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持教师持续专业发展的热情与动力:国外教师心理韧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如何保持教师持续专业发展的热情与动力:国外教师心理韧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综述了国外对中小学教师心理韧性研究的概念与结构,以及如何培养与发展教师的心理韧性,最后提出了未来保持我国教师队伍持续专业发展的建议。
【作者单位】: 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
【关键词】: 教师心理韧性 持续专业发展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卓越教师培养的理论与实践”(BIA100083)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451
【正文快照】: 过去二0十年来,探讨教师面对的压力、职业倦怠以及导致离职的原因成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主要论题,111121这些研究揭示出教师为什么会渐渐失去教学的热情,导致专业发展停滞不前,甚至离职,但未关注同样面对压力与挑战,为什么有的教师却保持教学的持续热情与发展动力,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琼;张国礼;周钧;;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源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静;杨丽宏;赵科;;农村小学教师职业压力与教学效能感的关系[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3年01期
2 张国礼;边玉芳;董奇;;教师工作压力与职业枯竭的关系:职业承诺的调节效应[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3年01期
3 周钧;;阻碍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3年04期
4 罗霞;闻素霞;;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与应对策略[J];考试周刊;2012年58期
5 江文;刘健;杨海珍;黄慧华;袁为娟;;小学公办教师和民办教师职业压力源比较研究[J];教育导刊;2012年12期
6 唐志强;;小学教师的心理压力、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2年01期
7 王中华;熊梅;;个性化教学的缺失与建构[J];现代教育论丛;2011年Z1期
8 李晓东;蓝艳玉;黄娟;;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学习质量评价问卷的研制及应用[J];远程教育杂志;2011年06期
9 邓姣婧;林杰;;教师的压力源和情绪管理——一段网络音频引发的思考[J];中国教师;2011年14期
10 程晓堂;;Do Chinese EFL Teachers Suffer from Job Burnout?[J];中国外语;2005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范先佐;税费改革后农村义务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2 邵光华,顾泠沅;关于我国青年教师压力情况的初步研究[J];教育研究;2002年09期
3 朱从书 ,申继亮 ,刘加霞;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源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2年03期
4 王国香,刘长江,伍新春;教师职业倦怠量表的修编[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年03期
5 刘毅;吴宇驹;邢强;;教师压力影响职业倦怠:教学效能感的调节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年01期
6 李超平;张翼;;角色压力源对教师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年01期
7 邢强;唐志文;胡新霞;;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源及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8年06期
8 徐富明;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压力现状及其与职业倦怠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年03期
9 徐长江;中学教师职业紧张状况及其原因的调查研究[J];浙江师大学报;1998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孔雀;;国外教师持续专业发展模式评述[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1年02期
2 陈向明;“质的研究”中研究者的个人倾向问题[J];教育研究;1998年01期
3 ;《教师成为研究者》一书出版[J];上海教育科研;2004年08期
4 陈晓姗;;教师能够成为研究者[J];才智;2011年11期
5 王双兰;对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能力要求[J];黑龙江教育;2002年04期
6 杨庆余;教师就是研究者[J];上海教育;2005年05期
7 王振强;做一个“懒惰”的教师[J];上海教育;2005年14期
8 张志越;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必然性与必要性[J];早期教育;2002年11期
9 齐学红;研究者的立场问题——一个知识社会学的视角[J];上海教育科研;2003年08期
10 王晶晶;“教师成为研究者”与师训工作[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敏;;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教师劳动报酬研究综述[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焦向红;;网络教育呼唤更深刻的研究[A];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研究[C];2006年
3 ;新课程下教师争做研究者[A];2007“校本培训”主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白芸;;教育人种志研究中的伦理道德要求[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王鉴;;教育人种志研究的理论与方法[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许国春;;对近年中国教育史研究之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7 郭红霞;;“质的研究方法”文献综述[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8 郑金洲;;教育起源研究十七年[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9 解素敏;;基于设计的研究范式在教育游戏研究中的应用[A];信息技术环境构建与教学应用[C];2009年
10 李元华;;元代阴阳学教学内容考辨[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良华;一个课程关键:让教师成为研究者[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周晓娜;教师应成研究者[N];人民日报;2011年
3 陈燕香 福建省古田县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研究者漂亮的转身[N];中国教育报;2009年
4 杨庆余;做一个真正的研究者[N];文汇报;2005年
5 ;“十五”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突破点[N];中国教育报;2007年
6 袁振国(教育部师范司副司长、兼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研究,仅为兴趣?[N];人民政协报;2002年
7 唐建新;莫让“邪风”刮坏教研[N];中国教育报;2006年
8 谢冬兰;没有成长烦恼的“男孩乐园”[N];中国社会报;2008年
9 崔刚;什么阻碍了迈向诺奖的步伐[N];人民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鲍东明;一位教授校长的领导哲学[N];中国教育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启刚;青少年情绪调节:结构、影响因素及对学校适应的意义[D];吉林大学;2009年
2 杜文军;作为一种方法论的课堂人种志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杜燕红;儿童特质理解发展的特点与教育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席居哲;基于社会认知的儿童心理弹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薛晓阳;学校制度情境中的学生道德生活[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吴维宁;理科教师学业评价观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春光;反思型教师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杨南昌;学习科学视域中的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张静芬;语文网络教研探索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夏雪梅;课程变革实施过程的研究:学校组织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秋颖;教师成为研究者:现实与展望[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谢章莲;论教师成为研究者[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吴璜;在研究中认识新的自我——关于“教师成为研究者”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欧群慧;论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可能——一项个案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5 程炳友;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困境与对策[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赵玉娟;课程实施之行动研究初探[D];扬州大学;2005年
7 陈曦;新课程实施中的校长角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葛孝亿;身份自觉:教育质性研究者个人身份问题探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闵钟;论教师成为研究者[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10 王顺;教师专业化下中学教师自主发展现状和策略的调查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如何保持教师持续专业发展的热情与动力:国外教师心理韧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93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489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