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单位性质对在职者教育收益率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6 09:16

  本文关键词:单位性质对在职者教育收益率的影响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教育收益率 性别 教育阶段 单位性质


【摘要】:本文依据明瑟收入方程,根据CGSS(2006)数据,对不同性别下的不同教育阶段内(三个教育阶段)所属不同单位性质(四种单位性质)的教育收益率进行了回归分析,比较各收益率差异,研究表明,从不同教育阶段来看,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基本上从高中到大学到研究生其教育回报率逐层次递增;从单位性质来看,党政机关和个体经营行业的教育收益率显著低于企业单位和事业单位的教育收益率;从性别来看,女性在企业单位、事业单位、个体经营三种单位性质的教育收益率要显著高于男性,但在党政机关类单位性质的教育收益率较低。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教育收益率 性别 教育阶段 单位性质
【分类号】:G40-054
【正文快照】: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我国大学生就业人数不断增加,高校毕业生从2003年的212万增加到2010年的630万以及2013年的约690万余人。大学生就业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其中女大学生的就业状况更为复杂。当前,就业市场中存在一种特殊的现象,即:女性的平均收入相对于男性来说存在较大差距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陈仲常,谢曼,张薇;我国教育机会性别均等与教育结果性别差异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年02期

2 王广慧;张世伟;;社会背景和家庭背景对个人教育收益的影响——基于隐变量模型的估计[J];当代教育与文化;2009年03期

3 刘泽云;;女性教育收益率为何高于男性?——基于工资性别歧视的分析[J];经济科学;2008年02期

4 王小波;大学生劳动力市场入口处的性别差异与性别歧视——关于“女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实证分析[J];青年研究;2002年09期

5 钟晓琳;黄斌;;我国农村地区个人教育收益率研究评述[J];教育发展研究;2011年11期

6 袁晓燕;;教育回报率的性别差异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2年04期

7 何亦名;;教育扩张下教育收益率变化的实证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09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娄世艳;中国教育收益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彦;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S1期

2 倪清燃;;浙江省居民明瑟教育收益率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2010年08期

3 李胜茹;妇女发展现状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冲突与协调[J];妇女研究论丛;2005年01期

4 蒙绍权;李桂芬;;大学生就业市场失调的传统文化因素分析[J];高教论坛;2011年05期

5 周晨虹;;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公共政策选择[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6 毛晓丹,罗霞;现代青年女性的角色扮演探析:透视“人造美女”现象[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7 陈志霞;祝丽怜;陈颖;;组织性别偏见对女性职业发展的影响[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2年03期

8 郑磊;李静;;中国教育性别平等政策回顾与评价[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10期

9 郑磊;张鼎权;;中国教育性别差异的经济学研究评述[J];妇女研究论丛;2013年02期

10 方宇惟;;教育对非农就业工资收入不平等的解释研究[J];创新;201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郭丛斌;曾满超;丁小浩;;中国高校理工类学生教育及就业状况的性别差异[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程胜利;刘艳艳;;从招聘广告透视就业领域中的性别歧视现象[A];山东省社会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袁晖光;中国高校扩招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和工资调整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2 郭凤鸣;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中性别工资差异的经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习明明;经济发展中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变动趋势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4 应松宝;我国大学生就业过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5 吕晓娟;性别视角下的东乡族中小学潜在课程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王广慧;人力资本投资收入效应的经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杨公安;县域内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低效率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8 戴凤燕;高校扩招与国民受教育水平、教育不平等[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9 颜敏;能力偏误、教育溢价与我国工资收入差异[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歌;责任政府视域中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许福娇;居民教育收益率的估计[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3 朱璐璐;制造业外来务工人员人力资本投资及收益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谭晓玲;近十年我国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收益问题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5 纪炀;基于职业核心竞争力的个体人力资本投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6 顾兆廷;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性别歧视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7 阳维丽;家庭因素对女大学生就业观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高梦雅;教育扩招下教育过度的实证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9 付爱兵;初中生学业成败归因和学习动机对其学业倦怠的影响及干预研究[D];漳州师范学院;2011年

10 王昊;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农民工歧视[D];复旦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晓宇,陈良q,夏晨;20世纪90年代中国城镇教育收益率的变化与启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2期

2 陈良q,鞠高升;教育明瑟收益率性别差异的实证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3期

3 武向荣;;中国过度教育的收入效应[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年02期

4 敬嵩,陈琳;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的比较研究[J];商业研究;2002年18期

