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性别角色与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0-01-22 19:01
【摘要】:在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竞争也日益激烈,尤其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互联网的普及,多元价值观日益凸显,甚至冲突碰撞。而这些也反映到校园生活中,学生面临着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学校适应等诸多问题。如何预防和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提高中学生的学校适应水平,是每一位老师和研究人员都要面临并重视的问题。本研究旨在从中小学生性别角色角度探讨性别角色与学生学校适应状况之间的关系和影响机制,从而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学校适应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传统的性别角色的已经很难适应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而对于性别差异的研究开始于19世纪末,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性别角色研究取得很大进展,开始关注到性别差异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因素。A·S·Rossi首次提出与传统的“一致性模型”不同的“双性化”概念。而心理量表的研究将对双性化的研究又向前推进一步,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桑德拉·贝姆在1974年制定出来的,并以此对双性化进行实证研究。双性化个体突破了以往的社会性别刻板印象,摆脱传统的束缚,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而且身心更加健康,形成更加完善的人格,不过对于究竟是双性化,还是男性化或女性化更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更健康,学界意见不一,引起了较大的争议。有鉴于此,本研究以((Bem性别角色量表(BSRI)》、《学生学校适应量表》为研究工具,对我校584名中学生进行了调查。通过现场发放和回收调查问卷,对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运用一定的统计技术,进行分析,探讨性别角色与学生学校适应状况之间的关系和影响机制。主要从以下方面展开研究:(1)中学生的性别角色类型的分布情况(2)不同性别角色在适应学校生活方面有什么不同,从而判别哪种性别角色具有更强的学校适应性(3)中学生的性别角色与学校适应之间是否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在全体学生中,双性化个体占76.2%,女性化个体占14.3%,未分化个体占6.5%,男性化个体占3.0%.(2)中学生的学校适应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和年级差异,女生的总体学校适应性比男生好,不同年级的学生学校适应水平在各维度上有显著差异。(3)双性化个体在学校适应各个水平除考试焦虑外,都具有最高的得分;未分化的学生在学校适应各个水平除考试焦虑外,都具有最低的得分。双性化学生的学校适应性最好,而未分化学生的学校适应性最差。(4)中学生在学校的生活适应能力与其性别角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总而言之,中学生的性别角色类型是影响学生学校适应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最后,本研究建议从家庭、学校、学生三方面入手,进行双性化教育,开展双性化人格的培养,并注意因材施教、注重个性,从而提高中学生的学校适应水平。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444
本文编号:2572038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44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郑莉;杨梦莹;;双性化研究综述[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教学研究);2011年02期
2 崔红,王登峰;性别角色类型与心理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年04期
,本文编号:25720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2572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