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上课成为教师的奢望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
【分类号】:G4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策三;;应该尽力尽责总结经验教训——评“十年课改:超越成败与否的简单评价”[J];教育科学研究;2013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和学新;高飞;;新世纪以来俄罗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其启示[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4年01期
2 陈娜;王哲谦;;关于中小学教师素质培养问题的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年05期
3 李梅;赵晓华;;中庸思想对当前我国教育目的失衡的启示[J];才智;2014年33期
4 杨浩;;新形势下的高校教育管理创新性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4年23期
5 付丹丹;;新课改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措施及趋势[J];学理论;2013年30期
6 屠锦红;李如密;;“做中学”教学法之百年演进述评[J];课程.教材.教法;2014年04期
7 陈燕文;;也谈构建良好班集体的“六步曲”[J];课程教育研究;2014年22期
8 谢留枝;;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发挥德育课的价值[J];经济研究导刊;2014年26期
9 谢留枝;;德育课经济价值的实现[J];经济研究导刊;2014年28期
10 许衍琛;;“生存心态”视域下义务教育阶段德育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年28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超;基于就业导向的职业学校管理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2 张琼;小学教育生活的价值[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3 闻万春;省属师范大学发展方式转变的动因与路径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
4 张世敏;反思性学习—高校师德建设新思路[D];湖南大学;2012年
5 任晓萌;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6 郭姚旭;傣族织锦工艺的教育传承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7 王秀波;民族地区农村初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结合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8 刘为举;思想政治课“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9 蒋辉;中职英语教学专业性研究[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4年
10 林菁华;海南省高中国际班通用技术教师教学决策个案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钟启泉;;中国课程改革:挑战与反思[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12期
2 王策三;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再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3期
3 钟启泉;概念重建与我国课程创新——与《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作者商榷[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1期
4 吕型伟;要学点教育史——关于教育创新的一次谈话[J];课程.教材.教法;2003年11期
5 钟启泉;有宝华;;发霉的奶酪——《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读后感[J];全球教育展望;2004年10期
6 钟启泉;;课程人的社会责任何在[J];全球教育展望;2006年09期
7 柳斌;关于全面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问题[J];中国教育学刊;1999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程少堂;[N];深圳特区报;2004年
2 本报驻东京记者 严圣禾;[N];光明日报;2010年
3 ;[N];人民日报;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春玲;教育本体、教育目的及其与人和社会的关系[J];上海教育科研;2003年09期
2 姬焕芳;;我国教育目的理想与实践“背离”评析[J];中国电子教育;2004年02期
3 游永恒;重新思考我们的教育目的[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4 董漫雪;论教育目的的转化[J];汉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5 梁利民;;体育教育目的之反思[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S3期
6 ;教育目的含义的哲学辨思[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7 王海霞;;试论“教育目的”[J];山西科技;2009年04期
8 王俊;;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教育目的的几点思考[J];新闻天地(下半月刊);2011年05期
9 王佩雄;;关于教育目的的哲学思考[J];现代中小学教育;1988年04期
10 扈中平,刘朝晖;我国教育目的的三个基本点[J];江西教育科研;199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瑞;;由教育目的引发的思考[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肖凤彬;;从社会存在看教育目的的演变[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3 许梦瀛;;论荀子的教育目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吴佩玲;徐佳铭;江金山;;落实科技教育目的之新方法[A];海峡两岸面向21世纪科技教育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5 李学;容中逵;;论教育目的的生成性——基于杜威与怀特海的比较分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王娟华;;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教育目的及其践行过程的比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7 李劲松;;杜威教育目的观中的民主思想探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李孟星;;校园文化建设及其实现学校教育目的功能[A];贯彻“十七大”精神,建设先进校园文化——广西首届校园文化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江慧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之我见[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4卷)[C];2010年
10 刘锡印;;科普展品设计中几个问题的思考[A];2004年科技馆学术年会论文选编[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采桑子;“神题”泛滥是教育目的跑偏[N];湖北日报;2013年
2 泉眼;软件企业为啥触网[N];建筑报;2000年
3 齐建荣;默默凝视让孩子去体会[N];保健时报;2005年
4 本报评论员;确立三个支点 明确教育目的[N];检察日报;2000年
5 江苏省吴江高级中学 邓梁;惩戒须有“度”[N];江苏教育报;2014年
6 编译 侯丽;英大学毕业生收入与家庭背景有关[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7 胡 杨;给学生法治待遇[N];经济参考报;2005年
8 赫 u&;学校≠法院[N];中国教师报;2005年
9 郭立场;考前“拜神”折射文化隐患[N];中国艺术报;2014年
10 沈 峰;给孩子申辩的权利[N];中国教师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熊华生;为了儿童的幸福与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冯青来;文化与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建锋;论影响我国教育目的实现的主要原因[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张燕军;中美教育目的的取向之比较分析—个人、家庭、国家教育目的的视角及其整合[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3 门宪琳;教育目的的重新定位[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崔东伟;学校的教育目的和利益目的[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丁俊锋;论全球化对学校教育目的的影响与对策[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6 欧阳叶;民族文化视野中教育目的之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会松;教育目的:教育之目的与教育之作为目的[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吴瑕;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目的人性论认识演变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姚永萍;四川省藏区“9+3”免费职业教育学生教育目的的调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10 贾秋实;论怀特海的教育目的及其启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5398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2539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