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3 23:13
本文关键词:积极心理学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积极心理学是对人们日常生活中各种美好因素研究的心理学的新视角,20世纪末在美国被心理学家们提出。积极心理学一反传统心理学关注人心理问题的研究和诊治而把视角转向人类固有的美好品质上来,研究和挖掘人类的积极品性及潜能并使之最终在生活中得以展现。积极心理学倡导积极的个人特质和主观体验,如乐观、个性力量、兴趣和愉悦等。积极心理学认为一切美好的关系和信念都可以帮助人类进一步完善,可以使生活和人的情感更加健康和美好,,如友情、婚姻、家庭、教育、宗教等。 这一理论给各行各业注入了一股新的动力,借由对积极心理学的广泛研究笔者希望能给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佳的现状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本文分为三个层次,层层递进:一,明确研究目的、意义及思路的基础上厘清相关概念和研究现状,如积极心理学的含义、相关理论、渊源及国内外研究综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及现状。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借鉴积极心理学的可行性及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发掘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借由积极心理学改进的内容。文章借助设计并发放“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调查”问卷收集学生眼中的教育现状和希望改进的内容,其中通过调查教学中的积极内容和积极干预的运用情况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难点。三,运用积极心理学的三块主要理论即积极的主观体验、积极个人特质和积极组织机构的内容探索思政教育教学借鉴的途径和方法。 通过以上研究证实了思想政治教育借鉴积极心理学的可能性和理论前景,发现思政教育必须彻底改变现有的治疗思想问题的思考方式,摆脱传统教育模式。另外,思政教育应加入积极的教学内容,改变沉闷的教学氛围同时以人文关怀的视角走入学生内心,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和验证的实践之旅。 本文通过创新思考突破传统程式,从具体的积极心理学理论如幸福、成就、兴趣、乐观、个性力量、积极的人际关系、积极组织等切入,并以更微观细致的角度阐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途径和方法,富有更具体的指向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积极心理学 人文关怀 情绪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4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10
- 第一章 绪论10-13
- 1.1 研究背景10-11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1
- 1.2.1 研究目的11
- 1.2.2 研究意义11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11
- 1.3.1 研究思路11
- 1.3.2 研究方法11
- 1.4 研究内容11-12
- 1.5 研究创新12-13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13-19
- 2.1 积极心理学13-15
- 2.1.1 积极心理学的含义13
- 2.1.2 积极心理学的渊源13-14
- 2.1.3 积极心理学的理论14-15
- 2.2 积极心理学国内外研究综述15-16
- 2.2.1 国内研究15
- 2.2.2 国外研究15-16
- 2.3 思想政治教育概述16-18
- 2.3.1 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16-17
- 2.3.2 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17
- 2.3.3 思想政治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17-18
- 2.4 积极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18-19
- 第三章 积极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19-23
- 3.1 思想政治教育借鉴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必要性19-21
- 3.1.1 促成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转变19
- 3.1.2 满足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提高19-20
- 3.1.3 引导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20
- 3.1.4 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20-21
- 3.2 思想政治教育借鉴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可行性21-23
- 3.2.1 研究对象的相关性21
- 3.2.2 思想理念的互补性21-22
- 3.2.3 人文关怀目的的一致性22-23
- 第四章 以积极心理学视域分析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现状23-29
- 4.1 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23-25
- 4.1.1 学生价值观、思维方式的急剧变化23
- 4.1.2 学生在学习层面的新情况23
- 4.1.3 学生在心理层面的新情况23-24
- 4.1.4 学生在人际交往层面的新情况24
- 4.1.5 高校教学环境层面的新情况24-25
- 4.2 思想政治教育难点25-26
- 4.2.1 学生实际接受效果不佳25
- 4.2.2 思政课教学革新较缓慢25-26
- 4.2.3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欠积极26
- 4.3 问卷调查及分析26-29
- 4.3.1 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26
- 4.3.2 思想政治教育调查分析26-29
- 第五章 借鉴积极心理学探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新路径29-42
- 5.1 运用积极情绪体验内容激发学生思政学习热情29-32
- 5.1.1 幸福理念启发学生幸福感29-30
- 5.1.2 愉悦体验增加学生积极性30
- 5.1.3 成就理念激发成就感生成30-31
- 5.1.4 兴趣理念引导兴趣的培育31-32
- 5.2 运用积极个人特质内容培养学生积极的思想品性32-38
- 5.2.1 乐观精神构建积极思想33
- 5.2.2 积极性格舒缓社会压力33-35
- 5.2.3 价值理念明确目标信念35-36
- 5.2.4 积极人际关系促进和谐36-38
- 5.3 借鉴积极组织机构理论建构积极的思政学习环境38-42
- 5.3.1 增加课堂教学的吸引力38
- 5.3.2 增进学校环境的引导性38-39
- 5.3.3 增添家庭环境的正向性39-40
- 5.3.4 增强社会环境的净化度40-42
- 参考文献42-43
- 附录43-49
- 致谢49-50
- 作者简介50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吴琼;;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创新历程及其启示[J];北京教育(德育);2010年01期
2 曹监湘;思想政治工作贵在创新——评徐晨光《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创新研究》[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3 黄志武;;对思政教育观念创新问题的思考[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9年06期
4 张富良,王丽霞;网络时代思政教育的创新整合[J];思想教育研究;2002年10期
5 任俊;叶浩生;;当代积极心理学运动存在的几个问题[J];心理科学进展;2006年05期
6 郭小艳;王振宏;;积极情绪的概念、功能与意义[J];心理科学进展;2007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巫阳朔;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本文关键词:积极心理学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78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447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