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依恋和自我概念、受欺负状况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0-04-06 18:38
【摘要】:在众多研究文献中,有很多关于早期依恋史与受欺负之间的关系的文献,Troy Sroufe(1987)发现在婴儿期形成不安全的依恋,可能会造成儿童以后在学校里产生不安全的和焦虑的行为,从而导致欺负和受欺负的发生。“具有不安全依恋历史的儿童比其他儿童更多地表现了欺负行为,而且有安全依恋历史的儿童则能回避欺负行为”(张文新、武建芬和程学超,1999)。文献很少涉及青少年现在与父母依恋关系以及最亲密的同伴之间的依恋关系和受欺负之间关系的研究,但我们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还是可以发现其中的一些关系,即:现在与父母的依恋水平越高,受欺负可能性越小;与父母的依恋通过青少年的自我概念这一中间变量产生影响,从而影响了受欺负状况。 本研究使用问卷调查法调查了510名中学生分别与父亲、母亲、亲密朋友的依恋关系、自我概念以及受欺负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青少年在受欺负状况上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和年级的差异,男生比女生更易受欺负,初一、初三学生比高二学生更容易受欺负;(2)初一学生与母亲的依恋显著高于高二学生;(3)与朋友的依恋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女生比男生更注重与朋友的依恋;(4)与朋友的依恋、与母亲的依恋、与父亲的依恋、自我概念四个层面与学生的受欺负状况均成显著的负相关;(5)与母亲、父亲的信任对受财产欺负有直接的显著负向预测作用;(6)与母亲、父亲信任、沟通、疏离对自我概念的预测作用都为显著正向,自我概念对受欺负状况影响都为显著负向,说明积极的自我概念能削弱青少年受欺负的可能性;(7)与朋友的信任对受身体欺负、受言语欺负、受财产欺负有直接的负向的预测作用;(8)与朋友的沟通对受人际关系欺负和受被迫欺负也有直接的显著负向预测作用;(9)与朋友的疏离对受人际关系欺负、受身体欺负、受言语欺负、受被迫欺负、受财产欺负都有直接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与父亲、母亲的依恋通过自我概念对受欺负状况产生间接影响,青少年与亲密朋友的依恋对受欺负产生直接负向预测作用,因此,本研究呼吁在传统的干预措施中,教育者还应注意教导青少年怎样与同伴交往,学习一定的交往技能,怎样培养亲密的友谊关系,并且怎样来维护这种友谊,以及逐渐培养青少年形成正确恰当的自我概念,多种方法综合使用,,切实有效地减少并避免欺负和受欺负的发生。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B844.2
本文编号:2616880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B844.2
【相似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小妮;青少年依恋和自我概念、受欺负状况的关系[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6168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616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