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西华师范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7-01-01 19:53

  本文关键词:学派建设与学科繁荣——兼论教育技术“原生学派”的创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西华师范大学》 2015年

川渝电化教育史研究

黄斌  

【摘要】:新世纪,我国教育技术领域在以变革为主旋律的知识经济时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走出“全盘西化”的歧途,解决当前出现的诸多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历史不仅沉淀着先辈们厚重的记忆,更凝聚着他们的智慧。任何一门成熟的学科,都有自己的发展史。随着教育技术学科的逐渐成熟,教育技术史的研究也在不断地深入发展。纵观我国教育技术史的研究成果,已经基本上勾勒出从电化教育到教育技术的发展演变历程,初步形成了“中国教育技术史”的框架。电化教育是我国教育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对电化教育史的研究是“中国教育技术史”研究的一项关键性工作。以全国电化教育的共同性、普遍性为参照系探寻地方电化教育的特殊性、多样性、不平衡性,通过地方电化教育的特殊性、多样性、不平衡性来进一步研究全国电化教育的共同性、普遍性。两者之间的相互比较与印证,将有助于更加全面、准确地总结中国电化教育发展的规律与经验教训,更好地找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技术发展之路,加速我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川渝电化教育的起步稍晚。20世纪30年代以前,当我国东部地区的电化教育沿着现代化轨迹徐徐前进时,川渝电化教育基本上还是一块尚未开垦的处女地。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国民政府被迫撤至重庆,将之定为“战时首都”,抗战时期川渝电化教育的发展代表了全国电化教育的兴盛与繁荣,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美国。1949年10月1日,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盛极一时的川渝电化教育再也没能彰显战时的锋芒,甚至在改革开放后一度落后于京、沪、宁、穗等地。由此可见,川渝电化教育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本论文是关于川渝地区电化教育通史的研究。全文把川渝电化教育的发展历程分为了三个阶段:初创阶段(1936-1949年)、奠基阶段(1949-1978年)、发展阶段(1978-1993年)。笔者在中国电化教育史研究的基础上,立足于“历史与逻辑的统一”,采用“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结合“史为主、论为辅”的研究思想,进一步整理并分析有关川渝电化教育的史实资料,试图为川渝电化教育史研究填补空白,为“中国教育技术史”研究略添心力。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43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龙;;加强史学研究,促进学科发展(二)——“教育技术史”学科初探[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12期

2 阿伦娜;;电化教育事业的初创——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发展史研究成果之二[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5期

3 李龙;谢云;;我国电化教育诞生的标志性事件考证[J];电化教育研究;2012年10期

4 黄斌;邹霞;;川渝电化教育史初探[J];电化教育研究;2013年1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梁娜;民国时期电化教育研究(1920-1949年)[D];西南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瑞儒;刘舰;王承博;曹殿波;;中国电化教育发展史的光辉篇章——中共延安时期电化教育史摭拾[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02期

2 李龙;;学派建设与学科繁荣——兼论教育技术“原生学派”的创建[J];电化教育研究;2013年01期

3 黄斌;邹霞;;川渝电化教育史初探[J];电化教育研究;2013年12期

4 谢云;李龙;;论“教育技术史”的内涵和研究范式[J];电化教育研究;2014年12期

5 颜荆京;;抗战时期中国电化教育的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4年12期

6 黄斌;;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年表亟待商榷的几个问题[J];电化教育研究;2015年02期

7 梁云真;;中国电化教育与美国教育技术发展历程的比较初探[J];继续教育研究;2008年11期

8 刘勇;;民国时期电化教具创新初探[J];教育观察(上旬刊);2015年06期

9 黄斌;;川渝电化教育史料拾零(1949-1978年)[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5年02期

10 王斌;陆道坤;;陶行知电教观的当代启示[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5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汪基德;中国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与反思[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左明章;论教育技术的发展价值[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舰;延安时期电化教育历史研究与经验启示[D];延安大学;2011年

2 潘洪媚;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广西高等本科院校教育技术发展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8年

3 马宗培;民国时期中国教育电影协会之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4 武月清;中国国家电化教育管理机构的研究(1978-2001)[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年

