与“哲学”的基本问题——由《哲学通论》引发的思考[A];“《哲学通论》与哲学教育改革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杨丽然;;人的尊严释义[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8 龙藜;;藏族锅庄舞的教育人类学分析[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王许人;;浅论文化漠视[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谢维楚;;试论科学发展观关于人的主体性的思想[A];新中国人学理路——第十一届全国人学研讨会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3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谷颖;满族萨满神话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6 张志刚;语文教育文化传播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杨道麟;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段鹏;开放的艺术及其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杨硕;进化心理学的人类学哲学批判[D];吉林大学;2011年
10 燕燕;梅洛—庞蒂具身性现象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敬宇;中国道教社会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潘瑜;客家祠堂文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黄华;灾难新闻“英雄”原型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张小妹;“自然状态”范式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王艳红;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6 王先林;自由与秩序[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丁玲;环境人权:伦理学维度的审视[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涂冠萍;中国水墨动画的叙事性[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昕;《道德情操论》的行为合宜性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10 李怡;论教育惩罚在高校中的合理使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艳芳;;谈教师的人格魅力[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2 刘磊;;论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人格的塑造[J];中国成人教育;2007年20期
3 原雪梅,张仲,李克;教师人格对学生的影响作用刍议[J];山东教育科研;1999年09期
4 顾通达;漫议完善教师人格[J];基础教育研究;2003年Z1期
5 殷世东;完善教师人格 推进学生人格之健全[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6 董陶陶;;教师人格的价值论辩[J];教育与职业;2009年23期
7 金英姬;谈教师人格的教育价值[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8 李宁;教师健康人格的塑造[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9 时花玲;;教师人格:一种新型教育力量的内涵及其塑造[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张蓉蓉;康芬;;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J];现代教育科学;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郝普耀;;浅谈师德建设中的教师人格塑造[A];迈向新世纪[C];1999年
2 吴金忠;;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谈谈教师的人格感染力[A];纪念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20周年——陶研优秀论文集[C];2004年
3 章秀锋;刘江;任拉利;;贫困地区教师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4 潘芳;张红静;丁守銮;;100名本、专科医学生人格与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分析[A];山东省心理卫生协会首届学术研讨会获奖论文选萃[C];1999年
5 汤莉莉;;儒道思想在完善教师人格中的互补功能[A];国际儒学研究(第十三辑)[C];2004年
6 刘光义;;教师人格对学生心理的影响[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7 刘新科;;杜威教学思想的再认识(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谭金凤;;浅议教师情绪管理[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9 杨华;;浅谈学校教育在学生的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中的作用[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沈立红;;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语言艺术[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曾正莲;师爱与学生人格的培养[N];中国教师报;2003年
2 记者 马璇;我市创出四大教育互动新模式[N];深圳特区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翟晋玉;网络探究:让教育互动起来[N];中国教师报;2003年
4 王欣 刘小燕 赵海军;体罚:失败的教育[N];中国教师报;2003年
5 王一民;语文新课标与学生人格的培养[N];济宁日报;2005年
6 尚丽荣(作者单位:文安县滩里镇安里屯小学);浅谈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好老师[N];廊坊日报;2006年
7 黄建军;网络素养教育互动教学设计[N];中华新闻报;2008年
8 记者 谭平江 陈隽 江跃祖;创办“人格”教育 “远方”神采飞扬[N];云南经济日报;2008年
9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吴增强;课堂中的心灵交融[N];中国教育报;2004年
10 李 萍;平等对待学生才有资格教育学生[N];中国教师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兴贵;青少年学生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娜;教师人格对学生的影响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2 成媛;社会转型期教师人格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张艳利;论教师人格及其教育价值[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4 邓永超;论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智慧人格的重构[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杨群;军队院校地方计划生与地方院校学生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6 姜春萍;班级气氛与中学生人格的相关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7 李颖;课堂交往中的学生人格发展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5年
8 陈四兰;高职学生人格弹性、心理健康现状及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陈超然;大学教师工作压力的现状及其与人格维度关系的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10 林芳;合作学习:理论与实践[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4252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425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