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学校疏离感与同伴人际信任的关系及教育策略
发布时间:2017-07-16 06:13
本文关键词:中学生学校疏离感与同伴人际信任的关系及教育策略
【摘要】: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在于探讨中学生学校疏离感与同伴人际信任的关系及教育策略帮助中学生减少学校疏离感的影响,处理好同伴人际关系,适应学校环境,建立良好人际信任关系,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有所获益是本研究的重点。本研究在对学校疏离感和人际信任的概念、结构、发展模式、测评工具及研究现状进行述评的基础上,选择天津市某区级重点中学307名,收回有效问卷270张,并以此为研究对象,采用青少年学生疏离感量表(ASAS)与人际信任量表(ITS)为测量工具对中学生学校疏离感和人际信任的基本状况进行了分析和深入研究。探讨了中学生学校疏离感与同伴人际信任的关系;人口统计学(性别、家庭结构)中学生疏离感及人际信任的状况;疏离感和人际信任的年级差异等内容。采用SPSS.18进行调查数据的处理,并且进行数据的信度、效度、相关、方差等多角度分析,并对结果进行多重比较后得到以下结论: 数据的结果表明人口统计学方面家庭结构、性别及年级对学生疏离感和人际信任无显著影响。但特殊信任因子中在对父母及家庭成员的信任度上,具有高三年级与高二年级差异极基显著,高一年级低于高二年级差异显著的特点。在一般信任因子中,高三和高一差异显著,因此高三年级学生对无直接关系人群的信任感高于高一年级的学生。 根据以上研究,根据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需要提出减少学校疏离感,增进同伴人际信任的方法和教育策略。 1.应更多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以及其引发的系列问题。有效净化社会环境。 2.学校教育从内部到外部环境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利用多种心理健康教育手段,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预防心理问题发生。 3.了解自我身心发展特点,调整行为方式,降低疏离感,加强人际交往能力。
【关键词】:中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疏离感 人际信任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844.2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9
- 引言9-10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0-24
- 1.1 疏离感、学校疏离感和人际信任的概念10-13
- 1.1.1 疏离感10-13
- 1.1.2 学校疏离感的概念13
- 1.1.3 人际信任的概念13
- 1.2 国内外疏离感的研究13-17
- 1.3 学校疏离感的研究近况17-20
- 1.4 人际信任国内、外的研究20-23
- 1.5 学校疏离感与人际信任的研究工具综述23-24
- 第二章 研究目的、内容、意义24-26
- 2.1 研究目的24
- 2.2 研究内容24-25
- 2.3 研究意义25-26
- 第三章 研究方法26-34
- 3.1 研究对象、工具及方法26-27
- 3.2 调查结果27-30
- 3.3 讨论30-34
- 第四章 结论与教育启示34-40
- 4.1 研究结论34-36
- 4.2 教育启示36-37
- 4.3 教育策略建议37-40
- 第五章 不足与展望40-42
- 5.1 研究的创新40-41
- 5.2 不足与展望41-42
- 参考文献42-45
- 致谢45-46
- 附录46-5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韦耀阳,李晓;高中生人际信任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J];滨州师专学报;2004年02期
2 王希华,朱琼瑶;学校人际关系与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3 贾蕊;;高中生父母养育方式与人际信任的相关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4 范佳丽;葛明贵;;高中生人际信任与孤独感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年04期
5 邱剑;安芹;;初中流动儿童疏离感在社会支持与问题行为关系中的中介效应[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年01期
6 钟梅,李沐珍;“三困生”疏离感与主观幸福感、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7 王春光;;青少年疏离感研究概况和对策[J];社会心理科学;2007年Z3期
8 张超妮;王明辉;杜常贺;;初中生学校疏离感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以河南某市初中为样本[J];社会心理科学;2011年02期
9 杨东,张进辅;大学生疏离感和价值观关系的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10 杨东,吴晓蓉;大学生疏离感的初步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年03期
,本文编号:5473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547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