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硕士研究生个人学习环境的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1 10:44
本文关键词:网络时代硕士研究生个人学习环境的调查研究
【摘要】:2004年11月4日在英国JISC/CETIS的个人学习环境研讨会上第一次有明确记录地使用了“个人学习环境”这个学术术语,标志着PLE成为教育技术乃至整个教育领域又一个重要的新兴课题。直到今天,个人学习环境的研究可以说是刚刚兴盛,却也蔚然成风。 硕士研究生具有高学习自由度,低学习同伴聚合度;高实验配置要求,低专业交流欲望;宽信息来源途径,窄专业交流渠道等基本学习特点。他们学习特点符合PLE内涵中倡导的建构式,联通主义的学习观。而然,针对硕士研究生网络时代背景下个人学习环境的现状,构建适用于他们的个人学习环境的原则策略的研究国内外甚是稀少。本文则试图探究这方面的问题。 个人学习环境领域的研究中主要侧重于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探讨PLE的内涵和构建PLE的基本原则,其二是研究PLE对适用对象的要求及学习绩效的影响。大多学者选择将侧重点放在第一方面开展科研,而东芬兰大学的TeemuValtonen教授等通过实验观察试图探究适用PLE对象的学习者利用PLE处理的内容以及行为背后的动机则属于将研究侧重放在了另一方面。在本文中在以上两个方面的研究均有涉及。 第三章硕士研究生个人学习环境的现状将硕士研究生作为PLE适用对象并研究他们的基本学习特点与个人学习环境的现状,这是偏重于适用对象的研究。第二章文献综述和第四章构建硕士研究生个人学习环境的策略分析主要基于建构主义、联通主义、分布式认知等理论和Web新兴技术对PLE的内涵及构建的基本原则进行了探讨,这部分偏重于PLE的内涵和构建原则的研究。 本文将通过以下部分进行阐述: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文献综述;第三章,硕士研究生个人学习环境的现状;第四章,,构建硕士研究生个人学习环境的策略分析;第五章,结语。
【关键词】:个人学习环境 硕士研究生 网络时代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434;G643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11
- 第1章 绪论11-19
- 1.1 问题的提出11-14
- 1.1.1 研究背景11-12
- 1.1.2 研究问题12-13
- 1.1.3 研究意义13-14
- 1.2 研究假设与概念界定14-18
- 1.2.1 概念界定14-17
- 1.2.2 研究假设17-18
- 1.3 主要研究方法18-19
- 1.3.1 文献分析18
- 1.3.2 访谈法18
- 1.3.3 问卷调查18-19
- 第2章 文献综述19-33
- 2.1 相关理论与技术基础19-24
- 2.1.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9
- 2.1.2 联通主义理论19-20
- 2.1.3 分布式认知理论20-21
- 2.1.4 Web X.0 与 PLE21-24
- 2.2 国内外个人学习环境的研究24-33
- 2.2.1 国外个人学习环境的研究24-29
- 2.2.2 国内个人学习环境的研究29-33
- 第3章 硕士研究生个人学习环境的现状33-38
- 3.1 调查设计与实施33-34
- 3.1.1 第一轮调查(访谈形式)33-34
- 3.1.2 第二轮调查(问卷形式)34
- 3.2 研究结果34-38
- 3.2.1 硕士研究生学习的特点34-35
- 3.2.2 硕士研究生个人学习环境的组成35-38
- 第4章 构建硕士研究生个人学习环境的策略分析38-50
- 4.1 硕士研究生个人学习环境的搭建38-41
- 4.1.1 过程论视角下个人学习环境的“薄雾”隐喻38-40
- 4.1.2 结果论视角下个人学习环境的构建40-41
- 4.2 硕士研究生个人学习环境的利用41-43
- 4.3 硕士研究生个人学习环境的评价模式43-50
- 4.3.1 人工制品体系43-45
- 4.3.2 学习同伴体系45-46
- 4.3.3 两项基础支持46
- 4.3.4 实例分析46-50
- 第5章 结语50-53
- 5.1 结论要点50
- 5.2 研究创新50-51
- 5.3 研究反思与改进方向51-53
- 参考文献53-56
- 附录Ⅰ 访谈提纲56-59
- 附录Ⅱ 硕士研究生个人学习环境调查问卷59-60
- 致谢6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南昌,钟志贤;多元智能理论对个性化网络学习环境设计的启示[J];中国远程教育;2003年03期
2 尹睿;李丹飒;;国外个人学习环境研究的进展与趋势[J];中国远程教育;2012年07期
3 黄荣怀;杨俊锋;胡永斌;;从数字学习环境到智慧学习环境——学习环境的变革与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12年01期
4 孙立会;;互联网的过去(Web1.0)、现在(Web2.0)、未来(Web3.0)对改善学习方式的影响[J];现代教育技术;2009年S1期
5 余胜泉;程罡;董京峰;;e-Learning新解:网络教学范式的转换[J];远程教育杂志;2009年03期
6 田野;第二代互联网:网民狂欢或商业盛宴[J];中国计算机用户;2005年32期
7 刘畅;;网人合一·类像世界·体验经济——从Web1.0到Web3.0的启示[J];云南社会科学;2008年02期
8 王佑镁;祝智庭;;从联结主义到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新取向[J];中国电化教育;2006年03期
9 祝智庭;张浩;顾小清;;微型学习——非正式学习的实用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8年02期
10 陈丹;祝智庭;;“数字布鲁姆”中国版的建构[J];中国电化教育;2011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蒋蜀鄂;基于Elgg的个人学习环境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716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771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