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教学设计团队的社会网络结构与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5 03:23

  本文关键词:教学设计团队的社会网络结构与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社会网络分析 教学设计 绩效 社会网络结构 团队


【摘要】:教育技术以媒体技术为基础,以教学设计为核心。学习教学设计,有利于学习者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有利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不断扩展和深化,促进教育技术的发展。 近些年来,探索教学设计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所进步,但是结果还远远难以令人满意。教学设计问题一般来说是一个人难以解决的复杂问题,需要组成团队,群策群力,通过群体智慧来解决。因此,要取得好的设计绩效需要一个怎样的教学设计团队,这个问题就应运而生。本研究就是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来探讨教学设计团队绩效与团队结构的关系,并初步得出一个关系模型。 本研究的研究内容如下,主要分为六个部分: 1、论文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现状、研究的理论、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2、接着对社会网络分析理论方法进行了概述,主要有社会网络分析及其特性、社会网络分析应用简述、相关概念及研究工具这几部分。 3、主要对本研究课题进行设计,给出研究方案。重点对研究过程、研究对象、研究问题、假设以及假设操作化、分析整理资料、计算工具、调查设计、活动设计、得出结论等多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4、根据上面的研究方案,进行教学设计团队绩效及其结构的数据分析,利用ucinet. v6.232软件主要测量了设计团队的绩效、设计团队社群矩阵的测量、设计团队的社群图及相对点度中心度、设计团队社会网络密度和中心势,并对结果做了简单的描述。 5、这一部分主要利用前面分析计算出来的数据再结合在竞赛过后所作的访谈验证了前面提出的假设1、2,并用系统论、合作学习的知识构建原理、社会学习理论对假设的合理性进行了解释说明,最后,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了教学设计团队绩效与团队的SNA结构的关系模型。 6、最后对本研究进行总结反思。
【关键词】:社会网络分析 教学设计 绩效 社会网络结构 团队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43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1章 绪论9-16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9
  • 1.2 研究现状9-10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10-11
  • 1.4 研究的理论11-13
  • 1.5 研究方法13
  • 1.6 研究工具13-16
  • 1.6.1 UCINET613-14
  • 1.6.2 SPSS14-16
  • 第2章 社会网络分析理论方法概述16-19
  • 2.1 社会网络分析概述及其特性16-17
  • 2.1.1 社会网络分析概述16
  • 2.1.2 社会网络分析的特性16-17
  • 2.2 社会网络分析应用简述17
  • 2.3 社会网络分析的基本概念及结构参数17-19
  • 2.3.1 基本概念17-18
  • 2.3.2 社会网络的数量参数18-19
  • 第3章 研究设计19-24
  • 3.1 研究过程设计19
  • 3.2 提出问题19
  • 3.3 研究假设的提出19-20
  • 3.4 将假设操作化20-21
  • 3.5 研究对象21-22
  • 3.6 设计活动、设计调查并选择计算工具22-23
  • 3.6.1 设计活动22
  • 3.6.2 设计调查22
  • 3.6.3 选择计算工具22-23
  • 3.7 收集数据资料23
  • 3.8 分析资料23
  • 3.9 得出结论23
  • 3.10 本章小结23-24
  • 第4章 教学设计团队绩效及其结构的数据分析24-34
  • 4.1. 设计团队的绩效测量24-26
  • 4.2 设计团队社群矩阵的测量26-28
  • 4.3 设计团队的社群图及相对点度中心度28-31
  • 4.4 设计团队社会网络密度和中心化参量计算31-33
  • 4.5 本章小结33-34
  • 第5章 教学设计团队结构与团队绩效的关系及模型34-42
  • 5.1 原假设的SNA解释说明34-37
  • 5.2 原假设成立的理论解释37-38
  • 5.2.1 系统论37
  • 5.2.2 合作学习中知识建构的原理37
  • 5.2.3 社会学习理论37-38
  • 5.3 教学设计团队绩效与团队的SNA结构关系模型的建立38-41
  • 5.3.1 成绩与密度的关系模型38-39
  • 5.3.2 设计团队成绩与网络的点度中心势的关系模型39-40
  • 5.3.3 小结40-41
  • 5.4 小结41-42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42-44
  • 6.1 研究总结42-43
  • 6.2 反思与展望43-44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44-45
  • 参考文献45-47
  • 附录一47-48
  • 附录二48-49
  • 附录三49-50
  • 附录四50-51
  • 附录五51-52
  • 附录六52-53
  • 致谢5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祁宏伟;张硕旭;;关于合作性学习方式的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年05期

2 陈丽;远程学习的教学交互模型和教学交互层次塔[J];中国远程教育;2004年05期

3 胡勇;王陆;;异步网络协作学习中知识建构的内容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11期

4 赵建华;;知识建构的原理与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05期

5 黎加厚;赵怡;王珏;;网络时代教育传播学研究的新方法:社会网络分析——以苏州教育博客学习发展共同体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08期

6 张存刚,李明,陆德梅;社会网络分析——一种重要的社会学研究方法[J];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7 姚艳虹;刘静;罗静;;知识共享、组织创新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8年11期

8 张学波;郑志华;;协作知识建构的社会网络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09年04期

9 薛娟;;基于社会化工具Ucinet的理学交叉学科的计量研究[J];科技信息;2011年35期

10 王云峰;曲霏;;基于元评估理论的学科评估应用研究[J];科研管理;2009年01期



本文编号:9744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9744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9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