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全球数字化革命与智慧校园建设

发布时间:2019-10-12 00:49
【摘要】:正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Alvin Toffler)1980年科学预测:人类社会正在经历着信息文明的第三次浪潮冲击。托夫勒认为: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的信息化,推动着第三次浪潮即信息文明社会的到来。1995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尼葛洛庞帝(Nicholas Negroponte)教授出版了《数字化生存》一书。这本书告诉人们,数字化未来就是人类与计算机的和谐相处。事实上,在过去20年甚至更远时间,几乎社会各个领域都在不断涌现全新的基于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的数字化人本化的行业应用模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
【分类号】:G43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淑霞,高敬惠,李玉海,刘国丽;教育信息化——网络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学方式研究[J];教育信息化;2002年12期

2 蒋文静;;构建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探索研究[J];成功(教育);2011年10期

3 蒋玉宇;;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思考[J];广西轻工业;2008年11期

4 姜庆;;数字化校园建设现状及发展策略[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6年02期

5 俞雷;;“校校通”之后 教育需要创新——上海市教委主任张伟江畅谈上海教育信息化[J];计算机教与学;2002年11期

6 郑永柏;从集中到分散,教育信息化的必由之路[J];中国远程教育;2001年01期

7 陶士全;;信息时代的教育信息化 打造信息化的现代校园[J];中小学电教(下);2010年08期

8 潘世祥,包小红,殷立斌;以信息化促进教育机构职能现代化的实践探索[J];教育信息化;2003年03期

9 沈蔚;;教育信息化 关键在应用——访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局局长姚仲明[J];计算机教与学;2003年01期

10 蔡臻欣;;为教育插上IT的翅膀——美国的教育信息化[J];计算机教与学;2002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俊茹;;教育信息化与教育过程新特点的形成[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2 张俊茹;;教育信息化与教育过程新特点的形成[A];北京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2005-2007)[C];2008年

3 樊昕;孙培国;吴昭利;;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A];信息时代——科技情报研究学术论文集(第二辑)[C];2006年

4 胡凡刚;;教育信息化呼唤人文关怀[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朱建峰;;立足校本培训,促进农村教育信息化[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张仲祥;刘宏;;新时期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探索与创新[A];广西计算机学会25周年纪念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梁剑光;;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8 段宝霞;;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投资问题探讨[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徐福荫;;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推进教育信息化[A];中国电化教育协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邓长朋;;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思考[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玄武区教师进修学校 高建君;用教育信息化推动和谐校园建设[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6年

2 ;教育信息化应被看做一个过程[N];中国教师报;2004年

3 蒋水林;教育信息化提高人才质量[N];人民邮电;2005年

4 本报记者 刘微;教育信息化应被看做一个过程[N];中国教育报;2002年

5 康丹;教育信息化的大蛋糕谁能吃到?[N];计算机世界;2001年

6 北京大学 金江军;各国教育信息化纵横谈[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7 记者 张春鸽 实习生 董洁;我市教育信息化和农村学校布点调整工作迅速推进[N];延安日报;2008年

8 颜碰能;教育信息化存在的误区及其对策[N];市场报;2001年

9 实习生 曹漪洁 记者 马瑛瑛;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N];浙江日报;2000年

10 毛银祥;加强和谐校园建设之我见[N];甘肃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婧;功能层面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标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徐湘;论教师教学生活的智慧[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陈晓慧;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文化审视[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秦立霞;美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及其效应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刘成新;整合与重构:技术与课程教学的互动解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静芬;语文网络教研探索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谢忠新;学校信息化应用评估模型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郝兆杰;以人为本的教育技术价值取向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9 罗江华;教育资源数字化的价值取向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10 荆永君;教育资源分布式配送与调度算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安胜;互联网与欠发达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2 侯雁伶;北京市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现状和对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3 危义斌;基础教育信息化区域性整体推进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吴庆伟;信息技术在中小学应用的教育生态学解析[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5 官伟强;珠海市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6 李立;教育领域数据存储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任建;知识管理在教育资源管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张林静;河北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队伍建设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张巍;军队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周俊健;基于智能手机控制的多媒体演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477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5477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13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