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教育的反思与求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樊非;自我教育的系统分析[J];系统辩证学学报;2004年03期
2 潘柳燕;;现代自我教育探析[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 于国庆,朱红燕;个体自我发展和自我教育范式——从信息技术革命角度的展望[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1期
4 郑和钧;论自我意识与自我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04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芮必峰;人际传播:表演的艺术——欧文·戈夫曼的传播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李永东;现代家族小说的“围城”叙事[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彭启福;论科学的目标追求[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4 汪裕雄;艺境求索中的文化批判──宗白华美学思想评议之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5 彭启福;宗教、迷信和科学的早期发展管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6 陈玉玺;知识创新及其认识活动的特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7 潘啸龙;《离骚》“结构”研究论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8 胡文木;论法治与人性——兼论“人性恶”理论之得失[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9 陈选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10 钟万林,唐世刚;浅析大学生健全人格培育[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张开城;;哲学视野下的文化和海洋文化[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2 韦世林;;空符号(blank-sign)与空集合的关系初探[A];云南省思维科学学会、云南省逻辑学会2007年联合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7年
3 张思齐;;论辛弃疾的接受美学思想[A];2003中国上饶辛弃疾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肖建华;;“读图时代”的话语方式[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尹爱青;;解放、创造、发展——生命质量提升的本质意义——音乐审美教育人学价值透视[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航;游戏与教育——兼论教育的游戏性[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胡波;社会理想境界论纲[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杨平;康德与中国现代美学思想[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李家成;关怀生命[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傅建明;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7 崔景贵;解读心理教育:多学科的视野[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8 白芸;理解学生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曾建平;自然之思[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匡安荣;“道法自然”与经济自由——一项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振君;当代国外农村教育理论的国际比较与启示[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徐云知;近20年语感及语感教学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3 沈晖;课堂教学中的机会均等——一种人种志的探索[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4 温永权;深圳校园物质文化景观建构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李世讴;管理文化的反思与前瞻[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6 张旺;“家长参与子女教育”的现状及策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7 梅雪;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8 杨倩;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资源开发论[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9 何金俐;论艺术理性精神[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10 黄文结;论影响学校德育教育的潜在课程[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祖嘉合;试论自我教育的依据与传统[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2 田汉族;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自立;自我教育求索之路[J];中小学管理;1999年09期
2 ;《镜子里的自己》[J];人生十六七;2005年10期
3 张丽芳;;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是自我教育[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年11期
4 顾蓉蓉;;对师德建设的反思与建议[J];文教资料;2011年21期
5 李锴;;由教育现实引发的关于教育理论改革的思考[J];才智;2011年19期
6 付先全;;教育不能承受之轻——对现实世界中教育思想缺失的反思[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7 田花;;自我教育:历史与现实的呼唤[J];文教资料;2011年22期
8 张向阳;;激发内在动机 实现自我教育[J];学周刊;2011年08期
9 毕月来;;纵观中外教育的感悟[J];新课程(中);2011年05期
10 燕国材;;论“人是自我教育的对象”[J];中学教育;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洪岩;;试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教育观[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2 尤扬;李季;;高中阶段后进生的自我教育及自我转化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丁玲;;价值观与心理平衡[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4 车丽萍;;大学生自信的自我教育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田守铭;;自我意识与大学生的自我教育[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6 王玉生;;苏霍姆林斯基自我教育的机制新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L.皮尔斯·威廉姆斯;刘娜;;法拉第所受的科学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李福春;;外国教育史学科在中国的演进与整体性反思[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9 王普华;;加强德育过程中的自我教育 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A];山东省师范教育学会2002年度师范教育研究优秀成果论文集[C];2002年
10 胡邓;王艳;;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与思考[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 刘桃;最好的教育就是自我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范玮;反思对于我们的价值[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3 汉滨初中 张静;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N];安康日报;2009年
4 杨候娥;浅谈学生申辩的重要性[N];榆林日报;2010年
5 复旦大学教授 俞吾金;反思“创造教育”[N];发展导报;2001年
6 陕西师范大学 张迎春 孙婷;应反思评价环节[N];中国教育报;2002年
7 杨薇;培养国民自我教育的能力[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8 吴莉玫;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N];河北日报;2001年
9 太原理工大学长治学院 李庆霞;浅谈反思性数学学习[N];山西科技报;2002年
10 俞吾金;对“创造教育”的前提性反思[N];中国教育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海丽;经济利益多元化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王献玲;中国民办教师始末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3 王澍;寻求恰当的知识论立场[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姜新生;批判与建构:学校课程文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5 金保华;论教育管理的伦理基础[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李渺;教师的理性追求[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经柏龙;教师专业素质的形成与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谌安荣;阐释与反思:《学记》教学哲学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于国庆;大学生自我控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冉玉霞;学校教育中的惩罚与学生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国猛;情绪自我教育与初中生情绪调节能力的实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李雪梅;师生关系:以现代和谐理论为视角的探究和反思[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3 黄航;从教育哲学谈学校思想教育内容实效性的提高[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4 肖禹;主体性和交互主体性在教育中应用的分析及其引发的教育再思考[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5 伍雪辉;课程话语透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侯佩瑾;发展性教师评价及其在教师生涯管理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2008年
7 吴亚芬;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培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8 李美凤;信息时代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的反思策略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9 凌洪兴;基于Blog的促进合作与反思的学科教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10 时统君;教育道德效益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5549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554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