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浅谈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中问题教学法的运用探索

发布时间:2015-02-05 10:44

 

  论文摘要 目前我国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中,长期采用和形成了体系式灌输的教学传统。由于单独的体系式灌输教学既不符合当代大学教育的本质特点,也不符合当代大学生们的学习心理现状。因此,探索问题教学法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应用具有现实的必要性。

  论文关键词 高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问题教学法

  17世纪的英国哲学家和科学家培根(Francis Bacon)在谈到学习和研究的方法时曾有一句名言:如果你从肯定开始,必将以问题告终;如果从问题开始,则将以肯定结束。当前我国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堂教学中,由于大多采用体系式的教学模式,习惯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观点向大学生们作肯定性的教条式灌输,结果却导致大学生们尽管高中阶段起就已开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但直至大学阶段教育完成时既不能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精神有很好的把握,又缺乏把所学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社会现实联系起来的重要能力。

  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中实施问题教学法的必要性

  从上世纪90年代起,国内部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以及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工作的高校教师就已经开始反思我国解放后从前苏联移植过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某些弊端,对以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作为课程内容,采用灌输手段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的教学方式展开了批评,并提出了通过引入问题意识重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借助问题教学法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效果的呼声。由此,改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体系式灌输教学方式的现状,积极探索问题教学法在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开展和应用就显得尤为必要。
  第一,改变传统体系式灌输教学方式,积极探索问题教学法是由当代大学教育的本质特点所决定的。前面我们已经述及,历史上大学的创制和实践过程中问题教学法曾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即使进入现代社会,问题教学法不仅依然是当代西方大学教育中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且从当代大学教育的一些本质特点来看,它也应该成为当代大学教育中的应有之义。20世纪初,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曾把大学教育的本质概括为“民主主义”,明确地反对教育活动中的“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并提出了“通过解决问题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中国现代大学先驱的蔡元培先生对“大学”有这样的解释:“所谓大学者,非仅为多数学生按时授课,造成一毕业生之资格而已,实以是为共同研究学术之机关。”
  第二,改变传统体系式灌输教学方式,积极探索问题教学法是由当代大学生们的学习心理和现状所决定的。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教学必须符合人的天性和发展规律,这是任何教学的首要的最高规律。”改革开放以前,由于知识渠道来源单一,人们普遍处于信息匮乏、自主性较弱的状态,思想政治教育中传统的体系灌输式教学方式曾对大学生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在加上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普及,与过去相比,当代大学生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迁,实用型学习和兴趣型学习心理已成为当代大学生们的主要学习动机。当代大学生们学习心理特征的转变表明,单纯的体系式灌输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教学规律的要求,而通过改革和探索问题教学法,激发大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成为一种当代大学教育中的必然要求。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中实施问题教学法的主要步骤和基本原则

  当代大学中流行的问题教学法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杜威的“通过解决问题进行学习”的问题教学法,主要包括五个步骤: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二是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和倡导的问题教学法,即“探究学习”的教学方式。在具体的操作实践中,因教师个人倾向和课程的特点的不同,教师可能会特别强调其中的某一个或几个步骤。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中,问题教学法的一般步骤主要包括下面几个环节。
  第一,提出问题。马克思曾十分明确地说过:“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个个人的时代的声音。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中提出问题的环节也就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理论层面界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问题。应该说,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中,从理论层面对课程内容进行问题界定和分割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以其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容为例,其大都可以采取以问题为轴心的方法把其中的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价值观等内容专题化。因为,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价值观等哲学内容本身就是由一系列传统的问题域形成和发展而来的。二是从社会现实层面,寻找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社会现实联系起来的问题切入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种重要且宝贵的品质就是其所具有和体现出来的实践性。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在建立其理论之处就指出,他们所建立的理论就是要使理论成为群众们的“思想武器”,从而实现“改变世界”的崇高目标。因此,在提出问题的环节,一定要注重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社会现实联系起来提出问题。例如把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评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问题联系起来,提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已经发生了哪些变迁?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理论是否适用于已经发生变化的资本主义社会现实?
  第二,分析问题。在此步骤,也可从两个维度、两个层面实施。一是从理论逻辑的维度对理论问题展开分析。在哲学中,作为逻辑形式的分析方法,主要是指人们在获取知识过程中所使用的演绎逻辑。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特别是涉及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问题,在问题教学法的具体展开过程中,就非常适用于演绎逻辑的分析方法。即通过演绎的方法,分析相关的结论是否为其理论前提所蕴含,从而判定其所具有的真理值。二是从批判性思维的维度对现实问题展开分析。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分析还蕴含有批判的意味。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富有批判精神,而要在分析问题的步骤中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所富含的批判精神,其有效手段就是在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时刻注意从批判性思维的维度出发,注意分析区分现实问题的肯定方面、否定方面、合理性因素、不合理因素等,从事物的发展趋向对现实问题进行把握和判定。

