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科学实验建筑中交往空间设计研究
本文关键词:高等学校科学实验建筑中交往空间设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在高等学校中科学实验建筑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同时,单个学科或是单个人的研究已经不能满足科技的发展,现在的研究越来越需要团队以及各学科之间的相互合作,交往成为科研人员及师生进行信息交流的必要途径。交往空间作为交往活动发生的主要场所,在高等学校科学实验建筑中的开始得到重视。然而通过调研发现很多高校的科学实验建筑交往空间存在结构单一、缺乏人性化的关怀以及空间舒适度低等问题。交往空间的品质对科研工作效率提升有很重要的影响,科研人员及师生希望能够拥有多层次、高品质的交往空间。本文是基于科研人员及师生的这种需求,来探讨如何能够营造一个人们满意的交往空间。本文研究的范围主要是高等学校科学实验建筑中交往空间设计以及与交往空间设计相关的一些方面。并试图通过对高等学校科学实验建筑中交往空间的各个方面进行较全面系统的研究分析,归纳总结一些对高等学校科学实验建筑交往空间设计有益的设计原则,并根据这些原则提出一些设计策略,希望对高等学校科学实验建筑交往空间设计及空间环境的营造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为了能够更加深入地对高等学校科学实验建筑交往空间设计相关方面进行研究,笔者采用文献查询与阅读、案例实地调研、调研资料分析与总结以及设计实践优化等方法,希望能够对交往空间设计各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再通过实际的项目进行优化验证,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论文的创新点在与:针对在此领域相关研究较少及零散的情况下,本文对高等学校科学实验建筑交往空间设计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整理和总结,希望能够对以后在高等学校科学实验建筑交往空间的研究方面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高等学校 科学实验建筑 交往空间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U244.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1章 绪论8-18
- 1.1 课题研究背景8-10
- 1.1.1 国内高等学校科学实验建筑概述8-9
- 1.1.2 高等学校科学实验建筑对交往空间的需求9-10
- 1.2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10
- 1.2.1 研究目的10
- 1.2.2 研究意义10
- 1.3 相关领域研究综述10-12
- 1.3.1 国内研究概况10-12
- 1.3.2 国外研究概况12
- 1.4 研究对象及内容12-13
- 1.4.1 研究对象12
- 1.4.2 研究内容12-13
- 1.5 相关概念的界定13-14
- 1.5.1 高等学校13
- 1.5.2 科学实验建筑13
- 1.5.3 交往13-14
- 1.5.4 交往空间14
- 1.6 其他研究相关理论14-15
- 1.6.1 行为建筑学14-15
- 1.6.2 环境心理学15
- 1.7 课题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15-18
- 1.7.1 课题研究方法15-17
- 1.7.2 课题研究框架17-18
- 第2章 高等学校科学实验建筑交往空间调研认知18-42
- 2.1 高等学校科学实验建筑内部空间组成18-23
- 2.1.1 高等学校科学实验建筑的主要功能18-19
- 2.1.2 功能空间组成19-21
- 2.1.3 功能空间组织模式21-23
- 2.2 高等学校科学实验建筑中交往空间调研分析23-39
- 2.2.1 现场调研23-33
- 2.2.2 问卷分析33-39
- 2.3 高等学校科学实验建筑交往空间调研总结39-41
- 2.3.1 高等学校科学实验建筑交往空间现状的正评价总结39-40
- 2.3.2 高等学校科学实验建筑交往空间现状的负评价总结40-41
- 2.4 本章小结41-42
- 第3章 高等学校科学实验建筑交往空间解析42-57
- 3.1 高等学校科学实验建筑中交往活动分析42-47
- 3.1.1 高等学校科学实验建筑的行为方式42-44
- 3.1.2 高等学校科学实验楼交往的需求44
- 3.1.3 高等学校科学实验建筑交往空间的特点44-46
- 3.1.4 高等学校科学实验建筑交往与交往空间层次46-47
- 3.2 高等学校科学实验建筑中交往空间分类47-55
- 3.2.1 公共性交往空间47-52
- 3.2.2 半公共性(半私密性)交往空间52-54
- 3.2.3 私密性交往空间54-55
- 3.3 高等学校科学实验建筑交往空间有效性影响因素55-56
