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和习俗领域幼儿义务推理的发展
本文关键词:道德和习俗领域幼儿义务推理的发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采用Keller,Gummerum,Wang和Lindsey(2004)的不知情义务推理范式,探讨了96名4、5、6岁幼儿对通过条件规则表述的鼓励性或禁止性的道德规则、以及习俗规则的义务推理能力的发展。结果表明:1)幼儿对两种不同领域规则的义务推理表现出基本一致的发展规律,表现出显著的"角色效应",即多数幼儿都能指出同伴违反,随年龄增大指出妈妈违反、双违反的人次百分比逐渐增多,尤其是一些4岁幼儿就能正确指出道德和习俗领域中的妈妈违反,部分5岁幼儿即可正确指出双违反。2)在不知情的义务推理范式下,一些4岁幼儿错误指出本来是妈妈违反约定的情境中同伴违反、一些6岁幼儿错误指出本来是同伴违反约定的鼓励性规则情境中妈妈违反。3)尽管幼儿对道德和习俗规则的义务推理没有差异,他们对不同性质社会规则的义务推理却表现出显著差异。5、6岁幼儿对禁止性的道德规则中同伴违反的检测显著低于对鼓励性的道德规则,而6岁幼儿对双违反中妈妈违反的检测则相对更高;6岁幼儿对习俗规则的义务推理也表现出类似的不同性质之间的差异。这些结果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以往的研究结论,反映出幼儿对道德和习俗规则进行义务推理时表现出的跨领域的一般性及其领域内的特殊性。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关键词】: 道德 习俗 义务推理 学前儿童 心理理论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10075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CBA080236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8SJBXLS0002 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国家重点学科资助
【分类号】:B844.1
【正文快照】: 1问题提出义务推理(deontic reasoning)一直是认知心理学家最为关注的推理形式之一,又译作道义推理(Zhu,2001),指的是对关于“允许/禁止,或必须/不必做出相关行为”的推理(Beller,2010),源于Wason(1966)研究成人的条件推理时采用的四卡片选择任务。发展心理学家很快就通过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朱莉琪;儿童推理能力的新发现——儿童的道义推理[J];心理科学;2001年02期
2 刘国雄,方富熹,Monika Keller;幼儿对条件许诺的理解[J];心理学报;2003年05期
3 杨小冬,Twila Tardif,刘国雄,方富熹;学前儿童对“知道”和“会”的认知[J];心理学报;2004年01期
4 方富熹;Henry M. Wellman;刘玉娟;刘国雄;亢蓉;;纵向再探学前儿童心理理论发展模式[J];心理学报;2009年08期
5 刘国雄,方富熹;幼儿对条件警告的理解[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崇德;陈英和;;中国发展心理学30年的进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吴世全;;道义条件推理研究综述[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年04期
3 黄家裕;;大众心理学社会建构论的CIAO模型及其批判[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4 李庆功;蒋文明;Amanda Waterman;徐芬;;儿童在回答无意义问题时的反应倾向与年龄特征[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年02期
5 张萍;程小青;陈会昌;张光珍;;中学生承诺判断的发展特点及友谊和情境因素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9年02期
6 张丽锦;吴南;;4、5岁儿童一般语言能力和心理理论关系的纵向研究[J];心理学报;2010年12期
7 朱莉琪;;儿童科学概念的认知发展[J];心理科学进展;2006年04期
8 王霏;朱莉琪;;儿童对道义情景中的心理状态的推理[J];心理科学进展;2007年04期
9 于静;朱莉琪;;儿童公平行为的发展——来自博弈实验的证据[J];心理科学进展;2010年07期
10 苏彦捷;刘艳春;;亲子交流与儿童心理理论的获得和发展:文化的视角[J];心理科学进展;2012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旭;汉语幼儿心理理论与语言的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高华;条件推理双重加工的发展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涂明君;程序化的哲学阐释[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4 郑玉玮;人际互动中心理理论的认知神经机制[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5 张长英;心理状态术语对3-5岁汉语儿童错误信念理解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伶;假装游戏对中度智障儿童心理理论的干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子弘;动漫条件下幼儿交通规则学习中榜样示范效应的实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叶晓璐;隔代抚养幼儿的心理理论、祖孙依恋、同伴接纳的特点及其关系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4 韦开军;大学生道义推理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孝群;大学生条件推理错觉的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刘浩强;结果性条件推理的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高雯;3~9岁儿童特质稳定性理解发展特点及其与人格特质的相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8 左迎春;大学生道义与反事实条件推理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09年
9 吴世全;道义条件推理的实验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10 吴玉洁;6-10岁儿童对承诺的心理反应特点[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国雄,方富熹,Monika Keller;幼儿对条件许诺的理解[J];心理学报;2003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源;苏彦捷;张莉;;从儿童道德发展初探人性本源的论题[J];心理科学;2006年03期