 

 

  第三,解决问题。作为问题教学法的最后一个环节,解决问题要达到两个方面的目标。一是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对问题给出肯定性的结论。正如培根所指出的:人们对知识的探索尽管始于问题,但最终的目标却是由问题引出的答案。需要说明的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中,这里所说的的肯定性结论是十分明确的 ,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观点。一方面,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科学性所决定;另一方面,这也是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所具有的鲜明的政治立场所决定。二是在对问题给出肯定性的结论基础上,联系实际,发掘问题答案中所蕴含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方面的意蕴。作为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们形成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对问题给出肯定性结论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把理论与实际关联起来,积极发掘理论本身所蕴含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方面的意蕴,从而最终通过问题教学法的实施来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政治目标。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具体运用和实施问题教学法时,还要根据教育的一般规律、课程的相关特点,坚持如下几点原则。
  第一,问题的提出和设计要恰当和合理。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既可能直接源于教材,也可能是源于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社会现实?但无论是哪一种形式问题,都需要注意其提出是否恰当与合理。所谓的恰当与合理,首先就是要确保提出的问题真实可靠。只有提出的问题真实可靠,才有可能在问题的分析过程中最终把问题引向正确的结论。马克思本人在蒲鲁东的论战中,曾这样对蒲鲁东展开批评:“问题提得非常错误,甚至无法给它一个正确的回答。”其次,还有努力做到提出的问题能激发学生们的思考、探索热情。问题的恰当、合理与否,还要充分考虑要对问题作出回答的大学生群体们的自身的知识储备、心理特点等因素。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就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因此,一个成功的问题,是那种能激发回答者以想象力、创新性,能调动回答者的兴趣和热情的问题。
  第二,分析问题时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调动学生的主体性。问题教学法与传统体系式灌输教学方式的重要区别就在于:问题教学法以问题为中心,鼓励学生们参与问题的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从而提升学生们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水平。在分析问题时,教师的主导作用的主要表现有:维持正常的课堂纪律、注意分配讨论双方的时间和把握讨论过程的节奏、适时对学生们的发言进行总结和点评、在分析问题的问题中进行恰当的引导、在讨论过程中坚持正确的立场等。调动学生们的主体性,就是要通过在课堂上倡导和坚持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作风,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到问题的分析过程中。在分析问题的问题中,支持学生们大胆发言,组织学生们进行辩论,锻炼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同学们的理性思维习惯,从而真正提升大学生们的马克思主义的知识水平和理论素养。
  第三,解决问题时既要坚持理论的科学性,又要坚持政治立场的鲜明、正确性。科学性、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两大重要特征。无论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探索何种教法改革和实验,其最后结果都不能舍弃或悖离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与阶级性这两大特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就是在通过问题分析、理论比较的基础上,更加深刻地揭示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包含的真理,从而真正实现“掌握群众”的目标。正如马克思所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的鲜明、正确性,就是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与阶级性结合起来,实事求是地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所具有的意识形态特质。在向学生们阐述各种理论都具有的阶级属性这一事实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分析,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意识形态上的现实性与优越性,从而使学生们自觉地树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

 

 



本文编号:124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124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4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