- 3.3.1 交往空间是否方便可达55
- 3.3.2 偶遇的几率55-56
- 3.3.3 舒适程度56
- 3.4 本章小结56-57
- 第4章 高等学校科学实验建筑交往空间优化策略研究57-78
- 4.1 高等学校科学实验建筑交往空间的设计目标57-58
- 4.1.1 开放性:构建交流沟通的共享平台57
- 4.1.2 集约化:交往空间功能拓展57
- 4.1.3 人性化:注重空间的以人为本57-58
- 4.2 高等学校科学实验建筑交往空间设计原则58-60
- 4.2.1 交往空间的易达性58
- 4.2.2 交往空间的可识别性58
- 4.2.3 交往空间复合性58-59
- 4.2.4 交往空间的丰富性、层次性59-60
- 4.3 交往空间优化策略60-76
- 4.3.1 高等学校科学实验建筑中交往空间形态优化设计60-70
- 4.3.2 高等学校科学实验建筑中交往空间组合设计70-73
- 4.3.3 高等学校科学实验建筑中交往空间环境设计73-76
- 4.4 交往空间优化的实施要点76-77
- 4.4.1 剩余空间转化为积极空间76
- 4.4.2“留出空间、组织空间、创造空间”76-77
- 4.4.3 根据科研人员及师生的行为需要,提供相应的场地和设施77
- 4.5 本章小结77-78
- 第5章 高等学校科学实验建筑交往空间优化设计应用——中国农业大学植保楼项目78-93
- 5.1 现状介绍及评价78-86
- 5.1.1 项目概况78
- 5.1.2 前期分析及构思78-81
- 5.1.3 方案设计81-86
- 5.2 优化应用86-92
- 5.2.1 入口及门厅空间优化86-88
- 5.2.2 走廊及中庭优化措88-90
- 5.2.3 平台空间优化90-91
- 5.2.4 庭院空间优化91-92
- 5.3 空间优化后评价92
- 5.4 本章小结92-93
- 结论93-94
- 参考文献94-98
- 附录98-110
- 附录A:图片索引98-101
- 附录B:设计图纸101-11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110-111
- 高等学校科学实验建筑交往空间调查问卷111-112
- 致谢11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小云;杨坤;;大学校园广场人性化设计探讨[J];安徽建筑;2007年02期
2 张鸿飞;鞠伟;;健康型科研建筑环境的设计[J];低温建筑技术;2005年06期
3 王小秋;;浅析大学校园建筑的庭院空间设计[J];福建建设科技;2007年05期
4 孙曦,胡云;科研实验空间的人本理念——剖析科研实验建筑的场所塑造[J];华中建筑;2004年04期
5 张奕;实验室的“规训”——关于“建筑反过来创造人”的考察[J];华中建筑;2005年02期
6 孙曦;实验空间单元的灵活组合——浅谈科研实验建筑设计[J];江苏建筑;2003年01期
7 刘卫纲;;来自建筑师的关爱:科研建筑设计随笔[J];建筑创作;2006年12期
8 王扬;窦建奇;陆超;;高等院校教学楼内走廊交往空间尺度研究[J];建筑科学;2009年03期
9 严培明;徐峥嵘;;科研建筑设计要素的探究与创新[J];建筑施工;2006年04期
10 李耀培;波特曼的“共享空间”[J];建筑学报;1980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鑫;国内高校教学楼中庭空间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2 张燕;当代大学建筑公共空间形态设计与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3 王锦鹏;公共建筑门厅空间的新发展[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4 左力;适应气候的建筑设计策略及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5 李卫芳;大学校园庭院空间的营造[D];北京林业大学;2004年
6 王殊隐;高等学校教学建筑交往空间设计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7 龚志东;当代中国高校校园建筑开放空间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8 申浩;高层教学楼内部公共交往空间[D];同济大学;2006年
9 易普男;公共建筑外部公共空间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10 徐峰;行为模式下的大学校园广场空间形态设计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高等学校科学实验建筑中交往空间设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64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266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