5 孙梦;民国时期金陵大学教育电影的文本解读[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6 额尔敦毕力格;舒新城电化教育思想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年

7 周娟娟;民国时期《电影与播音》杂志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8 池蕊蕊;民国时期河北地方政府与社会教育(1928-1937年)[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9 段润涵;抗战时期重庆市民众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10 张杰侯;普通高校教育技术机构职能优化研究[D];南昌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健三;;中国早期教育电影的辉煌一页[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2 乔立恭;在进展中对电化教育再认识[J];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05期

3 李龙;教育技术学科的定义体系——一论教育技术学科的理论与实践[J];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09期

4 李龙;信息化教育:教育技术发展的新阶段(下)——四论教育技术学科的理论与实践[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5期

5 朱敬;刘永贵;;我国早期电教史研究取得新突破——金陵大学电化教育史研讨会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12期

6 孙健三;;南京大学早期的电化教育实践[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7 刘广;曹云云;;晏阳初平民教育运动与电化教育实践[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9期

8 朱敬;辛显铭;桑新民;;解读孙明经教授——中国电化教育的开拓者与奠基人[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11期

9 阿伦娜;;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年表(一)[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11期

10 李龙;;加强史学研究,促进学科发展(二)——“教育技术史”学科初探[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虞吉;民国教育电影运动教育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彭骄雪;民国时期教育电影发展史略[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杨登峰;中国电化教育早期历史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少华;于述胜教授与中国教育史研究[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2 钱宗范;广西教育史研究的开拓性力作——蒙荫昭、梁全进主编的《广西教育史》读后[J];学术论坛;2000年06期

3 廖其发;论21世纪我国教育史学科发展的方向与任务[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4 朱旭东;论20世纪美国教育史研究的嬗变[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年03期

5 张薇,贺国庆;20世纪美国教育史研究的发展[J];教育评论;2003年01期

6 田正平,肖朗;教育史学科建设的回顾与前瞻[J];教育研究;2003年01期

7 刘虹;一部特色鲜明的地方教育史——评《河北教育史》[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3期

8 金忠明,林炊利;教育史学科困境及其对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6期

9 吕妙芬;对明清教育史研究的几点观察[J];大学教育科学;2005年05期

10 孙广勇;赵厚勰;;论教育史研究者的主体意识[J];理论月刊;2005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全进;;试论广西教育史的地方特色——编写《广西教育史》的一点认识兼论编写地方教育史的几个问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2 王明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课题开题会上的讲话[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3 邹时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课题开题会上的讲话[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4 李玉非;郭红霞;;十年耕耘 硕果累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鉴定会暨学术研讨会侧记[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5 唐智松;;论面向21世纪的教育史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6 叶哲铭;;区域研究在中国教育史研究中的意义[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7 毕诚;方晓东;;教育史学科改革与发展的几点思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8 许瑞芳;;教育史研究的方法论透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9 李忠;;中国教育史研究的目标定位及其发展走向[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10 张延昭;;教育史研究中的“教育缺失”现象浅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剑钢;[N];中国测绘报;2009年

2 郭法奇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历史与文化研究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3 金林祥;[N];光明日报;2003年

4 杨孔炽;[N];光明日报;2005年

5 顾佳怡 记者  双生;[N];南京日报;2007年

6 张建东;[N];湖北日报;2012年

7 杜成宪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8 吕云飞 河南大学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所副教授;[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9 ;[N];南京日报;2007年

10 何东昌;[N];中国教育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来兵;什么是教育史[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爱勤;会通中西 融贯古今[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司洪昌;嵌入村庄的学校[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斌;川渝电化教育史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5年

2 李鹏;教育史研究中的“加法”与“减法”[D];山西师范大学;2015年

3 徐小敏;《儿童的世纪:家庭生活的社会史》在教育史研究上的意义[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4 郝丽霞;2000年以来教育史研究的主要进展[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5 李静;陈东原教育史研究之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6 吴清;天籁的回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谢彪;畲汉文化互动下的畲族古代教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8 张丽晶;宋代平民女子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孟亚;权力、思想与教化[D];河南大学;2005年

10 滕志妍;明清塾师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学派建设与学科繁荣——兼论教育技术“原生学派”的创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311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2311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2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