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1-05-05 18:41
本文旨在探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遇到的新挑战以及积极心理学的发展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带来的新的视角和可能性。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学校需要建成一个支持性的积极组织和心理文化,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学校所有育人工作高度融合,同时需要建立全员参与——立体推进——多元素整合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促进每个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潜能发展。
【文章来源】: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51(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积极心理学的发展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带来新的思考和更多可能性
(一) 积极心理学强调对人的优势和价值的研究, 明确和丰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功能, 可以使心理健康教育回归到育人的起点
(二) 积极心理学强调积极人格特质是需要在社会环境和生活经历中形成的, 也使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的日常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
(三) 积极心理学强调个体的主动参与和自我管理的重要价值, 拓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
二、构建积极健康的学校组织文化是学校心理教育持续发展的前提
三、形成“全员参与—立体推进—多元素融合”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是核心
(一) 全员参与的人员队伍使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叠加
(二) 立体的推进策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全程覆盖
(三) 多种元素的融合和创新的方法使心理健康保持内在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状况调查研究[J]. 姚本先,何元庆.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1(03)
[2]积极心理学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转向的启示[J]. 张惠霞.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08(10)
[3]学校组织文化内涵、结构与功能探讨[J]. 李芹.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反思与积极心理学取向[J]. 曹新美,刘翔平. 教师教育研究. 2006(03)
[5]学校组织健康与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J]. 潘孝富,程正方.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1(02)
本文编号:3170387
【文章来源】: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51(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积极心理学的发展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带来新的思考和更多可能性
(一) 积极心理学强调对人的优势和价值的研究, 明确和丰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功能, 可以使心理健康教育回归到育人的起点
(二) 积极心理学强调积极人格特质是需要在社会环境和生活经历中形成的, 也使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的日常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
(三) 积极心理学强调个体的主动参与和自我管理的重要价值, 拓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
二、构建积极健康的学校组织文化是学校心理教育持续发展的前提
三、形成“全员参与—立体推进—多元素融合”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是核心
(一) 全员参与的人员队伍使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叠加
(二) 立体的推进策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全程覆盖
(三) 多种元素的融合和创新的方法使心理健康保持内在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状况调查研究[J]. 姚本先,何元庆.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1(03)
[2]积极心理学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转向的启示[J]. 张惠霞.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08(10)
[3]学校组织文化内涵、结构与功能探讨[J]. 李芹.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反思与积极心理学取向[J]. 曹新美,刘翔平. 教师教育研究. 2006(03)
[5]学校组织健康与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J]. 潘孝富,程正方.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1(02)
本文编号:31703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3170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