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实践应用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在优势与代价控制
发布时间:2022-07-19 12:56
虚拟实践应用于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具有其内在的优势,可以弥补传统实践教学的不足:沉浸感可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需求;交互性可满足学生的情感交流需求;超越性可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但虚拟实践的"身体"缺场、信息过剩、非中心化等特点,也具有一定的价值局限。因此,需坚持以人为本,构建"人为的"和"为人的"虚拟场域,有组织地开展虚拟实践活动。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一、虚拟实践应用于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在优势
(一)虚拟实践的沉浸感可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需求
(二)虚拟实践的交互性可满足学生的情感交流需求
(三)虚拟实践的超越性可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二、虚拟实践应用于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代价
(一)场域的“身体”缺场易导致主体的异化
(二)客体的数字过剩易导致主体的弱化
(三)介体环境的开放、非中心化易导致实践过程的异化
三、虚拟实践应用于思政理论课教学的代价控制
(一)加强虚拟实践主体建设
(二)科学构建虚拟实践教学平台
(三)合理开展虚拟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实践教学探微[J]. 陈宝,刘会强. 思想理论教育. 2013(15)
[2]论实践在虚拟性上的分化与融通[J]. 周甄武,余洁平.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2005(03)
本文编号:3663456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一、虚拟实践应用于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在优势
(一)虚拟实践的沉浸感可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需求
(二)虚拟实践的交互性可满足学生的情感交流需求
(三)虚拟实践的超越性可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二、虚拟实践应用于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代价
(一)场域的“身体”缺场易导致主体的异化
(二)客体的数字过剩易导致主体的弱化
(三)介体环境的开放、非中心化易导致实践过程的异化
三、虚拟实践应用于思政理论课教学的代价控制
(一)加强虚拟实践主体建设
(二)科学构建虚拟实践教学平台
(三)合理开展虚拟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实践教学探微[J]. 陈宝,刘会强. 思想理论教育. 2013(15)
[2]论实践在虚拟性上的分化与融通[J]. 周甄武,余洁平.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2005(03)
本文编号:36634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3663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