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背景下的互动教育玩具研究
【图文】:
转变为“两个主体的互动”。也就是说,“互动”的主体已经不再局限在人与间。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互动并非仅仅发生在人与人之间,同样可以在之间产生。当然,人际互动和人机互动特点不同。人际互动是一种社会性互动,动的高水平状态。母亲第一次教会新生儿互相回应的技巧,婴儿朝母亲微笑,就发生了(Shonkotf和PhilliPs,2000)。在人际互动中,人们互相“交换”,交观事物,也交换行为、思想和经历。在“交换”中人们有行为的回应和情感的,在影响别人的同时也受到别人的影响,从而促使双方发生变化。互动双方做回应是不可预料的。在人际互动中,互动的双方是平等的,没有主次之分,双响别人和受人影响的机会是均等的。而在目前的人机互动中,人处于主导地位,”更适合被定义为在互动过程中借助的工具。在这种互动中,人对“机”施加和影响,’“机”对这种行为或者产生回馈,通过这种回馈,人们可以获得一些。人机互动从本质上来说还是一种“人际”互动,因为机器是由人设计的,提回应也是人设置的程序。人机互动是人和隐藏在机器后面的人之间的一种互动。有的技术条件下,人机互动还有很大的局限性,机器所提供的互动是有一定条,回应有预定的模式,而非随,’,心”所欲。
可以独自或者和同伴一起通过虚拟技术锻炼一些基本动作,促进其动作的灵活、协调以及大肌肉、小肌肉的控制能力。如图2中的乒乓球游戏机,将游戏机和电视连接,手持游戏机配套的乒乓球拍,儿童就可以和电视机中出现的对手进行比赛了。“乒乓球”会根据你挥舞拍子的位置滑过相应的轨迹,图2乒乓球游戏机这与真实生活中打球基本没有区别。幼儿在游戏中增进了体能发展,同时也掌握了乒乓球的技巧。这个乒乓球比赛无须同伴,也可独自进行,但是儿童同样享受到了“对抗”的乐趣。发展儿童认知的互动玩具,包括促进儿童语言能力、数学能力、各种感知能力的发展以及一些常识的掌握等等。儿童在游戏的氛围中与环境相互作用,能够建构对客体和观念的认识和联系。在游戏中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G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盖艳红;;幼儿教育课程模式昀理论探讨[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4期
2 李兴睿;杨熊裔;;浅析农村儿童公共活动空间的定位与发展[J];社会工作(实务版);2011年07期
3 刘艳虹;朱楠;;融合教育中儿童发展状况的案例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1年08期
4 贾虹;;从超前教育看儿童发展中的困境[J];科技信息;2011年19期
5 杨雄;;家庭“三角关系”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及政策实施[J];当代青年研究;2011年07期
6 崔姣姣;;当今幼儿教育发展趋势研究[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3期
7 康丹;;让幼儿园教学焕发生命的光彩[J];基础教育研究;2011年09期
8 伊丽莎白·伍德;张云亮;;在倾听中反思[J];幼儿教育;2011年09期
9 王春燕;;新《纲要》颁布10年来的成绩与思考——课程观变化的视角[J];山东教育;2011年12期
10 伊丽莎白·伍德;汪天水;;论早期教育中的游戏与教学[J];幼儿教育;2011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成小梅;;1997年青海省儿童发展状况监测报告[A];青海省统计系统1998—1999年优秀统计论文选编[C];2000年
2 王莉;陈会昌;陈欣银;;情绪调节在儿童发展中的意义[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3 方晓东;;试论杜威的儿童发展观[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发展心理分组报告[A];第十三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5 ;北京市社区早期儿童发展综合评价标准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秦元东;秦金亮;;儿童发展理论学科体系的构建[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刘传德;;夸美纽斯及其《母育学校》[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蒋迪仙;石树中;;妇婴保健与儿童发展[A];第六届全国优生科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9 李雅民;黄萍;;宜昌市儿童发展规划纲要相关指标分析[A];中南地区第八届流行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10 蒋迪仙;石树中;;妇婴保健与儿童发展[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围产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袁小娟 鄢余昆 ;儿童发展状况明显改善[N];贵州日报;2005年
2 记者 王建飞;我市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实施成果显著[N];佳木斯日报;2011年
3 实习记者 黄合;我市“十一五”儿童发展成效显著[N];宁波日报;2011年
4 记者 向竹清 通讯员 康锋;考察儿童发展(资助)项目[N];恩施日报;2011年
5 记者 区嘉蔚;我市召开2009年儿童发展议事会[N];北海日报;2009年
6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 王海英;“教”、“学”零距离[N];中国教育报;2007年
7 郁芬;我省将着力解决妇女儿童发展中的新问题[N];新华日报;2007年
8 庞丽娟;教师的光荣与梦想[N];中华读书报;2003年
9 通讯员 朱亚芬 记者 赵海旭 洪光豫;杭州儿童发展水平居全国先进行列[N];杭州日报;2009年
10 百木;中国近十年来儿童发展状况[N];中国妇女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迁;艺术感觉与儿童发展[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2 路晨;学前自然主义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李大圣;百年语文育人功能检讨[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徐韵;纯真并快乐着[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杜燕红;儿童特质理解发展的特点与教育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李生兰;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7 胡寒春;青少年核心心理弹性的结构及其特征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8 席居哲;基于社会认知的儿童心理弹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武建芬;幼儿心理理论与同伴交往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黄若涛;绘本书的传播功能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蕾;信息技术背景下的互动教育玩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张婕;从生态学视野看儿童的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吕修锋;论TalkBank工程对于中国学前儿童发展和教育研究的应用价值[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沈洁嵘;关于儿童发展动机的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吕逸;中国古代儿童游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王洪阁;公共环境中的儿童游乐设施设计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7 赵丽;情绪状态对儿童认知定势转换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赵娜;父亲角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肖聪阁;4-7岁儿童对遗传的认知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10 姜微微;儿童攻击性行为特质信念及其对行为影响的发展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031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603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