5 姚先国;黄志岭;;职业分割及其对性别工资差异的影响——基于2002年中国城镇调查队数据[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李晓宁;;职业分割、性别歧视与工资差距[J];财经科学;2008年02期

7 姚先国,张海峰;中国教育回报率估计及其城乡差异分析——以浙江、广东、湖南、安徽等省的调查数据为基础[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8 侯风云;农村外出劳动力收益与人力资本状况相关性研究[J];财经研究;2004年04期

9 洪保民;我国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低下的经济学分析[J];中国人才;2000年07期

10 林聚任,赵萍;行业与职业中的性别隔离状况分析——以山东省为例[J];妇女研究论丛;2000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娄世艳;程庆亮;;城镇居民收入与教育收益率性别差异成因研究[J];人口与经济;2009年03期

2 骏河辉和;ONPHANHDALA Phanhpakit;司韦;;老挝的教育和劳动力市场的进展[J];南洋资料译丛;2009年03期

3 谢周亮;;关于我国农村教育结构调整方向的分析[J];未来与发展;2008年08期

4 范静波;;2003—2008年间中国教育收益变动趋势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1年08期

5 谢周亮;;我国教育扩展对收入差异的影响预测[J];未来与发展;2010年07期

6 赵宏斌;教育收益与风险的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8期

7 娄世艳;罗润东;;我国城镇教育收益率年龄段差异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9年18期

8 江伟;刘珊珊;;关于教育收益率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8年03期

9 毛爽;;中国城镇居民个人教育收益率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10 史一哲;;北京流动劳动力教育收益率分析[J];商业时代;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哲;丁士军;;农村教育收益率实证分析 以湖北五县为例[A];“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湖北省首届涉农领域青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李建忠;周延丽;刘松年;;对“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再思考[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徐卫红;;教育为了国家——柏拉图、卢梭教育思想的乌托邦色彩[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赵彬;;小初衔接——六年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的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魏曼华;;国外私立学校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回顾与若干思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6 孙志军;杜育红;;学制对农村居民教育水平与收入的影响——基于广西融安县的调查分析[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迟峰;;关于高中学生自我意识的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王保星;;外国学校管理史话(四)——西欧中世纪的学校[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9 张传燧;;程端礼及其《读书分年日程》的教学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薛海平;;中国城镇学生教育补习的实证分析[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学良;山东:“两免一补”9月进城[N];中国财经报;2006年

2 实习记者  龙超凡;农村低保家庭子女教材免费[N];中国教育报;2006年

3 记者 冯舒玲邋实习生 范杉珊;我区规范义教办学[N];宁夏日报;2007年

4 郑少忠;西藏义务教育阶段城镇学生今秋免交学杂费[N];人民日报;2007年

5 刘丹、胡芳;上海公办学校:义务教育学杂费全免[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6 董劲松邋本报记者 何佩东;成都全力推广教育新政[N];中国商报;2007年

7 佘志娟;今年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惠多[N];邯郸日报;2008年

8 记者 张大伟;临汾开发区免除学生义务教育阶段课本费[N];临汾日报;2008年

9 赵子忠;我州免除2万多名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N];大理日报(汉);2008年

10 记者 刘丹;上海:公立学校不准搞“选拔式”招生[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娄世艳;中国教育收益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2 孙百才;中国教育扩展与收入分配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韩雪峰;教育对中国居民收入差距影响的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4 黄祖军;农户对子女教育投入的行为逻辑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5 王婷;中国西部农村教育成本、收益与家庭教育决策的实证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6 李军;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政策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谷宏伟;“教育致贫”及其后果:转轨时期中国低收入家庭的教育困境[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8 唐斌;教育多元筹资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王利娟;社会转型期城郊农民教育投入行为选择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安晓敏;教育公平指标体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涛;我国教育收益率估算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辽宁大学;2011年

2 许福娇;居民教育收益率的估计[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3 李小顺;我国教育收益率内部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D];浙江财经学院;2013年

4 田智;教育领域预算外资金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陈梅;上海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若干思考[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6 肖谦;株洲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7 路婉婷;教育投资与城乡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8 王笳舟;穆斯林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9 杨凯;促进中国人力资本形成的教育问题分析[D];江苏大学;2002年

10 马益珍;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受教育过程的公平问题[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5479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5479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e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