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光向下的革命:五四时期平民教育运动的兴起及影响——基于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的视角
本文关键词:眼光向下的革命:五四时期平民教育运动的兴起及影响——基于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的视角,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五四时期,以青年学生为主体的平民教育运动蓬勃兴起,探其原因则关键在于精英知识分子的倡导,庶民主义"民主"观的生成以及"主义"学说的泛滥而导致注重"实行"的凸显。然而随着实践的深入,这一运动却呈现出由平民教育运动向工农教育运动转变的发展走向,并对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产生一定的影响。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
【关键词】: 五四时期 平民教育 马克思主义 传播
【基金】:“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度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重大课题“马克思主义在大学传播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启示研究”(DS2012A00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529
【正文快照】: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伴随着对专制主义和传统文化的强烈批判和反思,以及对民主精神的热切呼唤,以“平民教育”为主体的平民改造运动迅速兴起,并吸引了众多知识分子的关注。但总体来说,当时宣传和信奉平民教育,投身其中的主要有三类群体,以北京大学的平民教育讲演团成员为主体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桑东华;五四平民教育思潮的演变、分化和发展[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4年04期
2 朱志敏;五四时代知识分子的平民意识与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J];历史研究;1997年02期
3 黄国华;;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J];历史教学;1979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世丽,黄红平;浅析五四时期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宣传的特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2 张允熠,郝良华;陈独秀、李大钊和毛泽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心路历程[J];安徽史学;2000年04期
3 吴之惃;“洪门”考源[J];安徽史学;2003年01期
4 周宁;试论互助进化思想在中国的兴起[J];安徽史学;2005年02期
5 桂遵义;;科学发展观和历史学[J];安徽史学;2011年02期
6 王先俊;论周恩来的伟人品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7 吴先伍;柏格森哲学对李大钊时间观的影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8 欧阳跃峰;20世纪中国史学的论争与发展[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9 章征科;;清末民初知识分子趋新意识的成因及特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10 叶荣国;;关于“问题与主义”之争的反思[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寒冰;;“一边倒”锁定的主要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A];纪念北京市国际共运史学会成立20周年论文集[C];2000年
2 高强;;炎帝与中华民族[A];炎帝·姜炎文化与民生[C];2009年
3 刘海峰;;在教育与历史之间——高等教育史研究四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4 周海波;;失落的“女神”——《女神》及其新诗的“现代性”问题[A];郭沫若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C];2000年
5 谭双泉;曾静;;略论李大钊早期道德观[A];李大钊研究论文集[C];1999年
6 梅良勇;魏瑞香;;瞿秋白的民族思想及其当代价值[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三辑)[C];2009年
7 蔡辉振;;儒家宇宙观之探究[A];孔学研究(第九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九次暨海峡两岸第六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李心峰;;“审美意识形态”说与新时期艺术本质研究[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9 胡义成;;再评张春桥、姚文元反人道主义理论[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10 徐先蕊;;孙中山政党政治理论与实践论纲[A];“辛亥革命与20世纪中华民族振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卞国凤;近代以来中国乡村社会民间互助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郑林华;墨家思想与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杜运辉;张岱年人生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孙岩;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地方党政关系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于文善;抗战时期重庆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陈聚芳;中国共产党社会发展理论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7 刘继林;民间话语与五四新诗[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潘祥超;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言法;近代中国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嬗变[D];山东大学;2011年
10 张冀;左翼小说革命叙事经验的后世影响(1942-1966)[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张辉;《觉悟》、《建设》和唯物史观的传播[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从中;穿行在历史潮流中的乡土写作[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尹喜泉;论冰心作品中的普世价值[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富营;中国共产党的乡村认知与革命模式的探寻(1921-1949)[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晋媛;文艺为人民服务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6 宋庆欣;民国时期北京娼妓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云;革命叙事中的女性知识分子形象[D];西北大学;2011年
8 李小林;李大钊民主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9 李钰伟;回顾与反思—周恩来行政管理思想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10 罗芳芳;五四运动前后李大钊政治思想演变研究(1913-1921)[D];西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家福;;借鉴陶行知平民教育理论 指导新时期平民教育工作[J];生活教育;2007年01期
2 刘金如;;毛泽东在五四时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J];求索;2007年11期
3 范丹卉;;德赛精神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逻辑关联[J];科学经济社会;2011年02期
