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留守儿童生活事件与心理弹性的关系:一般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

发布时间:2019-10-30 17:21
【摘要】:目的探索留守儿童生活事件与心理弹性的关系,以及一般自我效能感在两者间所起的中介作用,以期为该群体的心理健康维护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Connor-Davidson韧性量表(CD-RISC)、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一般效能感量表(GSES)对鲁西南某中学500名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实施问卷调查。结果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与一般自我效能存在正相关,与生活事件存在负相关;路径分析发现一般自我效能感在生活事件特别是人际关系维度与心理弹性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结论留守儿童生活事件和心理弹性密切相关,一般自我效能感在两者间起着中介作用。
【图文】:

路径分析,一般自我效能感,生活事件


2.2一般自我效能感在生活事件与心理弹性间的中介效应检验由上述相关分析可知,在生活事件量表各个维度中仅人际关系维度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存在相关性,因而仅以人际关系维度为自变量,以一般自我效能感为中介变量,以心理弹性为因变量建立路径分析模型(图1)。图上所标数据为标准化的路径系数,因为df=0,χ2=0所以此模型为饱和模型,系数有唯一解,无需进行模型拟合度的检验。图1路径分析图3讨论从相关分析结果看,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弹性及其各维度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表明一般自我效能感越高,个体心理弹性程度越高,反之亦然。心理弹性其本质上是一种应对压力的能力,一般自我效能感是从自信的角度来看待个体处理生活中各种压力的能力,是个体对自我“能做什么”的一种认知,因而个体若越是认同这种能力那么他的心理弹性程度就会越高,反之若个体应对压力的能力很强,那么越会对这种能力产生认同,一般自我效能感也会提高,两者之间存在相互促进作用,本研究结果与胡会丽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8]。相关分析结果还显示,生活事件与心理弹性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生活事件是一种常见心理社会应激源,当客观事件足以使绝大多数经历者改变其熟悉的生活方式时,这种事件即可以被看做是生活事件。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隔,相比于其他儿童,当其遇到生活事件时,他们难以得到父母及时的关爱、指导和帮助,导致他们在遇到生活事件时多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方佳燕,2011)[9],势必阻碍适应逆境的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从而影响其心理弹性。一般自我效能感仅与生活事件中的人际关系因子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个体一般自我效能感越强,其在人际交往中越有自信,便会更少的处于人际冲突当中,,而这种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胡萍;王志中;;留守高中生社会支持状况及其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11期

2 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5年01期

3 肖正德;;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进展[J];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01期

4 王东宇,王丽芬;影响中学留守孩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研究[J];心理科学;2005年02期

5 于肖楠;张建新;;自我韧性量表与Connor-Davidson韧性量表的应用比较[J];心理科学;2007年05期

6 罗静;王薇;高文斌;;中国留守儿童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9年05期

7 韦君如;卢宁;黎媛妍;;留守少年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及学生生活应激研究[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8年06期

8 张明园,樊彬,蔡国钧,迟玉芬,吴文源,金华;生活事件量表:常模结果[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7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方佳燕;外来工子女与留守儿童生活事件、心理弹性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D];广州大学;2011年

2 胡会丽;一般自我效能感训练对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弹性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玉娜;孙玉艳;;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7期

2 孙刚成;闫世笙;;中国西部农村教育的问题与发展策略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4期

3 李峰;;新农村建设视野中的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7期

4 马芳;;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0期

5 赵洁;曹光海;;农村留守儿童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调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6期

6 杨阳;何成森;马南正;黄先伟;;父母文化程度与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J];安徽医药;2011年05期

7 徐群;;关注留守儿童教育与创建和谐新农村[J];现代农业科技;2007年11期

8 束钰;;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22期

9 李培;何朝峰;覃奠仁;;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与社会适应[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10 李蕊;宋楠;;农村留守儿童权益保障初探[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云森;;自选择、父母外出以及不发达地区留守儿童学习表现——基于倾向分数匹配方法的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刘鹏熙;付亚斐;郭莉;;情志因素与乳腺癌发病的相关性研究[A];第十二次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乳房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游春;;构建农村留守儿童意外伤害保险机制的研究[A];十二五·新挑战:经济社会综合风险管理——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1[C];2011年

4 李强;;贵州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现状与特点[A];“和谐发展与贵州小康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李强;;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成长问题研究——以贵州黔东南麻江县坝芒乡A村为例[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赵玮;;勿将留守儿童标签化为“问题儿童”——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研报告[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王莹;;流动人口子女的就学形式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基于中部三省的调研分析[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吴映雄;;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影响——基于西部五省小学六年级的实证分析[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陈荟;;对渝东南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现状的考察与思考[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董士昙;;山东省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的调查与分析[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册)[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芳;中国儿童素质的影响因素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李霞;管理者的职业弹性研究:结构及其前因后效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3 徐彤;中国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经济效应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简福平;不同孤独感农村留守儿童对亲情缺失信息的加工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孙丽璐;农民工的文化适应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周潇;劳动力更替的低成本组织模式与阶级再生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7 岳雪莲;仫佬族流动人口与流出地社会变迁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8 王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9 王伟岸;中枢神经系统对肠易激综合征内脏敏感性的调节[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0年

10 施旺红;伞兵跳伞训练中心理应激特点及心理卫生保障措施[D];第四军医大学;199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付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党云皓;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及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刘晓燕;孤独症儿童家长心理弹性保护性因素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于海强;辽宁省农村留守儿童健康的体育干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霍红豆;美国高等学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伟;农村留守儿童道德学习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张桂林;山东菏泽“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8 龚风华;南通市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特征和体育锻炼干预作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王云;初中班级留守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管理策略[D];苏州大学;2010年

