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思维教学程序的分类、比较与整合
本文关键词:经典思维教学程序的分类、比较与整合
更多相关文章: 思维教学 思维教学运动 思维教学程序 分类 比较 整合
【摘要】:20世纪70年代,以美国批判性思维运动和英国思维技能运动为代表的思维教学运动在全球兴起。四十余年间,思维教学运动带来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成果,这些成果对教育教学产生并将持续产生深远的影响。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思维教学运动产生的经典思维教学程序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比较,从而找出其之所以成为经典的原因。研究首先通过文献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遴选出思维教学运动产生的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经典思维教学程序(P4C、CA、IE、ACTS、CoRT和MM);然后通过三种不同的分类方式对其分类,并借助关键词分析法找出这些思维教学程序的本源性特征和附属性特征,发掘其最具价值的特色;之后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思维教学程序的六大评估标准;最后提出综合不同类型思维教学的整合方案,供学校开展思维教学实践参考。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关键词】: 思维教学 思维教学运动 思维教学程序 分类 比较 整合
【基金】:2012年度北京师范大学教学建设与改革项目“励耘优秀人才培养及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2011级免费师范生班)” 2011年度北京师范大学教学建设与改革项目“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实施效果跟踪研究”
【分类号】:G424
【正文快照】: 一、引言20世纪70年代,以美国批判性思维运动(TheCritical Thinking Movement)(McGuire,2007;Paul,1997;丁献,1989;郅庭瑾等,2010)和英国思维技能运动(The Thinking Skills Movement)(Wegerif,2002)为代表的思维教学运动在全球兴起,具体表现为:1)以思维教学为主题的高层次国际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国庆;;知识可视化2004定义的分析与修订[J];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03期
2 赵国庆;;概念图、思维导图教学应用若干重要问题的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12年05期
3 赵国庆,黄荣怀,陆志坚;知识可视化的理论与方法[J];开放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4 李伟;;西方思维能力培养研究[J];教育评论;2011年03期
5 郅庭瑾;程宏;;国外中小学思维教学研究:争议与启示[J];教育研究;2010年12期
6 陈荟;;儿童哲学本土化困境及其对我国教育研究的启示[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7 丁献;;美国中小学思维教学概览[J];外国教育研究;1989年04期
8 苏翊翔;;英美国家思维教育实践及其对我国基础阶段外语教育的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2年03期
9 李俊杰;周秀龙;;美国p4c教学法实验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0年02期
10 赵国庆;陆志坚;;“概念图”与“思维导图”辨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4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琳;胡学文;;谈思维导图解决大学英语课堂的认知负荷问题[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2 彭芳梅;唐福华;;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师专业缄默知识显性化策略初探[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3 范树成;德波诺的柯尔特思维教程[J];比较教育研究;1993年03期
4 冉映;;谈思维地图在英语语篇教学中的应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12期
5 斯琴图亚;;信息技术与大学物理教学整合实践[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6 邹菁;;运用思维导图 转变英语学习方式[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8期
7 杨力;姚乐野;;数字档案馆知识组织层次体系探讨[J];档案学通讯;2009年05期
8 魏顺平;;基于文献文本的概念图构建方法——以协作学习领域概念图构建为例[J];中国远程教育;2008年02期
9 杨凌;;概念图、思维导图的结合对教与学的辅助性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6期
10 赵国庆;;知识可视化2004定义的分析与修订[J];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斯琴图亚;;信息技术与大学物理教学整合实践[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倪树楠;张士庆;;科学可视性在学习应用中的探讨[A];中国图学新进展2007——第一届中国图学大会暨第十届华东六省一市工程图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宋武琪;顾基发;;专家挖掘思想及其在名老中医经验挖掘中的应用[A];和谐发展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婷婷;网络微内容推荐方法及支持系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刘菊;关联主义学习理论及其视角下的教与学组织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侯新杰;物理学史与物理教学结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李保强;教育格言及其现实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曹锦丹;多视角信息组织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江卫华;协同学习理念指导下的课堂互动设计、分析与评价[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席运江;组织知识的网络表示模型及分析方法[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8 周跃良;支持高级认知发展的VLEs设计理论与实践[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9 刘建国;复杂网络模型构建及其在知识系统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10 黄涛;知识服务的语义匹配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静;概念图/思维导图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王琛;思维导图对大学英语阅读效用的实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申维;中学英语教学思维导图应用的个案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申昌安;运用语义网络促进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发展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黄娟;思想品德课对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D];苏州大学;2010年
6 石茵;思维导图在初中生命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黄优哲;基于Flex的知识仓库可视化设计与实现[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张丽萍;概念图之物理教学功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郑宏;数据挖掘可视化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10 苏洪华;图式概念的哲学解读及其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建构[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裴学梅;李敏;;高中英语课堂互动模式和教师话语抽样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2 杨凌;;概念图、思维导图的结合对教与学的辅助性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6期
3 赵国庆;;知识可视化2004定义的分析与修订[J];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03期
4 王奕标;;信息技术何以未能有效变革教育的框架分析——兼论技术变革教育的“社会变革中介论”[J];电化教育研究;2012年02期
5 赵国庆;;概念图、思维导图教学应用若干重要问题的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12年05期
6 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上)[J];电化教育研究;1997年03期
7 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下)[J];电化教育研究;1998年01期
8 祝成林;张宝臣;;我国概念图研究述评[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8年04期
9 黄志澄;给数据以形象 给信息以智能 数据可视化技术及其应用展望[J];电子展望与决策;1999年06期
10 王功玲;;浅析思维导图教学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0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映雪;毛泽东与杜威德育思想比较[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2 王颖;中西文化传统历史演进及其对教育影响的比较研究[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3 宝继英,富景春,黄永清;内蒙古大中学生神经衰弱患病情况对照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5期
4 蒋家付;当代电化教学模式比较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1999年01期
5 梁俊;孔子与柏拉图的教育思想比较[J];川北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03期
6 杨捷;试述国外义务教育所面临的挑战——兼析我国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7 游国辉;传统高等教育与远程开放教育的比较[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8 任筱萌;整理发掘 古为今鉴——科举考试与汉语水平考试(HSK)之比较[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S1期
9 陈菊先;中国大陆、台湾、香港语文教育目标比较[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10 王安全,郭平,张芳;中日教育的比较分析[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杜军;扈宝莹;;关于远程教育教材的几点思考[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2 刘泽文;高文斌;陈祉妍;祝卓宏;高晶;;我国网络成瘾类型特点及分类方法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王娟华;;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教育目的及其践行过程的比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4 戴大明;;“格物”新释及其教育学启示[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刘黎明;;杜威“生长目的”论与罗杰斯“自我实现目的”论之比较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胡永萍;;民办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心理健康比较[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牛征;;天津教育发展水平的比较研究[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教育知识的分类[N];科技日报;2002年
2 石开贵;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N];光明日报;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文礼;“道法自然”与“以天性为师”[D];河南大学;2006年
2 于书娟;传统的反叛:中西方现代教育的思与行[D];河南大学;2005年
3 吴薇;中美两国青少年性教育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刘树船;中美两国学校德育教育比较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5 汪梦林;孔子与苏格拉底师道观比较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6 何海生;中美非正规教育比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7 陶玉芳;当前我国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心理研究与对策[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8 禹瑛;中美两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王雅芳;余家菊和森有礼国家主义教育思想之比较[D];河南大学;2008年
10 常凤霞;王阳明与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之比较[D];河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415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641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