4 王有升;;新时期的平民教育关怀[J];中国教师;2007年02期
5 宋恩荣;;重提“平民教育”的现实意义[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9期
6 赵燕;;近代平民教育思潮及对现今社会的启示[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年05期
7 鲍海燕;;绥远平民教育对内蒙古农村教育发展的启示[J];现代教育;2011年Z2期
8 王家进;20年代的“希望工程”──太原平民教育运动[J];城市研究;1994年02期
9 孙来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学术研讨会”述要[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年06期
10 吕云飞;二十世纪上半叶我国平民教育运动的回顾与反思[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华炜;;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学习需要激发机制探讨[A];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体系研究[C];2009年
2 袁梅;;改革开放以来军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历史变迁及启示[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蒋南平;;学习十七大精神 用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解读中国失业问题[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第24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覃乃勉;黄树茂;;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科学执政的首要必备条件——学习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粗浅体会[A];“科学执政与科学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崔继新;;信仰重建与社会和谐[A];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共产党执政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6 宋晓玲;;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根本指导思想[A];迈向新世纪[C];1999年
7 王学东;;坚持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A];小康社会:创新与发展——2002·学术前沿论坛文集[C];2002年
8 姜德福;孙道同;;“三个代表”是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A];弘扬革命传统,,迎接时代挑战——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论文集[C];2002年
9 徐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民族性[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10 赵丽华;;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机制及其运用[A];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雷;在继承和创新中不断发展[N];经济日报;2005年
2 赵剑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精神”[N];北京日报;2006年
3 云南民族大学 彭有祥;做具备双重魅力的思政课教师[N];中国教育报;2007年
4 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北京市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宋贵伦;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N];文汇报;2007年
5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陈占安 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部召集人 南开大学教授 逄锦聚 教育部党组成员 副部长 李卫红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张雷声;统筹协调 形成合力 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教育[N];光明日报;2009年
6 宋萌荣;马克思主义本源之探[N];光明日报;2006年
7 省委党校副校长、教授 祝福恩;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普”专家[N];黑龙江日报;2007年
8 ;应提供更多更好的学术创新和政策建议[N];社会科学报;2006年
9 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张一兵邋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 刘怀玉;以彻底的实践精神推进理论创新[N];中国教育报;2008年
10 记者 舒小梅;阐述应对金融危机对策[N];潮州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太山;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2 佟岩;生涯视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3 李永春;《少年中国》与五四时期社会思潮[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周耀宏;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思想理论教育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5 陈文联;五四时期妇女解放思潮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张艳国;破与立的文化激流——五四时期孔子及其学说的历史命运[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7 董亦佳;杰姆逊的文本阐释理论与阐释实践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8 覃世艳;后现代主义解释学批判[D];苏州大学;2006年
9 韩国志;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国家政治公正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钱风华;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羽;“五四”时期资产阶级女子教育观探究[D];西南大学;2008年
2 江海燕;五四时期新型知识分子的女权思想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3 杨树国;略论傅斯年五四时期的文学思想[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4 平保兴;五四时期俄罗斯文学在中国的传播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5 全健;五四时期胡适妇女解放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华晓书;五四时期陈独秀政治思想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7 唐巧天;五四时期与三十年代中西文化论战中关于西化论的比较[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王亚丽;论五四时期散文小品的成就[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9 祖国;论加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齐冰;毛泽东对民粹主义认识的思想发展轨迹[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眼光向下的革命:五四时期平民教育运动的兴起及影响——基于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的视角,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94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449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