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团体咨询改善高一学生同伴冲突解决策略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9-01-12 07:56
【摘要】:采用3(实验组、对照组I、对照组II)×3(团体咨询、自学手册、无干预)×2(同伴冲突解决策略、同伴关系)的实验设计,对48名高一学生的同伴冲突解决策略进行心理干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经过团体咨询,高一学生在问题解决策略上的得分显著提高,在逃避、情绪内倾化和情绪外倾化策略上的得分显著降低,在同学关系量表上的得分显著降低。团体咨询结束两个月后进行的访谈证明了干预具有延续效应。说明团体咨询对改善高一学生同伴冲突解决策略是有效的,自学《同伴冲突解决策略自学手册》也能起到一定的改善效果,但效果不如团体咨询好。
[Abstract]:The experimental design of 3 (experimental group, control group I, control group II) 脳 3 (group counseling, self-study manual, no intervention) 脳 2 (peer conflict resolution strategy, peer relationship) was used. A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study was carried out on 48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peer conflict resolution strategi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cores of problem-solving strategie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scores of escape, emotional inclinations and emotional extraversion strategies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nd the scores on classmate relationship scale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fter group counseling. Interviews conducted two months after the end of the group counseling proved the continuing effect of interven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group counseling is effective in improving peer conflict resolution strategies of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Self-study handbook of peer conflict resolution strategies can also play a certain improvement effect, but the effect is not as good as group counseling.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心理与学校咨询研究所;深圳市龙华中学;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名称:不同类型硕士研究生职业决策困难的影响因素及干预研究)
【分类号】:G44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琳;苏霄;;高中生人际关系探讨[J];才智;2009年01期

2 王芹,陈世平;中学生人际冲突解决策略的相关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01期

3 陈世平;王晓庄;;《儿童人际冲突应对策略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年01期

4 林海;刘莉湘君;;论团体心理咨询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优势[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5 孔冬梅;;正确对待同伴冲突,提高中学生应对能力[J];基础教育研究;2008年09期

6 朱晟华,李仁苏,陈敏琴;高一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年02期

7 杨建艳 ,姜琨;高中生人际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4年36期

8 刘文;廉欢;;儿童同伴冲突解决策略发展研究的新进展[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9 许燕,梁觉;北京师范生人际冲突处理方式的研究[J];青年研究;1998年04期

10 李利娜;刘文;;青少年同伴冲突解决策略新进展[J];社会心理科学;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长好,邹泓;依恋研究述要[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2 刘志军;;体育教学中运动角色扮演对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影响的研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许有云;儿童心理理论与儿童道德发展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4 林晶晶;;幼儿性心理与行为的发展及其教育方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5 罗柯;;高校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4期

6 李爱华;中专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5年05期

7 李爱华;;中专生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的关系研究[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7年06期

8 石晓琳;;论大学生的心理教育与团体心理辅导[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9 胡岚;刘翠翠;秦红霞;;大学新生心理普查后不同形式的心理干预效果评价[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王元刚;刘俊;;大学生心理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慧琳;;活动渗透式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实践[A];2011年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年会暨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2 禄小平;;对幼儿有效道德认识建构的思考[A];毕节地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讨会文章选集[C];2006年

3 方芳;;区域活动中幼儿自控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4 张芝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与模式[A];2010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杨丽珠;张丽华;;3~9岁儿童自尊结构研究[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6 樊蓓蓓;张春华;;上海体育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7 汪国琴;;试论课程化团体心理辅导中需要平衡的几组关系[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8 郭晓薇;;团体咨询式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实践探索[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9 樊富珉;张翔;;大学生人际冲突原因及其应对方式的研究[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第八届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张可;张建华;;发展性团体咨询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丽莹;小学儿童合作观念与行为的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六珍;企业女性经理人性别角色认同和领导效能感之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洪波;矿难后矿工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赵崇莲;广东省高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杨鲁静;品格优势的评估及其在心理临床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坤;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概念模型、测评方法和教育干预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邓红;乡村少数民族儿童的学校生活:甘肃民族地区农村学校教育的田野考察[D];兰州大学;2011年

