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教学中的“史实"与“史识"教育问题(2)
(二)文学史实与文学史识虽然关于文学史本体的理解有一定差异,但是关于其基本构成则不同小异。美国学者菲利普巴格比《文化:历史的投影》指出历史所具有的三个方面:一是发生过的涉及、影响众人的事件,二是对于这些事件的讲述(口头的,或文字的),三是讲述者对于历史事件持有的观点,他在处理这些事件时的观点、态度、方法,即历史观,应用于文学史上,就是文学史观,或文学史识意识,简称为史识。文学是包括一定的史识的。“文学不仅仅包含着审美意蕴,文学也涵蕴着对社会,人生的反映与认识,也即是说文学更含有不可忽略的历史意识。”isj因此,在现代文学教学过程中,并不能只传授一些散乱的文学史碎片,也不能只将其作为纯粹的审美对象,而是要将其置于一定的哲学史历史文学史观的长河中来关照。文学史识教学的意识不是削弱,而是加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会历史价值与生命本体的判断,才能增强自己的马列主义理论的文化实践。所以笔者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对一些具体的基本的文学史常识以浏览的方式13常化为生活知识也就是重视史料,要求学生去读文学史经典及自己有所思有所感有所闻的作品,并要求学生尊重自己的第一阅读感受和经验,不再唯已有的评论观点和文学史观点为是,不再单纯地肯定或否定,而是在阅读中调动起自己所有的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及思维科学的相关知识经验构筑起自己的独立的文学视阈。笔者在教学中安排学生习读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基础书籍和动态杂志,并做积累性摘抄和读后感性的评论写作,并要求学生写二十七篇到三十篇,每学期做三次检查并批改,每届两个班约七十人,经过三届中文系学生的实验,事实证明学生现代文学认识和理解能力大有提高。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中不仅追求和叙述作家与作家、作品与作品、思潮与思潮之问的内在逻辑与美学关联,而要指对这内在联系的认识,以及对它的论述。也就是文学史作者教学者对所收集整理的文学材料进行一定的理性逻辑建构的同时,努力发现文学的历史规律及内在联系,以作品文本为基础,以议论为主要语态,实现论从史出,以论带史。文学史书写不是文学史料和史实的年代学排列,史实只有通过史学家心灵或思想的冶炼才能成为历史。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勃兰兑斯说,“作者(指勃本人)还把文学史看作是一种心理学,认为可以通过一个国家的文学(如果它是完整的)来研究这个国家某个时期所共有的思想感情的一般历史”。
当下的中国现代文学教学,作为主体人生活审美表现的文学艺术对人的生命价值、生活理想、生活意义,与具体的文学史实体系性人性化生活化的文学“史识”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才是真正实现中国现代文学教学改革的真切有效的现实途径。
本文由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编号:50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5046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