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面向常态课堂的现代教育理念推进路径

发布时间:2017-07-16 06:23

  本文关键词:面向常态课堂的现代教育理念推进路径


  更多相关文章: 常态课堂 现代教育理念 学习力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体现信息时代特征的一系列新的教育理念,正在影响着我们的教育过程。但是,现实中存在着三类主要的教师群体:主动尝试的成长型教师群体、被动尝试的变化型教师群体和被动尝试的守旧型教师群体,他们的共同存在,使得基础教育领域的常态课堂存在着实然常态和应然常态的差异。建立适当的现代教育理念的推进路径,将有助于实现实然常态与应然常态课堂的一致,提升学习者的未来学习力。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常态课堂 现代教育理念 学习力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9年度一般项目“信息技术助力初中常态课学生学习力提升研究”(项目编号:09YJC880056)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近几年来,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类似的场景,即每当碰到一些令人头痛的现象或问题时,对话者最惯用的一种方式就是抨击教育。把一切社会问题的根源归因于教育,似乎是一种最为保险的方式。对于教育的责难,几乎存在于包括教育行业在内的各个领域。任何责难,其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小微;;新课程实施中若干问题的反思[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7年04期

2 吴康宁;;教育改革社会学研究的兴起及发展路向[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旭辉;张振华;;论我国学校体育新课改的超越与缺失[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2 苏君阳;傅添;;权力视域中教育改革应注意的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3 陈延艺;;农民权益问题思考——以福建省为例[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4 李晔;;定县实验对河北新农村建设的启示[J];党史博采(理论);2011年02期

5 奉全胜;;强化四个深刻认识,切实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J];传承;2007年08期

6 杨帆;陈向明;;“去情境化”与“再情境化”——教师理解变革性实践的话语表征机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3年02期

7 解文欢;张有智;莫虹;李佳峰;;基于RS和GIS的新农村规划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8年01期

8 杨跃;;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对当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启示[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9 夏兰;;我国取消农业税政策的相关研究综述[J];科技广场;2008年11期

10 廖哲勋;;贯彻科学发展观 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2008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明;骆江玲;;社区滚动资金的运作和可持续性机制研究[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亮奎;文化变迁中的课程与教学[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忠海;基于可持续·科学—特色发展观的和谐乡镇建设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3 董立彬;科技进步视角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0年

4 鲍道宏;教师课程理解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王胜;集体化时期农村医疗卫生制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6 王俊斌;改造农民: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7 张颖夫;晏阳初“平民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8 晋银峰;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学文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莫鸣;新型农民培养模式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9年

10 朱志良;工业反哺农业的优化规模与结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涛;川北S村公共空间的社会学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阳庭庭;论教师的传统文化教育观[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婷;乡村建设的路径选择及其运行机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4 杨秀清;农户征信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5 王明;课程生成中的精神“相遇”[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申家锋;新课程实施中的教材二次开发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志丽;薄弱学校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的角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杜瑾;对当代中国三农问题观念的反思[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9 刘伟;我国农业现代化中的新型生产经营方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10 唐强奎;中国村民自治状态下的乡村社会政治控制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维娜;;中国教育改革的知识社会学解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王海英;;从“城市偏向”走向“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法》改革历程的社会学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年02期

3 杨跃;;教师教育改革阻抗的社会学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年03期

4 胡俊生;;高等教育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社会学反思[J];甘肃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5 江月孙;中等教育结构改革浅议[J];华南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6 邹有华;试论当前我国教育制度的改革[J];华南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1期

7 周小虎;王玲;;论教育政策制定的利益指向——利益集团理论的分析视角[J];教育科学;2006年01期

8 吴康宁;;制约中国教育改革的特殊场域[J];教育研究;2008年12期

9 刘燕;;从体育社会学角度看高校体育教育改革[J];四川体育科学;2006年01期

10 庄西真;;利益分化时代的教育改革——一个拟议中的教育社会学论题[J];当代教育科学;2007年2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慧莲;重新审视基础教育学生评价改革——从社会学研究视角出发[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2 葛春;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社会学分析与思考[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韩蕾;社会学视角下高考制度改革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丽燕;戴心来;谌亮;;信息技术教师学习力提升策略探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年10期

2 贾红安,兰国庆;运用学习型理论 加强素质教育[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3 刘红英;;学习力:学习型社会的核心能力[J];中国成人教育;2008年07期

4 张曼凌;;舞在网中央[J];信息技术教育;2006年10期

5 彭希林;周军铁;李苗;;论学习力[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年Z1期

6 瞿静;;论学习力理念从管理学向教育学领域的迁移[J];教育与职业;2008年03期

7 樊香兰;孟旭;;教师个体学习力:意蕴与诉求[J];中国教育学刊;2011年05期

8 张红;;做个有学习力的班主任[J];班主任;2011年07期

9 马骏;;学生学习力研究的现状与发展[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08期

10 孟方;讨论式教学法:一种合乎现代教育理念的教学法[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绍军;;学习的误区与智慧[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2 杨子权;;增强学校发展力 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3 卢晨;;创建学习型领导班子的几点思考[A];中国民办教育家优秀论文集[C];2006年

4 卢晨;;创建学习型领导班子的几点思考——谈《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有感[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5 陈正芹;吴涛;;彼得·圣吉的管理理论对学生会工作的启示[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陈东 罗彬 朝晖 陈清;锻造学习力[N];自贡日报;2005年

2 李辑;人才竞争的核心是学习力的竞争[N];四川日报;2004年

3 黄冈实验中学 丰伟;知识改变命运 学习成就未来[N];黄冈日报;2006年

4 左晓龙;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思考[N];中国改革报;2004年

5 宁波市李兴贵中学 郭裕源;按照“三个代表”要求 构建现代教育理念[N];今日信息报;2004年

6 任松筠;“学习好差”与外部评价有较大关系[N];新华日报;2008年

7 洪勤辉;学习型学校的管理浅谈[N];台州日报;2005年

8 ;不让农村学生输在起跑线上[N];浙江日报;2005年

9 通讯员 杨曙光 记者 杨云慧;云南“三生教育”全面展开[N];中国教育报;2009年

10 贺学根(作者单位系宁波万里国际学校中学);见到学生不妨先问好[N];中国教师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磊;数字化学习情境下的学习力构成要素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庄会连;大学生网络学习力现状分析及提升策略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3 高玉鹏;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院校应用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4 李玉梅;广西高职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现状与发展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7年

5 张艳琼;四川普通高师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考察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岳桂杰;高等专科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开设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公续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与中国现代教育理念的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郭晓娜;论教师的教育智慧[D];西南大学;2007年

9 孙杨;系统论视阈下的思想政治教学模式建构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小丹;基于教育虚拟社区的大学生终身学习力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474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5474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1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