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微信在课程辅导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1 09:34

  本文关键词:微信在课程辅导中的应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微信 课程辅导 移动


【摘要】:该文介绍了微信及其特点,从其功能出发,分析了微信服务于课程教育的可能性,并以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提出了利用微信技术搭建课程辅导教学平台,促进教学的实例应用。
【作者单位】: 湖北中医药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关键词】微信 课程辅导 移动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无线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无处不在的接入网络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伴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普及和无线宽带的发展,高等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初推出的一款为智能手机提供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陶立国;王毓新;;抓住关键环节 构建高效课堂[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年35期

2 潘峰;;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文科课程辅导训练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3 袁磊;陈晓慧;张艳丽;;微信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研究——以“摄影基本技术”课程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2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宇哲;林琳;;QQ支持下的协作学习研究——以“计算机图像处理”课程为例[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年32期

2 韦懿霖;;微博和微信在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3年30期

3 王晓玲;;微信与QQ支持下基于任务驱动的协作学习之比较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3年11期

4 李斌;刘俊英;王硕;;微信培训学习运营模式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年07期

5 时宇石;;知识分类视角下Web2.0教学模式对大学生学习影响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4年03期

6 朱学伟;朱昱;徐小丽;;微信支持下的移动学习平台研究与设计[J];中国远程教育;2014年04期

7 童辉;;成人教育中微信的服务功能分析[J];时代教育;2014年09期

8 陈乾坤;邹硕;刘勇;;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个性化家校互动[J];发明与创新(教育信息化);2014年02期

9 代静;李雯;;“微信一站式化学史教学平台”开发与建设的可行性研究[J];广东化工;2014年19期

10 李双力;;微信时代高校辅导员面临的挑战及策略[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邱潇骁;论德育人文关怀在幸福教育中的实现[D];浙江大学;2014年

2 梁莹;新媒体艺术在移动终端中的应用及影响[D];西北大学;2014年

3 梁峰;基于移动终端应用技术的中职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4年

4 刘晴;微信对人际传播超越的表现研究[D];河北大学;2014年

5 李琳;幼儿家庭辅导微课程设计与实现[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惠青;体验:活动类课程的价值追求[J];教育发展研究;2002年11期

2 王树凤;叶绍梁;;论课程观的转变[J];复旦教育论坛;2009年03期

3 张楚廷;;人的教育需要人的课程来支撑[J];课程.教材.教法;2009年03期

4 黄建军;郭绍青;;论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现代教育技术;2013年05期

5 刘士荣,苏小云,徐安东,裘贞庭;建立无机化学试题库 稳定提高课程教育质量[J];化工高等教育;1991年04期

6 胡祖莹;对课程评价的几点认识[J];教育与现代化;1991年04期

7 齐红;论大学生的潜课程教育[J];华东经济管理;1999年03期

8 张静;;教师是课程的创造者和领导者——一种教育管理整合论的视角[J];中国教师;2008年14期

9 刘丽芸;;高校戏剧欣赏课程的现状分析及建构对策[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2年03期

10 何庆;关于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爱军;;从学生的角度反思课程改革的成功[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卷3)[C];2013年

2 罗英茹;王炜;张景仁;马民;;网络课程教育质量初探[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王正;;构建蓝色校本文化 提升学生海洋素养[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浙江卷)[C];2010年

4 徐卫明;;影响小学环境课程有效教学的因素及对策研究[A];探索科技创新人才成才之路[C];2010年

5 王杭;叶玲;袁泉;张凌琳;;长学制口腔医学教学中强化素质教育[A];第八届全国口腔医学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葛婷婷;;长期性培养对学生科技素养发展重要性的研究——以业余无线电课程教育为例[A];探索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第十九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征集活动论文汇编[C];2011年

7 胡涌;王辉健;;高校性别教育课程效果的典型抽样调查研究[A];性与性别研究(第3辑)——学校性健康教育[C];2011年

8 哈尔滨市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总课题组;魏振国;;“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报告[A];走进新教育: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十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成果集[C];2006年

9 章继华;;英语教师应如何适应“新课程教学”[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年

10 杜杰;刘克林;赵琼;程涛;;综合性人体解剖学网络课程的构建[A];第三届全国解剖学技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世文;全课程教育的区域突围[N];中国教师报;2010年

2 天津市实验中学副校长 曹学良;提升课程领导力 拓展培育新课程[N];天津教育报;2009年

3 王瑟;乌鲁木齐:校本课程有喜有忧[N];光明日报;2008年

4 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 赵北扬;课程与文化:对民族学校校本课程的生存空间调查[N];中国民族报;2009年

5 张箐;高职高专会计的课程模式[N];财会信报;2009年

6 王柏玲;春游活动纳入课程体系[N];文汇报;2008年

7 记者 陈强;以强烈的责任感和极大的热情投身课程改革[N];中国教育报;2001年

8 本报记者 唐景莉;视频公开课引领教学改革[N];中国教育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宓家峰 通讯员 张方成 吕茂盛;强势校本课程体系助推素质教育实施[N];淄博日报;2008年

10 李春雨 新精英生涯高校事业部总监,全球职业规划师,,北京市优秀辅导员;从课程到工程,为生涯发展注入“原动力”[N];中国教育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解月光;普通高中技术课程实施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千少文;体育院校术科课程目标与内容及实施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升霞;从法定课程到师定课程:课程教学中教师对课程的重构[D];安徽师范大学;2012年

2 王树凤;课程观转变与研究型大学本科课程改革[D];复旦大学;2009年

3 李琳;自然科学相关校本课程评价方案的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郑勇;深化课程改革的思考[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5 雷蕾;教师课程权力的实施现状分析[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6 隋月;小学生书法课程资源现状调查[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7 李仁勇;从知识到经验[D];河北大学;2008年

8 费汝海;论课程自觉[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9 张海明;教师课程执行力问题研究[D];渤海大学;2013年

10 贾鹏飞;中美小学社会课程的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8937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8937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e7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