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基于学习设计规范的学习内容管理系统设计

发布时间:2020-07-17 20:42
【摘要】: 技术和媒体的发展一日千里、日新月异,电子化学习的重点并不在于运用的技术或媒体。在线学习(Online Learning)是电子化学习的主要型态和发展的趋势。电子化学习成功的关键在于建立有效和适合个性化的电子课程,通常也说内容为王(Content is king.)。学习内容管理系统(LCMS)通过把学习内容以对象的形式呈现,并适应和定制个性化课程的特征已经成为建立电子课程和进行电子化学习的不可缺少的工具系统。 基于学习内容管理系统的电子课程质量的差别关键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学习对象的有效管理与复用,这就需要建构优秀学习内容管理系统(LCMS);二是在制作电子课程时学习策略与过程的描述与建立,研究和应用学习设计规范(LD)有助于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本研究在相关理论基础之上,详细分析与研究了学习设计规范以及学习内容管理系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学习设计规范的学习内容管理系统模型,并开发了原型系统。该系统所具有的特点有:系统以学习单元组成课程,紧紧围绕学习过程;每个学习单元以学习活动为中心、以问题或任务为驱动;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学习对象或学习资源以及其他支持和认知工具;符合学习设计规范的学习单元的导入与导出;教学内容的多种输出方式。在此原型系统上,提出了符合其特点的教学与学习模式,并进行了教学应用试验。 本文的内容组织如下: 第一章中,分析了本研究的背景情况,提出并界定了本文研究的内容和范围,主要是相关文献研究与分析、系统的模型构建与原型实现、教学应用试验及效果分析。 第二章中,从建构主义关于学习环境的理论、教学事务理论与精细加工理论以及面向对象和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等几个方面对本文进行研究的理论基础做了全面的论述。 ·第三章中,对学习设计规范进行了研究与分析,阐述了学习设计及学习单元的概念,总结了学习单元的创建过程,并介绍了当前对学习设计规范的研究和应用情况。 第四章中,对学习对象、学习管理系统和学习内容管理系统作了分析与研究,比较了当前几种学习内容管理系统,并指出了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方法。 第五章中,论述了系统构建的基本思想,详细分析了系统的总体结构与功能特征,建立了系统及子系统的模型框架。 第六章中,介绍了系统的开发环境、实现技术与功能特点及其教学应用案例。 第七章中,总结了本文研究的结论,并指出进一步需要完善的工作。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G434
【图文】:

问卷调查,教学问题,做法


当回答利用系统进行教学的效果如何时,有25人认为好或以上,占“%;而在教师中,有5人认为好或以上,占71%,说明利用系统进行教学的效果良好。图6一13问卷调查统计之二2、将内容的编辑与显示和教学问题结合起来,这种做法效果良好:为了引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必须设计高质量的教学问题,同时针对于具什从;’J毛一。在学生中,认同这种做法的有26人,占68%。如下图所示,而在针对教师的问卷中发现教师95%的认同和赞赏这种做法。

问卷调查,教学问题,内驱力


图6一12问卷调查统计之一当回答利用系统进行教学的效果如何时,有25人认为好或以上,占“%;而在教师中,有5人认为好或以上,占71%,说明利用系统进行教学的效果良好。图6一13问卷调查统计之二2、将内容的编辑与显示和教学问题结合起来,这种做法效果良好:为了引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必须设计高质量的教学问题,同时针对于具什从;’J毛一。在学生中

问卷调查,输出方式


3、多种输出方式对教师来说大多支持,而对学生来说支持程度一般:系统中对网络学习起关键作用的调查中发现,多种输出方式在学生中没有得到认可,而在资源与学习测试方面学生有较高的认同度,如图6一15。而教师中课程数据记录、教师工具、资源和多种输出方式都得到了比较高的认同,如图6一16。显示教师和学生在网络教学出发的角度和不同的角色。图6一15问卷调查统计之四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静;;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研究[J];科技信息;2011年18期

2 ;中国E卡教务学习卡[J];妇女生活(现代家长);2011年06期

3 沈国华;;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思考[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1年06期