2 刘秀丽;车文博;;学前儿童欺骗及欺骗策略发展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年04期
3 刘秀丽;车文博;;学前儿童欺骗的阶段性发展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6年06期
4 王异芳;何曲枝;苏彦捷;;2~5岁儿童情绪理解能力发展及其与语言能力的关系[J];幼儿教育;2010年Z3期
5 徐芬,包雪华;儿童“心理理论”及其有关欺骗研究的新进展[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年02期
6 冯源,苏彦捷;孤独症儿童对道德和习俗规则的判断[J];中国特殊教育;2005年06期
7 徐艳娇;洪慧;;意图心理机制述评[J];科技信息;2010年03期
8 刘阳;;儿童人格特质概念行为预测研究综述[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年31期
9 何琳琳,李红,潘春妮;关于学前儿童假装研究综述[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吕芳;陆玲;刘云艳;;儿童心理理论中有关儿童欺骗的研究及其启示[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赐平;桑标;缪小春;;学前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及其一般认知基础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2 王玲;陈友庆;;学前儿童心理理论、情绪理解、分享行为的发展及其关系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陈友庆;;训练对学前儿童信念理解发展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何曲枝;王异芳;;3~5岁儿童对自我和他人错误信念理解的发展[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发展心理分组报告[A];第十三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6 朱莉琪;方富熹;;学前儿童朴素生物学理论的发展[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李长瑾;楼晨梦;;温州市学前儿童死亡概念的研究[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8 赵婧;苏彦捷;;回忆过去和想象将来时谈及他人与心理理论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成子娟;陈钳笙;刘李婉玲;伍瑞颜;胡婉姗;;香港入学前儿童的真实计算能力[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10 冯申禁;宋钧;佟乐泉;;学前儿童词汇理解发展初探[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上)[C];198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黄国华;心理学流派纷呈,该选择哪种疗法[N];健康报;2002年
2 谢勇敏;人生路长更应注重心理健康[N];大众科技报;2000年
3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刘萃侠肖健;为面子说自己幸福?[N];中国医药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秀丽;学前儿童欺骗发展的研究——从心理理论视角透析学前儿童欺骗的发展[D];吉林大学;2004年
2 张坤;幼儿反事实思维的发展及其与心理理论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郑玉玮;人际互动中心理理论的认知神经机制[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4 王元;3-5岁儿童自我调节各成分与其心理理论发展水平的关系[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婷;执行功能和心理理论的关系[D];西南大学;2010年
6 白琼英;青少年心理理论的发展及其马基雅维里主义信仰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1年
7 丁芳;幼儿心理理论与执行功能的关系研究——抑制控制的角度[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曾守锤;学前儿童现实性监测发展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于松梅;儿童自我延迟满足能力的认知特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10 赵一仑;拓扑占优[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红桃;知识状态对学前儿童辨认假装及理解假装者心理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6年
2 陈兰江;农村学前儿童心理理论、执行功能及其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崔莎;学前儿童在博弈游戏中的分配行为与其心理理论的关系[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4 吴颖;3~5岁城市儿童品牌认知的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李永慧;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与其社会行为、家庭环境关系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白俊杰;学前儿童抽象能力和认知灵活性发展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姜阳春;论学前儿童游戏与社会技能形成的交互作用[D];吉林大学;2006年
8 孙慧妍;学前儿童理解和使用地图能力的发展及教育思考[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李大维;不同情境下母亲态度对3-6岁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宫亚男;学前儿童性别角色教育特点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道德和习俗领域幼儿义务推理的发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634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463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