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法学视角下中小学校园暴力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4 11:02
本文关键词:教育法学视角下中小学校园暴力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年来,关于中小学“暴力伤害”、“校园凶杀、“性侵犯”等校园暴力报道不断见诸各个媒体,其数量之大,伤害之深,危害之大,影响之广,严重刺痛着每一个家庭和社会最敏感的神经,让教育界和全社会不得不去深思和剖析这个问题。如何有效预防和控制校园暴力的发生,已经成为全社会乃至全世界研究的热点课题。国外对校园暴力问题的研究和预防起步比较早,并已经形成一套比较完备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我国近十年来虽然研究校园暴力问题的理论文章越来越多,但尚未形成一套比较行之有效的体系。 教育法学是指以教育法、教育法律现象及其发展规律、教育活动规律为研究对象的法学和教育学相交叉的综合性学科。其研究内容包括:基本理论研究;受教育权问题研究;教育管理中的法学问题研究;教育立法、执法问题研究;而对校园暴力问题的研究,正是目前教育法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校园暴力是指发生在各级各类校园内,及与校园相关联的一定合理区域范围内的,由学生、教职员工或校外侵入人员以语言、工具、暴力动作等侵害性手段,针对校园内师生、员工的人身、精神、财产而实施的,达成某种严重程度,足以影响学校正常秩序和学生正常学习、生活的侵害性行为。教育法学对校园暴力具有指导性、规范性、保护性作用。而校园暴力的严峻现状也要求教育法学不断完善学科分类,完善和细化教育立法。现阶段,我国中小学校园暴力按照行为模式划分,可分为校园凶杀、校园伤害、敲诈勒索、性暴力、恃强凌弱、心理暴力等几种表现形式。目前,我国中小学校园暴力处于高发阶段,并呈多样化、低龄化、新型化发展的特点,情况不容乐观,形势非常严峻。究其原因,除却中小学生自身特有的年龄小、辨别是非能力及自我控制能力低、社会认知能力低、缺乏良好的法律意识和行为约束力等因素外,还有来自社会、学校、家庭方面的各种原因。因此,对校园暴力的防控干预也是从社会、学校、家庭、学生自身这四个方面着手,同时从教育立法、普法宣传、教育司法、教育执法等几个方面与之相融合,从而形成四横四纵的教育法学视角下联合防控体系,这样才能有效的防控校园暴力,净化校园风气,让校园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土。
【关键词】:教育法学 校园暴力 防控干预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40-0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1章 绪论9-21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9-10
- 1.1.1 选题背景9
- 1.1.2 选题意义9-10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0-19
- 1.2.1 国外研究综述10-14
- 1.2.2 国内研究综述14-19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19-21
- 1.3.1 研究内容19
- 1.3.2 研究方法19-21
- 第2章 教育法学与校园暴力21-32
- 2.1 教育法学21-24
- 2.1.1 教育法学的内涵21-22
- 2.1.2 教育法学的研究内容22-23
- 2.1.3 国外教育法学的发展23-24
- 2.1.4 我国教育法学的发展24
- 2.2 校园暴力24-28
- 2.2.1 校园暴力的内涵24-25
- 2.2.2 校园暴力的表现形式25-28
- 2.3 教育法学与校园暴力的关系28-32
- 2.3.1 教育法学之于校园暴力的作用28-29
- 2.3.2 校园暴力之于教育法学的要求29-32
- 第3章 中小学校园暴力的现状和原因分析32-40
- 3.1 校园暴力的现状32-36
- 3.1.1 国外校园暴力现状32-34
- 3.1.2 国内校园暴力现状34-36
- 3.2 校园暴力的成因探析36-40
- 3.2.1 社会方面的原因37
- 3.2.2 学校方面的原因37-38
- 3.2.3 家庭方面的原因38
- 3.2.4 学生方面的原因38-40
- 第4章 教育法学视角下的校园暴力干预40-53
- 4.1 社会干预40-43
- 4.1.1 规范青少年活动场所管理40-41
- 4.1.2 切断暴力文化传播途径41
- 4.1.3 建立健全未成年人保护机构体系41
- 4.1.4 维持良好的社会治安局面41-42
- 4.1.5 建立健全教育法律防范体系42-43
- 4.2 学校干预43-47
- 4.2.1 建立校园暴力预防理念43-44
- 4.2.2 建立校园暴力预防体系44-45
- 4.2.3 健全校园暴力干预体系45
- 4.2.4 强化个别针对性服务体系45-46
- 4.2.5 狠抓落实法律防范体系46-47
- 4.3 家庭干预47-49
- 4.3.1 家长对中小学生暴力倾向的预防47-48
- 4.3.2 家长对中小学生暴力行为的干预48-49
- 4.4 自我干预49-53
- 4.4.1 培养积极阳光的生活习惯50
- 4.4.2 采取自我保护的合理措施50-51
- 4.4.3 提高自我保护的防范能力51
- 4.4.4 培养良好的法律意识51-53
- 结论53-54
- 参考文献54-57
- 致谢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秉智;校园暴力归因及对策[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11期
2 管晓静;论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家庭防控措施[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2年05期
3 周光礼;;反思与重构:教育法学的学科建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年06期
4 朱作鑫;校园暴力之概念、现状及防治对策[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5 张增艳;吴汉松;喻喜志;;谁是中小学校园暴力的罪魁祸首[J];湖北教育(时政新闻);2008年11期
6 王燕华;闵令香;;近十年中国教育法学研究评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年10期
7 海星;;家庭暴力是产生校园暴力的根源[J];家教博览;2002年04期
8 李进忠;;美国校园暴力走向及其治理模式[J];基础教育参考;2007年11期
9 李长伟;校园暴力现象解析[J];教学与管理;2002年13期
10 雷衡生;校园暴力的成因分析与预防[J];当代教育论坛;2002年04期
本文关键词:教育法学视角下中小学校园暴力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54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65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