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角色神圣与符号暴力:传统教师隐喻的价值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27 19:28

  本文关键词:角色神圣与符号暴力:传统教师隐喻的价值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教师隐喻 生命 角色 伦理 符号暴力


【摘要】:教师隐喻是关于教师形象的社会共识及其文化符号。常见的教师隐喻有“工程师”、“园丁”、“蜡烛”、“灯塔”、“一扇窗”、“一桶水”等等。其蕴含的伦理包含着教师与学生、教师(也包括学生)与知识、教师与自身之间的关系之理。传统的教师隐喻又具有其一定的伦理价值,而正面价值在人们心中挥之不去体现在:灵魂的启蒙者、人生的指导者、无痕的大爱者、模范的学习者这四个方面的正面伦理价值。但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革新,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造成知识大爆炸,教师的角色与身份也在潜移默化之中发生着变化。教师隐喻中所蕴含的负面价值也日益显现。例如,具有对平等的忽视,对自由的遮蔽,对知识的盲从,对生命的践踏等,迫切需要我们反思、批判与扬弃。教师隐喻之所以具有其负面价值除了本身隐喻中蕴含的伦理基础外,还有其外在客观原因。教育中的客观知识的传统、师道尊严传统、文化习俗传统中的错误观念、传统性的教学模式这四个方面的原因皆表现出了对生命的藐视。在此“教师是生命的守望者”隐喻以生命哲学为基石,阐述该隐喻的内涵、伦理关系及其原因。理论内涵的诠释立足于生命的四个维度,即生命是一种意向的存在、是一种历史的存在、是一种关系的存在、是一种创造的存在。教师是生命守望者的实践内涵体现在教育过程中,而教育过程即生命的四个维度的扩展过程:教育的过程就是学生在生命关系中成长,教育过程就是自由创造的过程,教育过程就是人格在历史中形成的过程,教育过程是意向的过程。作为一种新的教师隐喻,有其特定的伦理基础: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生命存在;教师(含学生)与知识的关系是一种创造存在;教师与自己的关系是一种精神自治的存在。从该隐喻的内涵和伦理基础出发,此隐喻的建构应注重以下四个方面:其一,社会交往比课堂学习更重要;其二,历史经验比知识传统更重要;其三,“土壤”比“植树”更重要;最后,生命意识觉醒比制度革新更重要。当然,新隐喻的建构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不仅需要教师生命意识的觉醒,,同样需要所有人的生命意识觉醒,这又回到教师责任之本身。
【关键词】:教师隐喻 生命 角色 伦理 符号暴力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45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25
  • 1.1 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10-11
  • 1.1.1 选题背景10-11
  • 1.1.2 选题意义11
  • 1.2 文献综述11-23
  • 1.2.1 教师隐喻的内涵的研究12-15
  • 1.2.2 教师隐喻的意义研究15-16
  • 1.2.3 关于教师隐喻的起源和发展研究16-18
  • 1.2.4 关于传统教师隐喻的价值分析研究18-20
  • 1.2.5 关于教师隐喻的未来趋势研究20-23
  • 1.3 研究内容、思路、方法23-24
  • 1.3.1 研究内容23
  • 1.3.2 研究思路23
  • 1.3.3 研究方法23-24
  • 1.4 核心概念24-25
  • 第2章 教师隐喻及其伦理意义25-30
  • 2.1 教师隐喻种种25-27
  • 2.2 教师隐喻隐含的价值及其影响因素分析27-28
  • 2.3 教师隐喻中的伦理关系28-30
  • 第3章 角色神圣:传统教师隐喻蕴含的正面价值30-34
  • 3.1 灵魂的启蒙者30-31
  • 3.2 人生的指导者31
  • 3.3 无痕的大爱者31-32
  • 3.4 模范的学习者32-34
  • 第4章 符号暴力:传统教师隐喻蕴含的负面价值34-38
  • 4.1 对平等的忽视34-35
  • 4.2 对知识的盲从35
  • 4.3 对自由的遮蔽35-36
  • 4.4 对生命的践踏36-38
  • 第5章 藐视生命:传统教师隐喻负面价值原因剖析38-41
  • 5.1 教育中客观知识的传统38
  • 5.2 师道尊严传统38-39
  • 5.3 文化习俗传统中的错误观念39-40
  • 5.4 传统性教学模式40-41
  • 第6章 生命的守望者:当代教师作为一个伦理存在的隐喻41-51
  • 6.1 教师是生命守望者的隐喻的内涵41-46
  • 6.1.1 何为生命?41-43
  • 6.1.2 为何教师是生命的守望者43-46
  • 6.2 生命守望者:教师隐喻的伦理基础诠释46-47
  • 6.2.1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生命存在46
  • 6.2.2 人与知识的关系是一种创造的存在46
  • 6.2.3 教师与自身的关系是一种精神自治的存在46-47
  • 6.3 教师是生命守望者的隐喻的重构47-51
  • 6.3.1 社会交往比课堂学习更重要47-48
  • 6.3.2 历史经验比知识传统更重要48
  • 6.3.3 “土壤”比“植树”更重要48-49
  • 6.3.4 生命意识觉醒比制度革新更重要49-51
  • 结论51-52
  • 参考文献52-57
  • 致谢57-58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5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祁占勇,张哲华;若干教师的隐喻性陈述的反思[J];安康师专学报;2002年04期

2 刘云杉;;“人类灵魂工程师”考辨[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1期

3 杨帆;王红艳;;主人,仆人,抑或精神之师?——《教师的哲学》导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1年02期

4 石中英;简论教育学理论中的隐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5 赵蒙成;;论隐喻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与规则[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年04期

6 刘铁芳;;儿童生命成长过程中的祛魅与附魅[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年01期

7 魏宏聚;;柯兰迪宁实践性知识观中的“教师喻像”内涵诠释[J];教师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8 姜勇;;关于教师专业意识的研究——从角色隐喻看教师专业意识的觉醒[J];教师教育研究;2006年05期

9 钟启泉;刘徽;;我国教师形象重建的课题[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8期

10 唐松林;李科;;角色神圣与符号暴力:传统教师隐喻的伦理悖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年04期



本文编号:9315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9315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b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