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黄陵县店头镇第二小学建筑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7 19:10

  本文关键词:黄陵县店头镇第二小学建筑设计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店头镇 小学设计 教学空间 交往空间 地景设计


【摘要】:伴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中国小城镇中小学校建设的资金及条件虽然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是基本都还是照搬了城市中小学的形式,在建筑设计、施工等环节粗陋,使得小城镇中小学建筑及其环境的设计水准远低于城市水平。黄陵县店头镇第二小学的建设,给予我们一次非常难得的设计研究机遇。 小城镇的教育师资普遍比城市差是不争的事实,而其所处的自然环境往往优于城市环境。设计结合自然,结合地域文化,结合素质教育与人文关怀,结合少年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规律,将有助于小城镇中小学校的校园环境超越城市中小学。 本论文以文献研究、案例分析为理论基础;以现状调研、问卷调查为现实依据;以满足小学生学习、生活、活动场所空间需求为设计原则;通过对小学建筑发展趋势及已建成优秀小学建筑实例的分析,明确店头镇第二小学建筑的设计目标;通过对用地现状的调研分析,提出地景设计理念;采用非现代城市手法,利用场地高差,让学生在“学”中体会到玩的乐趣,在“玩”中体验到学的兴趣;最后,针对店头镇第二小学这个项目进行设计研究,,在建筑空间、交往空间及景观环境上提出多种设计的可能性;同时,借鉴当地传统绿色节能技术,并将其运用到小学设计中。 本论文的研究仅仅在有限的时间内,对店头镇第二小学建筑设计方案进行初浅的尝试,说明规划与建筑设计能使小城镇小学校具有比城市学校更自然、更有生机、更有特色、更具品质。为此,中国小城镇中小学建设将会有更好的前景和未来。
【关键词】:店头镇 小学设计 教学空间 交往空间 地景设计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U244.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1 绪论9-16
  • 1.1 设计研究的对象与范围9-11
  • 1.1.1 研究对象及范围9-10
  • 1.1.2 研究基点的特殊性10
  • 1.1.3 项目概况10-11
  • 1.2 设计研究背景11-13
  • 1.2.1 小学建设的重要性11-12
  • 1.2.2 必要性和迫切性12-13
  • 1.3 设计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3-14
  • 1.3.1 设计研究的目的13
  • 1.3.2 设计研究的意义13-14
  • 1.4 设计研究的内容、方法与框架14-16
  • 1.4.1 设计研究的内容14
  • 1.4.2 设计研究的方法14-15
  • 1.4.3 设计研究框架15-16
  • 2 相关理论与案例研究16-47
  • 2.1 小学教育模式的沿革16-17
  • 2.1.1 国外开放教育的缘起16-17
  • 2.1.2 我国“素质教育”的缘起17
  • 2.2 小学校园建筑与环境的发展趋势17-36
  • 2.2.1 当代小学校园教学空间模式的发展趋势17-25
  • 2.2.2 当代小学校园住宿空间模式的发展趋势25-32
  • 2.2.3 当代小学校舍课外活动空间与环境设计的发展趋势32-36
  • 2.3 国内外优秀小学案例分析及研究36-46
  • 2.3.1 国外优秀小学建筑设计案例分析——印度尼西亚绿色学校36-42
  • 2.3.2 国内优秀小学建筑设计案例——广西龙胜大寨希望小学42-46
  • 2.4 本章小结46-47
  • 3 店头镇第二小学现状研究47-72
  • 3.1 店头镇地域环境47-53
  • 3.1.1 自然资源47-48
  • 3.1.2 区域环境48-51
  • 3.1.3 建筑特征51-52
  • 3.1.4 企业文化52-53
  • 3.2 用地现状条件分析53-66
  • 3.2.1 空间结构分析53-56
  • 3.2.2 用地高程分析56-58
  • 3.2.3 用地性质分析58-60
  • 3.2.4 交通流线分析60-62
  • 3.2.5 现状周边环境分析62-64
  • 3.2.6 环境安全隐患64-65
  • 3.2.7 可持续发展的策略65-66
  • 3.3 小学校需求分析66-71
  • 3.3.1 当地对学校的需求及规模66-69
  • 3.3.2 当地儿童对学校的需求69-71
  • 3.4 本章小结71-72
  • 4 店头镇第二小学设计72-160
  • 4.1 项目设计定位72-74
  • 4.1.1 设计理念72-73
  • 4.1.2 设计目标73
  • 4.1.3 设计原则73-74
  • 4.2 项目设计任务74-76
  • 4.2.1 设计内容74
  • 4.2.2 设计任务书74-76
  • 4.3 设计的途径与方法76-80
  • 4.3.1 小学调研76-77
  • 4.3.2 设计脚本77-78
  • 4.3.3 空间设计78-79
  • 4.3.4 设计阶段79-80
  • 4.4 项目介入环境的方式及手段:第一阶段80-100
  • 4.4.1 基地边界分析及基本要素的确定80-83
  • 4.4.2 概念方案一—“漫”坡83-90
  • 4.4.3 概念方案二——“疏”院90-100
  • 4.5 项目介入环境的方式及手段:第二阶段100-111
  • 4.5.1 基地边界分析及基本要素的确定101-103
  • 4.5.2 概念方案三——“奂”景103-111
  • 4.6 项目介入环境的方式及手段:第三阶段111-158
  • 4.6.1 基地边界分析及基本要素的确定111-114
  • 4.6.2 概念方案四——“折”屋114-128
  • 4.6.3 概念方案五——“见”影128-143
  • 4.6.4 概念方案六——“敞”谈143-158
  • 4.7 本章小结158-160
  • 5 阶段性研究成果展示160-168
  • 5.1 设计说明160-161
  • 5.2 设计方案图纸161-168
  • 5.2.1 总平面161
  • 5.2.2 总体鸟瞰图161-162
  • 5.2.3 教学区162-165
  • 5.2.4 行政区165-166
  • 5.2.5 生活区166-168
  • 6 结论168-171
  • 致谢171-172
  • 参考文献172-175
  • 图表目录175-181
  • 附录一181-186
  • 附录二186-20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20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人炳;国外关于学校布局调整的研究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2期

2 薛军;路易斯·康的学校建筑精神[J];华中建筑;2004年03期

3 罗念安;朱小平;;当代儿童教育理论的发展与小学校舍人性化设计[J];华中建筑;2009年02期

4 崔振武;儿童心理与建筑环境——小学建筑设计方案综述[J];山西建筑;2001年05期

5 孙泽世;王洪光;;从空间交往的角度谈高校学生宿舍设计[J];山西建筑;2006年24期

6 宋航;;地域性建筑设计的符号表达[J];山西建筑;2008年29期

7 周南;小学校园规划与儿童行为发展之研究[J];建筑学报;1998年08期

8 李兴钢;追寻本原的学校[J];建筑学报;2001年12期

9 肖莉;刘克成;;贾平凹文学艺术馆[J];建筑学报;2008年09期

10 周];李曙婷;李志民;李玉泉;;中小学校普通教学空间设计研究[J];建筑学报;2009年S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春一;蒸压粉煤灰砖砌体受力性能试验与理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5314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5314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a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