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性与情绪性功能在儿童人格培养中的作用
本文关键词:工具性与情绪性功能在儿童人格培养中的作用
【摘要】: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要求改变传统的性别角色,培养双性化人格。双性化人格的培养目标就是要协调工具性功能与情绪性功能之间的关系,工具性功能与成就事业联系紧密,而情绪性功能则与人际适应具有高相关。这二者关系的协调不是在男性或女性身上不分主次的培养,更不是要消除性别差异,而是要从实际出发;而这个实际就是男女存在着生理因素的不同以及要与社会文化的发展进程相一致。双性化人格的的培养是受制于遗传和社会文化的。
【作者单位】: 武汉东湖学院机电电工程学院;
【关键词】: 双性化人格 荣格 工具性功能 情绪性功能
【分类号】:B844.1
【正文快照】: 1问题提出就个体生命演化过程而言,性别角色的社会化是其成长的重要环节;性别角色期待在生命的整个过程中都贯穿着。甚至在孩子出生前,父母对不同性别子女的态度便已显露;怀孕期间,父母常常推测胎儿的性别,对不同性别的孩子赋予不同的角色期望。婴儿出生以后,父母通过衣着、环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天羽;李炳煌;;荣格人格双性化理论的当代解读[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07期
2 安步赢;范红霞;;荣格心理类型学与心理健康[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3 曾宪源;;C·G·荣格[J];外国心理学;1984年04期
4 高岚,申荷永;荣格心理学与中国文化[J];心理学报;1998年02期
5 霍树云;徐慧;;荣格分析心理学中“阴影”的探究[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6 郭永玉;荣格及其学派与超个人心理学[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年05期
7 崔诚亮;心灵的底蕴——荣格原始意象探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年07期
8 马焕军;;论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对非个人化思潮的理论贡献[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9 费涛;;荣格原型梦的观点及相关实证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0年07期
10 范红霞;高岚;申荷永;;荣格分析心理学中的“人”及其发展[J];教育研究;2006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冯建国;刘晓明;王兴华;;两位西方心理分析家心中的中国之道——读戴维·罗森《荣格之道:整合之路》[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2 戴美林;慈建芳;;初中生双性化人格与交往归因特点的相关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冯建国;申荷永;刘晓明;;论直接深入无意识的积极想象与内视方法——兼论作为单纯觉察的意识[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4 裴宇晶;;九型人格理论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述评与展望[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彪;荣格[N];中国民族报;2011年
2 高岚 申荷永;中国文化对西方心理学的影响[N];光明日报;2000年
3 李荔;中国人不重视幽默[N];北京科技报;2011年
4 江苏省盐城市中医院主任医师 柏正宏;应激障碍种种[N];中国医药报;2002年
5 鲁夫;寻梦与洗心[N];北京日报;2011年
6 意大利 安东尼奥·梅内盖蒂;听本体心理学家释梦[N];光明日报;2010年
7 印大中 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特聘教授;从梦境获取科学灵感[N];大众科技报;2011年
8 实习生 魏伟;女人的心思,男人能“读”懂吗?[N];科技日报;2011年
9 陈彪;埃里克森[N];中国民族报;2011年
10 陈彪;弗兰克尔[N];中国民族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叶湘虹;荣格道德整合思想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张沛超;心理治疗的哲学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3 于淼;现象学创造力研究的方法论解析[D];东北大学;2010年
4 司群英;诠释学与精神分析学的历史交汇和当代融合[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晓兰;整合与超越——荣格象征理论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2 卫丹;高知女性双性化人格特征与择偶偏好的关系[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3 郭品希;荣格人格面具思想探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4 陈晴钰;荣格分析心理学的女性主义解读[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5 杨伟;师范大学生双性化人格模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6 于倩;荣格幻觉理论的美学意义[D];山东大学;2009年
7 戴美林;青少年学生双性化人格与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8 高娟娟;成教生双性化人格及其与应对方式、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赵文进;大学生双性化人格、应对方式和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陈国魁;大学生性别角色认同的现状及实验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696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669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