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学生道德成长机制探讨

发布时间:2021-01-01 05:27
  积极心理学坚信人的道德力量来自积极的、建设性的成长潜能,教师不能像修复损伤一样对学生进行病理性的道德诊断和修复,而要通过人性本善的道德预设来建立学生与生俱来的、朝上成长和发展的心理动力,改善由消极、悲观心理带来的道德盲从现象,推动学生从习得无助到习得乐观的性格力量转变,以"建构"替代"修补",从医学式的病理性矫正向积极建构的生成性道德培养取向过渡,从而增加被教育者获得优秀道德品质的能力。 

【文章来源】: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8年05期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一、向善还是趋恶:学生道德成长的人性预设
二、乐观还是消极:学生道德成长的归因方式
三、修补还是建构:学生道德成长的路径分野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主观幸福感视阈下的生态文明建设进路[J]. 崔诣晨.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5)
[2]论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复原力及其培育[J]. 叶湘虹,丁晶.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5(01)
[3]教师与学生道德结构的比较分析及启示[J]. 李莉,胡迎秋.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4(12)
[4]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学生行为习惯内化教育探索[J]. 杨晓英.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3(02)
[5]积极体验是大学生新的道德学习方式[J]. 程肇基.  江苏高教. 2011(04)
[6]促进学生道德成长与人格完善——大学通识课“中国传统道德智慧”的教学探索[J]. 肖群忠.  中国大学教学. 2010(04)



本文编号:29510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29510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c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