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实验类教学资源对教师“整合”适应性元认知影响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6 11:12
本文关键词:虚拟实验类教学资源对教师“整合”适应性元认知影响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适应性专长 教师适应性元认知 虚拟实验类教学资源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摘要】:教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者,其本身整合能力的水平是影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关键因素。近年来,随着国外关于适应性专长的研究,这一概念越来越受到国内教育研究者的关注。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一情境中,教师不仅要面对不断发展的信息化教学环境,而且还需要依据信息时代的人才要求变革课堂教学结构,,这就要求教师需要对“整合”情境具有适应性,教师的元认知能力是影响教师认知——教师教学过程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教师的“整合”适应性元认知能够组促进教师对“整合”情境的适应性,从而提高教师的“整合”能力。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在关注支持课程教学的同时,也应关注对应用主体——教师的影响。 本文正文主要分为五部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绪论。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并对国内外关于适应性专长和虚拟实验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第二部分:理论依据。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本研究所基于的理论依据。 第三部分:教师的“整合”适应性元认知。这一部分从教师元认知研究的局限性出发,分析了教师情境的变化性,进而提出了教师的适应性元认知。然后结合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情境的特点,提出了教师在“整合”情境中的适应性元认知。 第四部分:初中化学虚拟实验类教学资源对教师“整合”适应性元认知的影响。这一部分从对初中化学虚拟实验类教学资源的本体分析出发,分析了初中化学虚拟实验类教学资源的特点对教师“整合”适应性元认知的影响。 第五部分:虚拟实验教学资源对教师“整合”适应性元认知影响的实证研究。这一部分采用观察和访谈的方法,通过观察和记录教师在利用虚拟实验教学资源进行教学的过程,搜集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针对虚拟实验类教学资源能否对教师反思信息技术资源应用和自身在课堂作用产生影响,以及这些影响是如何作用的进行了研究,并尝试性的对虚拟实验类教学资源的设计提出建议。
【关键词】:适应性专长 教师适应性元认知 虚拟实验类教学资源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43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引言9-14
- 1.1 研究背景9
-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9-12
- 1.2.1 适应性专长9-11
- 1.2.2 虚拟实验类教学资源11-12
- 1.3 研究问题12
- 1.4 研究目标和研究意义12-13
- 1.4.1. 研究目标12
- 1.4.2. 研究意义12-13
- 1.5 本文组织结构13-14
- 第二章 理论依据14-23
- 2.1 核心概念界定14
- 2.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14-15
- 2.2.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与目的14-15
- 2.2.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15
- 2.3 适应性专长15-19
- 2.3.1 适应性的界定15-16
- 2.3.2 适应性专长的含义16-18
- 2.3.3 适应性专长的表现特征18-19
- 2.4 虚拟实验教学资源19-21
- 2.4.1 虚拟实验的含义19-20
- 2.4.2 虚拟实验类教学资源的技术特征20-21
- 2.5 元认知21-23
- 2.5.1 元认知的含义与实质21-22
- 2.5.2 元认知的要素22-23
- 第三章 教师“整合”适应性元认知的分析23-29
- 3.1 教师的适应性元认知23-26
- 3.2 “整合”情境中的教师适应性元认知26-29
- 第四章 虚拟实验类教学资源对教师“整合”适应性元认知的影响29-32
- 4.1 虚拟实验类教学资源对教师反思其应用的影响29-31
- 4.1.1 虚拟实验教学资源的设计理念对教师反思其应用的影响29-30
- 4.1.2 虚拟实验教学资源对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对教师反思其应用的影响30-31
- 4.2 虚拟实验类教学资源对教师反思自身在课堂中地位和作用的影响31-32
- 第五章 虚拟实验类教学资源对教师“整合”适应性元认知影响的实证研究32-54
- 5.1 样本选取32-35
- 5.1.1 学校的选取32
- 5.1.2 教师的选取32
- 5.1.3 虚拟实验类教学资源的选取32-35
- 5.2 研究工具35
- 5.3 实施过程35-36
- 5.4 实验结果与分析36-50
- 5.4.1. 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36-49
- 5.4.2. 访谈49-50
- 5.5 实验结论与讨论50-54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54-58
- 6.1 主要结论54-56
- 6.1.1 教师的“整合”适应性元认知54
- 6.1.2 虚拟实验教学资源对教师“整合”适应性专长的影响54-55
- 6.1.3 对虚拟实验类教学资源设计的建议55-56
- 6.2 研究局限与后续研究56-58
- 参考文献58-61
- 附录61-63
- 后记6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凯,徐辉;后现代主义与当代教育思潮引论[J];比较教育研究;1997年06期
2 南国农;信息技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08期
3 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4 张轶炳;李芒;;用系统论的方法分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性与多样性[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11期
5 张金桥;论高校教师的教学元认知能力及其培养[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汪诗林,吴泉源;开展虚拟实验系统的研究和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0年02期
7 李星;段渭军;王丹;;虚拟现实技术在数字化校园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年03期
8 杜一宁;;虚拟实验的研究现状以及在教学中的意义[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9 汪玲,郭德俊;元认知的本质与要素[J];心理学报;2000年04期
10 瞿f
本文编号:9824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982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