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影响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主要消极因素

发布时间:2017-06-28 00:15

  本文关键词:影响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主要消极因素,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外教育史上都曾出现过多次雄心勃勃的课程改革和教育改革计划,但结果大多不理想,能够对学校或者社会产生可持续的深层次影响的较少。2001年实施的新课程改革似乎正在重复历史的发展轨迹。要想顺利推进"新课程"的实施,有效实现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预期目标就必须对其影响因素加以分析,从而采取相应的有力策略,努力促使这些因素成为改革的动力而非阻力。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消极因素 影响因素
【分类号】:G423
【正文快照】: 一、引言新课程改革在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历史上是一次力度较大、较为彻底的课程改革,充分反映了当今不断向前发展的社会对教育的新期盼和更高的要求,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鲜明的时代特征。然而任何改革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必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甚至是重重困难,新课程改革也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蒋士会;林唐广;;民族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新课改的外部阻力源新探——基于改革主体博弈的视角[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2 鲁洁;通识教育与人格陶冶[J];教育研究;1997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逄志艳;;当代中国教育中的文化失语问题透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12期

2 余凯;当代哲学背景中的大学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10期

3 赵莉;大学理念价值实现的逻辑路径[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符桂芹;;改善人文教学 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周天梅;;高师学生健康人格教育的必要性[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2期

6 宗小卜;;刍议当代教育伦理的价值取向[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03期

7 包卫;;大学生现代道德人格问题及其培育[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年08期

8 陈江伟;;酒店管理三练式项目化实践教学模式探析——以义乌工商学院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16期

9 孙丽;樊彩萍;;新建本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滁州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10 郝德永;乌托邦—当代教育的根本品质[J];东北师大学报;200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程红艳;;论杜威的教育环境观[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牛文明;学科和课程的分化与综合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更立;异化与回归[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何齐宗;走向审美人格[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4 蒲蕊;学校的自主性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5 辛继湘;体验教学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杨颉;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姚远峰;寻求意义:现代教育之转型[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彭泽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评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燕良轼;教学的生命视野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秦小云;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人性化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伟刚;科亚学院创业教育体系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陈余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存在经验的缺位与对策[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张丽;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国学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周艳红;小学高年级小组自主管理的实践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冯思源;教师威信的伦理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6 林双;美国通识教育对我国大学通识课程改革的启示[D];吉林大学;2011年

7 张莉;故事教学模式探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冉晓宇;新建高等工科院校通识教育实施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公绪姣;我国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缺失与理性回归[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杜瑞;教育与生活关系的发生、发展及演变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学敏;贺能坤;;民族地区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现象透析——基于西藏A县的调查[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2 卢宝祥;;学校变革面临的现实困境探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3 李从件;;实践与反思:农村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革新;2008年07期

4 陈开勋;白中军;;农村实施“新课改”的现实困境[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卜延中;在新课改中演活教师的角色[J];师道;2003年09期

2 郭初阳;引导学生自由探究文本——我教《烈日暴雨下的祥子》[J];教育科学论坛;2003年12期

3 梁杰;;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对新课程改革的一点思考[J];中学语文;2003年09期

4 宋戈;;关爱生命 关照心灵 关注成长——在新课程改革中的思考与实践[J];吉林教育;2003年Z1期

5 邬秀娟 ,禹红;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J];辽宁教育;2004年Z2期

6 ;关于开展“‘理想杯’新课程改革与信息技术教育创新”主题征文活动的启事[J];校长阅刊;2004年04期

7 张景凯,王德全;浅谈“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观[J];鸡西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8 沈义良;;浅谈新课程下的教师职业道德建设[J];教育与职业;2004年26期

9 李宁,张贤蓉;教师教学自我评价的实证研究[J];教育探索;2005年01期

10 师延苓;走进新课程:教师的角色与功能[J];吉林教育;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勤娣;尹东妹;;反思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2 宋庆发;;春天的落叶让人迷离——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容忽视的倾向[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3 陈涛;;新课程下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郝文凤;;新课程高中英语探究式学习模式初探[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河北卷)[C];2010年

5 燕兴权;;试论课程改革中提高中学化学教师素质的途径[A];甘肃省化学会成立六十周年学术报告会暨二十三届年会——第五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6 张志前;;新课程·新技术·新变革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初中物理新课改的实践及思考[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杨子圣;;浅议课改中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8 郝健;;几个语文教学现象留给我的思考[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9 陆守明;;农村中学语文新课程教学中的困惑与思考[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10 唐炎;郭礼;禹文;;运用“黑箱”理论对体育新课程改革的审视[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云 王桃兴;楚雄市稳步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N];楚雄日报(汉);2010年

2 李宝庆 靳玉乐;协商课程对新课程改革有何启示[N];中国教育报;2006年

3 赵小雅;在反思中前行[N];中国教育报;2007年

4 吕益新邋本报记者 蓬国龙 周军;实施新课改 促进新理念[N];黔西南日报;2008年

5 晴隆县大田中学 华媛媛;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如何实施新课程改革[N];贵州民族报;2010年

6 山西省太原市第十九中学校 谢丽卿;坚定信念 强化意识 优化方法 提高成效[N];山西科技报;2010年

7 任杰慧;新课程改革呼唤高素养的语文老师[N];中国改革报;2005年

8 蒋国和 (作者系江苏省白蒲高级中学校长);用科学发展观把握新课程改革[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9 陈善哲 王娜;当新课程改革遭遇高考[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10 浙江省桐乡市第一中学 董大肆;新课程培训不是走过场[N];中国体育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文森;个体知识与公共知识[D];西南大学;2007年

2 王慧霞;西北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张荣伟;教育共同体及其生活世界改造[D];苏州大学;2006年

4 万伟;亦续亦断[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代建军;论我国当前中小学课程运作机制的转变[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6 袁磊;“农远工程”背景下的小学英语多媒体教学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曹俊军;反思与构想: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8 吴国平;新课程行动中的教师成长[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吕润美;新课程地理学习过程性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马玉宾;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合作文化的重建[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芳;新课程背景下思想政治教师角色转变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蔡建忠;新课标下合作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玲;新课程改革下我国优秀中学英语教师素质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杨映鹏;新课程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施小娟;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6 赵军;新课改背景下的校本教研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范永红;新课程实施中地理教师反思性教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8 阮茜;中小学校新课程改革中的的教师评价问题初探[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9 郭媛;高中新课程中教师教学效能感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10 张本章;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普通高中学校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影响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主要消极因素,,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918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4918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b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