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中国小城镇中学生亲社会行为家庭因素探究——以山西东北部X县为个案

发布时间:2019-10-25 09:17
【摘要】:为了探究影响中国城乡结合地区中学生亲社会行为表现的家庭因素,寻求家庭在改善和促进中学生亲社会行为中的有效空间和途径,本文对298名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采用访谈法深入探究中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家庭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情绪性是城乡结合地区中学生亲社会行为的核心因子;中学生亲社会行为表现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母亲文化程度对其子女亲社会行为表现的公开性和依从性具有显著影响;影响城乡结合地区中学生亲社会行为的主要家庭因素有居住环境、家庭结构、子女数/出生顺序、社会支持。
【作者单位】: 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中国航空工业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
【分类号】:B84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寇_g,王磊;儿童亲社会行为及其干预研究述评[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小康;曾祥春;;结果程度和熟悉性对助人意愿的影响[J];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2 寇_g,唐玲玲;心境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3 寇_g,马艳;儿童社会适应的社会信息加工模型及其特殊应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年01期

4 蒋仕菁;冯维;;近年来国内亲社会行为研究的特点及展望[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5 陈宇海;;亲社会行为培养: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6 杨小燕;;石河子维、哈、汉城居农民工子女社会适应问题研究[J];成功(教育);2012年10期

7 李秀丽;;当前中国亲社会行为研究中关注的主要问题[J];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8 赵章留,安桂玲;4~6年级儿童对自己和同伴亲社会行为的评价[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年03期

9 寇_g;如何评价青少年群体中的亲社会行为[J];教育科学;2005年01期

10 尹贝;欧居湖;;工读生亲社会行为研究的新视角[J];学理论;2012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寇_g;;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研究[A];小康社会:文化生态与全面发展——2003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崔丽莹;小学儿童合作观念与行为的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迟毓凯;人格与情境启动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柳;培育听障初中生亲社会行为的教育干预实验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王宇;学前融合教育促进普通幼儿亲社会行为获得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葛高飞;中学生亲社会行为家族影响因素的探究与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金雪莲;3-5岁朝鲜族幼儿亲社会行为与气质、家庭环境的关系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5 杜yN;小学生偏畸行为的矫正和辅导[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唐婉;留守初中生亲社会行为与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7 高志才;基于亲社会行为的企业成长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8 吕红霞;工读学生人际冲突调适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青松;体育教学中培养小学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余娟;中学生亲社会行为及其与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李幼穗;儿童亲社会行为及其培养[J];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2 李丹,夏飞羚;儿童心目中的友好行为及其年龄发展趋[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年01期

3 寇_g;青少年道德判断发展与其道德观念影响源的关系[J];心理科学;1998年03期

4 李丹;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因素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0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韦嘉;张进辅;;中学生数字偏好现状初步调查与分析[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2 黄平;;中学生“早恋”问题分析与对策[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1年08期

3 常丽艳;张静;;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家庭环境因素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08年11期

4 周梦蓉;;职中学生受挫原因分析和耐挫能力培养[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09年10期

5 万增奎;当代中学生亲社会行为意向调查[J];现代教育科学;2005年04期

6 侯小花;蒋美华;;中学生感恩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09年22期

7 梁姚;;浅议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教师;2009年15期

8 王群;欧阳文珍;;中学生亲社会行为与同伴关系的相关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9 林坚兰;中学生心理障碍的表现及成因分析[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S2期

10 李晶,潘红娜,刘根义,陈莉,高翠;家庭因素对初中生焦虑、抑郁情绪影响的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199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枫;刘毅梅;王洁;马晓健;陆雪倩;;无锡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2 程军;;宣泄与健康——浅谈班主任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引导作用[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3 周志荣;;中学生社交焦虑的团体心理干预的实验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陈传锋;许净露;金一波;;恢复高考30余年来中学生学习状况的历史回顾与思考[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杨小洋;申继亮;;中学生个人认识论发展特点及与其发散性思维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张继;王耘;;中学生学习倦怠的问卷编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胡丽;赵玉芳;;汶川地震后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心理干预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郑斌;;呵护心灵翅膀 放飞青春梦想——浅谈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安徽卷)[C];2010年

9 程军;;宣泄与健康——浅谈班主任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引导作用[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年

10 侯志瑾;林崇德;邹泓;;中学生社会支持系统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商州二职中 王小亚;当代中学生心理及行为浅析[N];商洛日报;2006年

2 本版撰文 本报记者 董毅然;腐败导致中学生心理阴影[N];北京科技报;2005年

3 陈英云 本报记者 赵琳;我市中学生“心病”越来越“重”[N];哈尔滨日报;2011年

4 高云;七成中学生认为母亲管教过度[N];中国妇女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李洋;对中学生进行全面心理健康教育[N];甘肃法制报;2009年

6 李倩;花季少年“心”有多重?[N];中国民族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梁进峗;关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N];白银日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华容 通讯员 汪渝 友明 胜芳;年轻人自杀事件频发[N];阿克苏日报;2007年

9 张庆鹏 黎洁 寇_g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青少年眼中的亲社会行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刘芬;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N];北京科技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洋;中学生担忧的一般倾向性和内容特殊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肖汉仕;中学生非理性信念量表编制及非理性信念干预[D];中南大学;2007年

3 张倩;学校心理辅导的效果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4 冯正直;中学生抑郁症状的社会信息加工方式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翟群;中学生自我价值感系统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迟毓凯;人格与情境启动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胡明;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简易筛查量表的编制及其筛查参考值、影响因素的分析[D];中南大学;2007年

8 张玲玲;青少年未来取向的发展与家庭、同伴因素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甄志平;体育与健康教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的实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10 陈旭;中学生学业压力、应对策略及应对的心理机制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丽英;上海中学生自我效能感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2 侯小花;中学生感恩的个体差异及其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3 张秋颖;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人格、价值观与社会责任心关系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4 杨小洋;中学生提问能力发展及与其阅读理解能力关系的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徐晓飞;中学生学业社会比较对学业压力应对策略的影响[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袁茜;中学生偏爱流行音乐的心理分析及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魏彬;中学生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及教育引导[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李雪梅;中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及其与人际压力、人际压力应对策略关系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9 段碧花;创造性人格结构模型的建立和中学生创造性人格量表的初步编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周冶;内观法对中学生生活满意度的干预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527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5527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5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