10 李亚楠;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及对策初探[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德乾;;农村留守儿童交往问题的实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2期

2 周宗奎,孙晓军,刘亚,周东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李海垒;张文新;张金宝;;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HKRA)的修订[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8年02期

4 林宏;福建省“留守孩”教育现状的调查[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5 陈建文,王滔;关于社会适应的心理机制、结构与功能[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3年04期

6 王秋香;;家庭功能弱化与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J];文史博览;2006年14期

7 范先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7期

8 刘朝莹;应对方式与中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综述[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9 朱俊芳;关注农村“留守儿”的思想道德教育[J];贵州教育;2005年10期

10 田维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J];贵州教育;2007年1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席居哲;基于社会认知的儿童心理弹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宇红;大学生就业压力及其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2 黄艳苹;家庭教养方式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3 刘丽英;上海中学生自我效能感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4 陈凤梅;大学生生活事件、归因方式、情绪调节方式与人际关系行为困扰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5 盛轶;数学学习困难学生自我效能感培养的探索[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骆鹏程;留守儿童心理弹性与人格、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7 唐春;重庆市青少年学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对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8年

8 王新香;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9 曹羌琴;青少年依恋、应对方式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苏;中学生心理弹性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宗祺;;愿关爱留在每个孩子身边——来自江西省全南县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J];理论导报;2005年05期

2 黄晓慧;;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10期

3 宋振远;陈晔华;熊润频;;让“留守儿童”走出“三缺”困境[J];农家之友;2007年07期

4 欧阳超英;;宿迁市实施留守儿童关爱工程的实践与思考[J];基础教育参考;2007年12期

5 吕守东;;对“留守儿童”教育的思考[J];希望月报(上半月);2007年12期

6 韦绍健;黎容;;多给“留守儿童”一些关爱[J];中小学校长;2007年05期

7 郑银杏;;“留守儿童”心理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华章.教学探索;2008年02期

8 钟招英;黄益秀;;为留守儿童打造和谐家园[J];学前教育;2008年Z1期

9 文先松;;附: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J];教育艺术;2009年11期

10 李红;;让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田充满阳光[J];小学教学研究;2009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任彩霞;;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及其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刘书越;;河北省农村留守儿童科学素质调查研究[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08《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论坛暨第十五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8年

3 张晓亮;潘昌荣;;探索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科学发展的新路子[A];“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探索科学发展新路子”理论征文活动论文集[C];2010年

4 ;“那个没有人管的夏天”——贵州B镇留守儿童暑期生活研究[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胡晓旭;;浅谈图书馆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社会问题中的积极作用[A];现代图书馆服务:浙江省图书馆学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刘郁;;一例关于留守儿童性格状况的实证调查[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岑怡;;隔代监护与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问题研究[A];“和谐发展与贵州小康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史梦薇;;贵州留守儿童问题及其对构建和谐农村的影响研究[A];“和谐发展与贵州小康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曹娟;;黔东南地区少数民族留守儿童基本生存状况调查研究[A];“和谐发展与贵州小康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李强;;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成长问题研究——以贵州黔东南麻江县坝芒乡A村为例[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蔡毓玲;谁来托起他们的“明天”[N];德州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周静邋实习生 季节;留守儿童需要更多的阳光雨露[N];贵州日报;2008年

3 记者 娄辰;贵州4教师“一米阳光”托管留守儿童[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4 陈波;水尾镇着力关爱留守儿童[N];泸州日报;2008年

5 记者 孙明君;留守儿童心理拓展训练营在我市启动[N];佳木斯日报;2008年

6 程浩 许庆勇 本报记者 洪敬谱;老师“妈妈”为留守儿童送亲情[N];中国消费者报;2008年

7 林金炎;关注留守儿童[N];潮州日报;2008年

8 通讯员 董盛先 黄欢 毕朝晖;英山县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经验在全国研讨会上交流[N];黄冈日报;2008年

9 符成生 李莉 梁剑锋;点亮留守儿童的“心灯”[N];宜春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吴贻伙;安徽400万留守儿童存在“五缺”[N];检察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2 赵苗苗;贫困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健康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3 张学浪;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情感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4 徐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周潇;劳动力更替的低成本组织模式与阶级再生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6 范方;留守儿童焦虑/抑郁情绪的心理社会因素及心理弹性发展方案初步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7 李佳川;体育锻炼对降低大学生自卑感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刘邦惠;精神病态男性罪犯自我的特点[D];西南大学;2008年

9 刘在花;小学生社会智力的结构、特点、影响因素及干预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刘启刚;青少年情绪调节:结构、影响因素及对学校适应的意义[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永春;商丘市农村留守儿童权益保护问题的调查报告[D];兰州大学;2010年

2 王淑芳;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及其与依恋应对方式的关系[D];河南大学;2010年

3 杨帆;河北省农村留守儿童生存与发展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4 潘瑜;贵州省凯里市湾水镇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调查[D];贵州大学;2010年

5 宋晨辉;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权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6 郭津;新农村建设视野下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7 赵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翟继辉;黑龙江省边境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状况实证研究[D];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10年

9 黄新;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调查与思考[D];湘潭大学;2010年

10 李莹;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权利保护初探[D];吉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538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5538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9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