4 ;中国E卡,用和不用考试结果完全不一样[J];妇女生活(现代家长);2011年07期

5 杨璐;王薇;张华;;建筑设计与应用型课程相结合的教学探讨[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 孙喜和;;浙江省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合理性分析[J];运动;2011年07期

7 薛萍;;创新能力在英语课堂上的培养[J];中学英语之友(下旬);2011年07期

8 衡婧婧;;走向自主的课堂——高职高专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之尝试[J];海外英语;2011年08期

9 张海燕;;走出前置性学习单设计和使用误区[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1年08期

10 ;无边界学习:让学习无所不在[J];上海教育;2011年Z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云飞;顾渭建;;人防工程设计和施工中问题的讨论[A];首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2 杜引光;;特殊条件下的嵌岩桩设计[A];2005年公路交通学术论文集[C];2005年

3 吉英年;周峰;;木结构在大跨度建筑中的应用[A];第六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戴小珍;;《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送审稿审查会报导[A];2001年湖南省暖通空调制冷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5 胡尊良;王爱合;许辉;;对暖通空调设计中几个常见问题的探讨[A];2005年度山东建筑学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6 张君诚;;CA冷藏库的原理及设计探讨[A];山东土木建筑学会建筑热能动力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8年

7 张君诚;刘瑞光;刘新军;来逢逢;;CA冷藏库的原理及设计探讨[A];山东制冷空调——2009年山东省制冷空调学术年会“烟台冰轮杯”优秀论文集[C];2009年

8 周方忠;陈湘伟;叶敏忠;;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设计与厂家产品相关数据的探讨[A];“信达海烙杯”第四届全国气体消防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5年

9 陆宗林;陈国虞;张澄;;统一我国两个桥涵设计规范中船撞力公式的探讨[A];第十七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6年

10 陈建华;杜引光;;岩溶地区桩基设计探讨[A];浙江省公路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马野新邋吕东浩;设计规范合格施工的砖混房也可防震[N];人民政协报;2008年

2 记者 潘晓娟;水泥工厂节能设计规范出台[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3 孙世杰;就该把假期还给学生[N];中国教育报;2009年

4 中共咸安区食品监督管理分局党组中心组;丰富学习内容 创新学习形式[N];咸宁日报;2006年

5 ;精选学习内容 掌握基本观点[N];解放军报;2005年

6 通讯员 任丽华;井下作业设计有了“指南针”[N];中国石油报;2007年

7 彭泺;贯彻节能法规 促进技术革新[N];中国建设报;2008年

8 吴国文;贯彻十七大精神 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 持续发展[N];中国建设报;2007年

9 彭泺;节能标准为水泥降耗撑起一片蓝天[N];中国建设报;2008年

10 南京市拉萨路小学 孟兆飞 滨海县东坎实验小学 易媛媛;体验积极情感 构建快乐数学[N];江苏教育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玉芳;基于媒体素材库的学习内容构建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1年

2 张飞军;基于熵的公路路线设计安全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潘文;Push-over方法的理论与应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4 叶成林;基于网格的移动学习系统建模与设计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于兰峰;塔式起重机结构刚性及动态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6 王炜;面向企业培训的E-learning系统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任光杰;基于网格环境的远程学习管理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田爱奎;支持自主学习的数字化教学游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曲海锋;扁平特大断面公路隧道荷载模式及应用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10 陈隆升;语文课堂教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孔维宏;基于学习设计规范的学习内容管理系统设计[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叶昊;海洋平台防爆墙的分析与设计[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3 刘泉;基于多模式接入的学习内容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4 胡兴;中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条款对比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5 高蓉蓉;PBL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6 李莉;中学化学教学中媒体选择与学习内容—教学目标关系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7 吕炳莉;不同类型学校学生对生物学学习内容兴趣的调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8 杨学敬;小学教师学习现状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蔺明河;对当代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发展趋向的分析与思考[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10 王芳;呼叫中心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分析与构建[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599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27599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7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