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朝鲜族留守儿童研究
本文关键词: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朝鲜族留守儿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以朝鲜族留守儿童为对象,研究其性别、年级、留守时间与学习态度、心理健康、人际交往态度、行为表现等的关系。结果表明,朝鲜族留守儿童的学习态度、心理状况、人际交往、行为表现总体水平正常。应转变认识,从"非问题儿童"的角度看待留守儿童,让他们在校园中得到更多的关爱和帮助;强化父母及监护人的家庭教育责任;培养留守儿童的积极心态,增强其心理弹性。
【作者单位】: 大连民族学院东北少数民族研究院;延边大学人事处;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 朝鲜族 留守儿童 调查研究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延边朝鲜族青少年学生的民族认同研究”(项目编号:09BMZ040) 中央高校自主基金项目“推进少数民族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相关政策研究——以完善东北朝鲜族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为例”(项目编号:ZJ12RWZD006) 辽宁省教育厅2012年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辽宁省散杂区少数民族教育的政策保障研究”(项目编号:W2012264)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441
【正文快照】: 一、引言近年来,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家里只留下老人和孩子,由此,社会上就出现了一个特殊的人群———留守儿童。在学术界,留守儿童一般指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而被留守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未成年孩子。根据2005年全国l%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全国农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周宗奎,孙晓军,刘亚,周东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王东宇,林宏;福建省284名中学“留守孩”的心理健康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2003年05期
3 叶敬忠;王伊欢;张克云;陆继霞;;父母外出务工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的影响[J];农村经济;2006年07期
4 王良锋;张顺;孙业桓;张秀军;;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现况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年07期
5 刘霞;赵景欣;申继亮;;农村留守儿童的情绪与行为适应特点[J];中国教育学刊;2007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珍辉;彭尚平;;农村留守孩子问题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广西社会科学;2006年11期
2 叶峰;;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3 郑显亮;张杰;;皖北留守孩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2期
4 刘霞;武岳;申继亮;邢淑芬;;小学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的特点及其与孤独感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4期
5 刘祖强;谭淼;;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现状与前瞻[J];教育导刊;2006年06期
6 蒋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基本缺失的问题及对策[J];理论观察;2005年04期
7 谢海燕;刘玖玲;;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分析[J];理论观察;2006年04期
8 危珊珊;杨艳;;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理论界;2006年06期
9 孙志飞;鹿存礼;;新形势下农村留守儿童德育的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10 于杰;阳德华;;农村留守儿童青春期性心理发展及教育策略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艳苹;李玲;;不同留守类型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差异比较[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黄艳苹;李玲;;国内留守儿童研究综述[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献碧;浙江省教师带寄宿生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朱霞桃;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情况的调查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3 许世华;中部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青;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刘金红;从课程角度探讨农村儿童教育问题与对策[D];重庆师范大学;2006年
6 蔺全丽;农村儿童受教育权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7 张艳;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8 常燕;我国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9 张小屏;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贵州大学;2006年
10 李松;农村初中生“留守子女”家庭环境状况调查及对其心理健康和学绩的影响[D];郑州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翠英;;农村外出务工父母与留守子女沟通频率对子女行为的影响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2 詹欢,张捍东;对“留守孩”引发的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党史文苑;2005年16期
3 叶一舵,白丽英;国内外关于亲子关系及其对儿童心理发展影响的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4 冯建,罗海燕;“留守儿童”教育的再思考[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 郑显亮;张杰;;皖北留守孩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2期
6 叶敬忠;王伊欢;张克云;陆继霞;;父母外出务工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的影响[J];农村经济;2006年07期
7 佘凌,罗国芬;流动人口子女及其教育:概念的辨析[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8 王艳波,吴新林;农村“留守孩”现象个案调查报告[J];青年探索;2003年04期
9 曹述蓉;;农村留守儿童学校适应的实证研究——以湖北省6县304名留守儿童为例[J];青年探索;2006年03期
10 管健;;身份污名的建构与社会表征——以天津N辖域的农民工为例[J];青年研究;2006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席居哲;基于社会认知的儿童心理弹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谢丹;进城务工农民子女自尊发展的心理弹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慧;;运用积极心理学推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2期
2 ;在“积极心理学与教育国际研讨会”上的发言[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年22期
3 崔英锦;论朝鲜语双语教学中的文化整合心理[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4 金艳;;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高校贫困生心理辅导[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0年06期
5 曾秋燕;;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J];文教资料;2007年21期
6 王雪娇;;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心理教育模式转变[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8年05期
7 ;积极心理学与教育国际研讨会会议通知[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年09期
8 柳林;;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年12期
9 黄玉琦;;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尝试[J];理论导报;2010年10期
10 李刚,刘菁华,李寅;不同生活环境对朝鲜族女学生身体形态发育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199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雪;缴润凯;;试论应为大学生开设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的幸福课——由大学生频繁自杀谈起[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2 王丽;胡英君;;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心理委员培训模式的探讨[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3 张津凡;;乐观心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发[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4 李晖;赵慧敏;;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大学生公民教育与人的发展[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中)[C];2011年
5 周雅;刘翔平;;中国大学生的性格优势调查:性格优势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宋凤宁;;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宋玉冰;;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的高校经济贫困生心理教育[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8 刘一村;;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9 沈建华;徐竞;;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体验模式探索[A];2011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田宝伟;;大学生挫折与应对研究范式的变化[A];2011年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年会暨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丛;用积极心理学打造高“心”酬员工[N];工人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龚丹韵;幸福的孩子从哪里来[N];解放日报;2010年
3 马成立;民族教育事业开辟新天地[N];吉林日报;2002年
4 张京泽 夏彦芳(作者单位:国家民委教育司);“双语”教育呼唤改革[N];中国民族报;2003年
5 魏久纯 金忠波 张奎勇;牡丹江市70多名汉族学生就读朝鲜族学校[N];中国民族报;2004年
6 郭萍 本报记者 周小月;国际教育风光无限[N];黑龙江日报;2004年
7 ;教育要有大开放理念[N];吉林日报;2002年
8 刘颖;珍爱生命[N];吉林日报;2004年
9 记者 洪畅;实施蒙古语远程教育网络工程[N];中国民族报;2004年
10 罗熙娜采写;永远的爱心之家[N];中国民族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程科;健全人格取向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D];西南大学;2009年
2 姜巧玲;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D];中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奇;从积极心理学视角看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倪景;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温馨教室建设[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3 郭曼;广西大学硕士研究生就业焦虑及对策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4 吴佳蕾;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5 林惠茹;深圳特区初二年级幸福课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6 乾润梅;积极心理学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龚继峰;积极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创新[D];南昌大学;2008年
8 邱勇强;贫困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正向支持系统的构建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陈晓娟;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10 张高产;积极心理品质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预防作用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朝鲜族留守儿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606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460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