8 沈悦;幼儿自我控制的发展特点及影响机制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9 梁瑛楠;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与干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杨柳;沙岗村儿童抚育方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敏;小学生同伴接纳、友谊质量对其人格发展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原雪雯;4~6岁儿童同伴冲突解决策略发展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丹;3~5岁幼儿依恋的内部工作模型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吴欢;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社会学思考[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唐宝盛;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普通高校网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张杨;聋校初中生同伴冲突解决策略特点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杨牡娟;大学生和高中生的生命意义感与时间管理倾向、自我价值感的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妮;9-11岁儿童情绪表达规则认知的发展及其与同伴接纳的关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白新荣;不同性质情绪对大学生心理理论的影响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袁恒生;高中教师工作压力的调查与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翔,樊富珉;大学生人际冲突行为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年01期

2 王芹,陈世平;中学生人际冲突解决策略的相关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01期

3 陈世平;王晓庄;;《儿童人际冲突应对策略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年01期

4 孔冬梅;;正确对待同伴冲突,提高中学生应对能力[J];基础教育研究;2008年09期

5 刘翠秀;韦耀波;;中学生自尊与人际关系发展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08年09期

6 陈燕,刘玉局;职高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年05期

7 杨眉;大学生考试焦虑的认知—行为—情绪管理小组治疗[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年03期

8 孙铃,王永丽;高中生人格特征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年03期

9 李力生;团体咨询辅以个体咨询对提高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年01期

10 李欣珍;;大学生两性交往成长团体辅导活动的设计和实施[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10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原雪雯;4~6岁儿童同伴冲突解决策略发展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晓静;幼儿同伴冲突行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3 魏晓娟;欺负卷入儿童的自我概念及人际冲突解决策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李文芳;社会认知方法训练改善小学生同伴冲突解决策略的实验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佘翠花;幼儿同伴冲突问题解决策略的发展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李想;小学生应对方式特点及其与气质关系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皓;混龄游戏情境中幼儿社交策略的短程团体游戏训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8 滕秀杰;大学生心理弹性的评估与干预[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9 张丽娜;4~8岁儿童气质、同伴关系与同伴冲突解决策略之间关系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樊素娟;刘伟;;团体咨询在中国的发展与展望[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2 安月珍,王芳;让学生生活在幸福中──幸福村中学团体咨询实践[J];中小学管理;2000年Z1期

3 贾宇倩;团体咨询在学校中的应用[J];中小学管理;2000年Z1期

4 郭喜青;论心理教育课团体咨询教学方式的优势[J];山东教育科研;2000年Z2期

5 李国强,佟玉强;团体咨询组长的基本条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6 李燕,贾晓明;团体咨询——提高自卑心理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有效途径[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7 臧原,李德洲;特殊教育青少年团体咨询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8 王智;李明怡;;从课程发展看少数民族医学院校开设团体咨询课程的必要性[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08年08期

9 周希玲;赵正萍;陈栎;;团体咨询有效改善中专学生的社交技巧[J];中国民康医学;2008年19期

10 王平;冯艳皎;刘芳丽;;大学生自我意识和人际关系的团体咨询效果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志燕;;团体咨询中领导风格分析[A];山东心理学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提要汇编[C];2002年

2 郭晓薇;;团体咨询式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实践探索[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3 李传银;;大学生孤独心理的干预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4 白广明;;团体咨询成员选择初探[A];山东心理学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提要汇编[C];2002年

5 高立新;;团体咨询在学校中的应用[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6 何茜;;团体咨询在职务型犯罪服刑人员心理矫正中的应用[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张婕;徐武;张晔;;团体咨询对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研究[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8 樊富珉;白羽;;大学生网络依赖的团体咨询研究(摘要)[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陶R押,

本文编号:24075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24075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a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