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现状及其与职业成熟度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3 06:05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现状及其与职业成熟度的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在自我发展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积极的探索、思考和体验来整合自己过去及现在的经验,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和目标从而获得主观上的一致感、连续感和统和感。研究表明青少年后期是自我同一性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自我同一性的确立是青少年尤其是大学生健康地成长、较好地适应社会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前提。而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具体内容是多面的,包括对职业、宗教信仰、政治观点、性别角色、人际交往等多方面的探索和选择。大学生处于从青少年期到成年期的过渡阶段,面临着多种心理发展任务,就业压力几乎成为我国大学生的首要心理压力源,因此职业探索和发展对于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确立显得尤为重要。 自我同一性的研究理论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比利时研究者Luyckx等人于2008年提出的自我同一性双环模型从5个维度更全面地反映个体自我同一性的发展状况,进一步区分出6种不同的自我同一性发展状态。但国内的自我同一性实证研究领域对双环模型的研究还较少,还没有中文版《自我同一性维度量表》在大学生中的适用性研究。 因此,本研究将基于自我同一性双环模型理论,采用中文版《自我同一性维度量表》和《中国大学职业成熟度量表》对云南省6所高校的904名大学生进行研究,旨在检验《自我同一性维度量表》在我国大学生中的适用性、探讨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现状及其与职业成熟度的关系,得到的结论主要有: 1、中文版《自我同一性维度量表》有较好的鉴别度,整个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821,信度良好,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较好,可用于测量中国文化背景的大学生的自我同一性。量表能从深度探索、广度探索、沉浸探索、做出承诺、认同承诺这5个较为细致和全面的维度测量大学生的自我同一性过程和状态。 2、大学生的自我同一性探索高于承诺,其中广度探索和深度探索较为突出。大学生6种自我同一性状态群体的人数分布不均衡,达成状态的人数比例约占13%;延缓状态的人数占50%,其中适应不良的延缓类型—沉浸延缓状态占23%;未分化状态的人数比例占17.7%;早闭和轻松延缓状态的人数比例较低。 3、与高中生相比,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趋势总体上是上升的、进步的,表现为大学生的广度探索显著低于高中生,大学生在达成状态上的人数比例比高中阶段上升、在沉浸延缓和早闭状态的人数比例比高中阶段下降。 4、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存在显著的性别、年级、独生/非独生、城乡和父母受教育程度差异。在社会实践经历、社团经历和参加所学专业实践经历上也存在显著差异。 5、大多数大学生的职业成熟度为中等水平,有近20%的大学生职业成熟度较低。大学生职业成熟度存在显著的学科、独生/非独生、城乡、社会实践经历、社团经历差异。 6、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职业成熟度有关。大学生职业成熟度与自我同一性的做出承诺、认同承诺和深度探索呈显著正相关,与沉浸探索呈显著负相关。大学生职业成熟度对做出承诺、认同承诺和深度探索有正向预测作用,对沉浸探索有负向预测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 自我同一性 职业成熟度 相关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7
- 目录7-9
- 第一章 绪论9-35
- 1.1 问题提出9-10
- 1.2 文献综述10-33
- 1.2.1 自我同一性的研究综述10-25
- 1.2.2 职业成熟度研究综述25-32
- 1.2.3 大学生职业成熟度与自我同一性的关系32-33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33-35
- 1.3.1 研究目的33
- 1.3.2 研究意义33-35
- 第二章 研究一:《自我同一性维度量表》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的适用性检验35-50
- 2.1 研究目的35
- 2.2 研究程序和方法35-37
- 2.2.1 研究程序35-36
- 2.2.2 研究工具36
- 2.2.3 研究被试36-37
- 2.2.4 统计方法37
- 2.3 研究结果37-47
- 2.3.1 项目分析37-38
- 2.3.2 结构效度38-47
- 2.3.2.1 探索性因素分析38-42
- 2.3.2.2 验证性因素分析42-46
- 2.3.2.3 中文版《自我同一性维度量表》的 5 个维度之间的相关46-47
- 2.3.3 中文版《自我同一性维度量表》的信度47
- 2.4 讨论47-50
- 2.4.1 中文版《自我同一性维度量表》在大学生群体中测试的信度和效度47-48
- 2.4.2 中文版《自我同一性维度量表》的内容和结构48-50
- 第三章 研究二:大学生自我同一性、职业成熟度的现状及二者的关系50-85
- 3.1 研究目的50
- 3.2 研究假设50-51
- 3.3 研究方法51-52
- 3.3.1 研究被试51
- 3.3.2 研究工具51
- 3.3.3 研究步骤51-52
- 3.4 研究结果52-72
- 3.4.1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现状52-62
- 3.4.2 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现状62-68
- 3.4.2.1 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总体现状62
- 3.4.2.2 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人口学差异和大学经历差异62-68
- 3.4.3 大学生职业成熟度与自我同一性的关系68-72
- 3.5 讨论72-85
- 3.5.1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现状72-81
- 3.5.2 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现状81-83
- 3.5.3 大学生职业成熟度与自我同一性的关系83-85
- 第四章 结论、建议、不足和展望85-89
- 4.1 研究结论85-86
- 4.2 建议86-88
- 4.3 不足和展望88-89
- 参考文献89-93
- 附录93-95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95-96
- 致谢9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文;向岭;张平平;;自我同一性理论与测量研究述评[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2 叶真;王婷;;职业生涯设计是解决大学生同一性危机的钥匙[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07期
3 谢雅萍;;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4 王婧;田晓峰;孙秀颖;;职业成熟度的新进展研究综述[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11期
5 姚上海;罗高峰;;结构化理论视角下的自我认同研究[J];理论月刊;2011年03期
6 薛艳;;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理性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5期
7 马远,凌文辁,刘耀中;过渡时期青年学生职业指导的理论基础及发展策略[J];当代青年研究;2002年03期
8 崔光成,赵阿勐,陈云辉;性别、年级、人格特征与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关系的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9 马兰;张兴红;;当代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调查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05年Z1期
10 孟昕;;论自我同一性对文科大学生就业的促进[J];文教资料;2011年29期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现状及其与职业成熟度的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30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63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