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内化与外化问题行为中学生的归因特点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0 17:01
【摘要】:中学生问题行为的外化症状和内化症状之间的差异和一致性如何?以往的研究往往要么孤立要么笼统地探讨外化与内化的问题行为。为对中学生的这两种症状进行准确定位和差异比较,本研究选取779名初二中学生(163名高一学生),用提名问卷和SCL90量表测量分为正常、外化问题、内化问题、重叠组四类学生,将他们的学业成败归因和交往成败归因分别加以比较。结果发现: (1)外化的问题行为组与正常组比较接近,说明中学生外化的问题行为起因并非仅源于不良认知与归因,同样有与环境互动、交往中的模仿或其他动力作用原因。内化的问题行为组和外化、内化问题行为的重叠症状组(简称重叠组)在成败归因上与正常组存在很大差异,说明心理问题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不良认知尤其是交往中的不良归因如偏见、嫉妒、以自我为中心等。 (2)根据归因比较和个案研究做出的对问题行为者的个性推断:内化问题组人际关系不良,并有强烈追求成就的倾向,而这些倾向往往与家庭环境教养方式家庭经济地位有关。即有心理症状的问题行为者的交往劣势也是源于能引起其自卑的家庭及其相关因素。外化问题行为者追求交往与同伴认可则是其情感追求被认可接纳的一种表现,而其情感饥渴往往源于不良家庭气氛、无效沟通与不良互动。重叠者与一般外化问题行为者有明显不同,一般外化问题者明显比重叠者更乐观,有更多良好情绪;重叠者在成败归因的许多方面与内化问题者接近,但比内化问题行为者更悲观,对成就归因存在更多不合理性。因此重叠者可能拥有不良的人际关系而形成敌意和消极的交往归因,而且同时他们也很可能是学业不良和失能者。 (3)归因中的性别差异主要源于女生的心理早熟、重视人际关系而引起。不同类型的男女差异显著。正常组女生比男生的学业期望更高,说明优秀女生的成就动机不亚于男生。外化问题行为组女生有更多交往理性,心理困惑组女生有更大的情绪不稳性,心理困惑的男生对交往更加退缩。而问题行为男生较一般学生更倾向于学业不良。高中生比初中生更多增加了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B844.2
【图文】:

归因维度,外化,内化,考试失败


对外正常外化一0661.702情感正常内化一4795*.023反应正常重叠一9000*.006外化内化一4134.097外化重叠一8339*.017内化重叠一4205.255以上数据显示:考试失败时正常组外化组得分显著低于内化问题、重叠组。正常组与外化问题组仅在“个体可控性”上有显著差异,正常组比外化组更认为考试失败是自身可控的。重叠与内化问题组得分都很高,重叠组仅在有意性归因上得分显著高于内化组,重叠组更认为考败源于“班级气氛差,大多数同学都考不好,课程抽象、难学。”综上,对考试归因的突出特征是:正常组是努力取向,外化问题组是运气取向(心情、临场发挥等),内化问题组和重叠组对考试有强烈失败感,但重叠组有更强的心理防御倾向。3.2外化问题者与内化问题者的差异比较

归因维度,内化,外化,问题


图3考试成功时二组归因维度与正常组的比较外化问题与内化问题组对考试成功归因表现出某种一致性,如归因高低排列,与正常组的巨大差异等。且二者在归因维度上的差异都无显,只从总体上来说,外化问题在考试成功的普遍性上显著高于内化组,归因中仅有IUU显著!9J’于内化问题组,即外化问题组认为因为在考场心情平静、无思想负担、轻松带来考试成功,内化问题组IUU上得分显提示我们他们可能存在考试焦虑。内化问题组对考试成功的普遍性更低

归因,情景,考试失败,归因维度


来考试的期望非常低,因此内化组与重叠者也不是一个群体,重叠者没有交往优势且对考败也存在更多错误认知与不良清绪。重叠组考败得分最高的仍然是IUU心情紧张临场发挥不好。重叠组考试失败后有较多情感反应并对未来考试期望极低,不愿再为学习努力。重叠组由于过于自卑不自信在生活中一再“碰壁”,逐渐怀疑和否定自己,不认为偶尔考试成功是自己能力提高的结果,而是归于心情好发挥好等临时因素。图5交往成败情景重叠者的归因维度比较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光辉;徐夫真;李景;张文新;;群集化儿童问题行为核查表的中文版修订[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9年03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纪林芹;赵景欣;张文新;;童年中期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及其与内化问题行为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纪林芹;张文新;;儿童外化问题行为的发展模式、轨迹与稳定性[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张莹莹;张文娟;张文新;;儿童中期外化问题行为的特点及其与同伴地位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纪林芹;儿童攻击、相关问题行为的发展及其家庭相关因素[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包华;内化与外化问题行为中学生的归因特点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2 胡艺馨;童年中期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及其与内化问题行为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刘莉;父母教养压力、严厉管教与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637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7637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6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