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孔颜乐处的内涵探析及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7-05-29 06:11

  本文关键词:孔颜乐处的内涵探析及对当代教育的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孔颜乐处”,看似简单,却意味深远。它不仅仅是联系先秦孔孟与宋明理学的重要枢纽,同时也是古圣先贤心目中理想人格的化身。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文化异常纷呈,儒家文化更是大放光彩,名人名著不计其数。但从汉初直至宋明之前,儒学常被用作御用哲学或是作为统治工具,这种形态的儒学,早已失去了孔孟的本意,直至宋明时期,借着佛学的启发,周子悟道,并用“孔颜乐处,乐在何处?”这一话头接引学人,自此儒学复兴。这是其一。 其二是,“孔颜乐处”虽然最早是周濂溪提出,但追本溯源还是在孔子。《论语》中确切表达了孔子及其弟子颜回的生存状态、内心世界及其精神追求。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孔颜乐处”,是对精神境界的追寻与体悟,而寻觅“孔颜乐处”的过程正是对生命价值逐渐透彻与领悟的过程,同时也是自身修养的不断提升的过程。 本文以“孔颜乐处”为主题,首先明确了“孔颜乐处”的来源与出处,其次在解释“贤、其、忧、乐”的基础上,并以儒家忧乐观与佛家苦乐观为背景,探讨了“孔颜乐处”的表面含义,而“孔颜乐处”的真正内涵则体现在古圣先贤的言行举止间。无论是儒家的孔孟,道家的老庄还是佛家的释迦牟尼,心灵自由,逍遥自在,圆融无碍无疑是他们共同的追求。“孔颜乐处”是悟本达源的快乐,是天理本然的洒脱,更是超然万物的自得。通达此境,便能成圣成佛。但“圣人何以可能”?这就由本体境界论的分析自然而然的转向工夫论,欲以契悟自心自性,克己复礼则是首要的,儒佛互参、相互借鉴吸收同样也是必不可少的,按照古圣先贤的教化启示,相信终有一天我们会发现那颗本来清净明亮的心。 如今的社会,目的性、利益性似乎成为了一切行动的总指挥,做任何事情的出发点都是为了有利可图,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举止不见了,损人不利己的言行倒是随处可见。在这个利益充斥的社会,人究竟应该把本位安放在何处?是名利还是荣誉?是金钱还是地位?每个人都在思考,我们认为能够依靠的东西是否真的靠得住?人们常说:求人不如求己。“孔颜乐处”告诉我们的正是这一点。 一个人的幸福快乐与否,取决于自己内心的感受,拥有一颗宁静的心,,那么无论是贫穷与富有,皆可随心所欲。“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用平常心对待万事万物,用心领悟生命本来的安然与宁静,细细品味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自然会收获“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恬淡从容。 “孔颜乐处”,关乎个人的心性修养与生命品质的提升,但还需亲身实践才能有所体会。对“孔颜乐处”的思考,有助于唤醒人们对于人文教育的重视,无论是作为学习者还是教育工作者都首先端正自己的态度,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节俭惜福。
【关键词】: 境界 孔颜乐处 当代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40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引言8-18
  • (一) “孔颜乐处”的选题缘由8-10
  • 1. 学术价值8-9
  • 2. 应用价值9-10
  • (二) 研究综述10-13
  • 1. 著作方面10-11
  • 2. 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11-13
  • (三) 研究思路与新意13-14
  • 1. 研究目标13
  • 2. 拟突破的难题13-14
  • 3. 论文的创新或特色14
  • (四) 研究态度与方法14-15
  • 1. 研究态度14
  • 2. 研究方法14-15
  • (五) 需要解释的名词与概念15-18
  • 1. 解释名词15-16
  • 2. 明确认识16-18
  • 一、 “孔颜乐处”之问题提出18-21
  • (一) “孔颜乐处”的提出18-20
  • 1. 来源18-19
  • 2. 出处19-20
  • (二) “孔颜乐处”的含义20-21
  • 二、 “孔颜乐处”之追本溯源21-26
  • (一) “孔颜乐处”之词源学考察21-23
  • 1. 贤21
  • 2. 其21-22
  • 3. 忧22-23
  • 4. 乐23
  • (二) “孔颜乐处”之发生学考察23-26
  • 1. 儒家的忧乐观23-24
  • 2. 佛家的苦乐观24-26
  • 三、 “孔颜乐处”之内涵探析26-43
  • (一) “孔颜乐处”之儒家解读26-38
  • 1. 先秦孔孟,本质一贯26-34
  • 2. 周子开山,新儒复兴34-38
  • (二) “孔颜乐处”之道家诠释38-43
  • 1. 儒家道家,异名同实38-40
  • 2. 儒家格物,道家齐物40-41
  • 3. 孔颜乐处,老庄逍遥41-43
  • 四、 圣贤之乐的本质43-45
  • (一) 悟本达源之乐43-44
  • (二) 天理本然之乐44
  • (三) 超凡脱俗之乐44-45
  • 五、 圣贤之学的方法45-48
  • (一) 克己复礼之法46
  • (二) 儒佛互参之法46-47
  • (三) 渐修顿悟之法47-48
  • 六、 “孔颜乐处”之当代价值48-55
  • (一) “孔颜乐处”对个人道德教育的启示48-49
  • (二) “孔颜乐处”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启示49-51
  • (三) 传统儒学的当代价值51-52
  • (四) 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52-54
  • (五)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论节俭54-55
  • 结语55-56
  • 参考文献56-60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60-61
  • 后记61-63
  • 致谢63-6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煌明;李红专;;传统之“乐”与人生“幸福”[J];船山学刊;2008年03期

2 单纯;;从“孔颜乐处”思考儒家的伦理幸福论[J];东方论坛;2010年06期

3 李万刚;;论孔子“乐”的人生境界[J];东岳论丛;2011年01期

4 徐湘霖;论题与释义的演变——再论“孔颜乐处”[J];管子学刊;2000年04期

5 陈天林;;乐境——论周敦颐的“孔颜乐处”[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6 李高林;;宋明理学中的“孔颜乐处”[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7 朱雪芳;;一脉相承:周敦颐、程颐论颜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8 田甘;;从对韩愈的批判看北宋“孔颜之乐”理论的演进[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9 邓文平,李丕洋;“孔颜真乐”与“曾点之志”——谈谈儒家人生修养的思想和境界[J];江西社会科学;2000年02期

10 邓莹辉;;乐:理学美学的终极关怀[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南萍;论“孔颜乐处”的精神境界[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芳芳;二程的“孔颜乐处”观探论[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洁;“孔颜之乐”对我国现代精神文明建设启示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孔颜乐处的内涵探析及对当代教育的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43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4043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e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